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 | 赖琼瑶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1


两年前,我曾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14岁的小女儿在我没有觉察时就进入了严重的逆反期,让我痛苦不堪。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本来我的生活一直风平浪静,夫妻恩爱,孩子乖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无意识地沿用了父母对待我的严厉方法,可惜我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


那种比较严厉的方法,对我那个性格温柔的大女儿还是比较管用的,大女儿成绩不错,还没等到她的叛逆时,她已经被我们送到国外读书了。


小女儿比大女儿小八岁,我原以为等老大走后,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教育小女儿,我满怀信心地想着:我可以把小女儿照顾得更好,培养得更优秀!


可是,小女儿这突如其来的叛逆,让我措手不及!


小女个性敏感又带点女侠气,爱苛求完美,小学毕业时她以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我们区最好的中学。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她好好的玩了一把手机,初一开学时,我想让她把手机交出来,以便安心地进入初中紧张的学习中,可是她不肯。


我扬起手中的衣架威胁她,她还是不肯交出手机,一气之下,我打了她好几下,腿上都被我打了青印,她还是不肯交。


她那阵仗呀,比刘胡兰还坚强!


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命令她跪在我的佛堂诵读《弟子规》、《千字文》,希望她能幡然醒悟,懂得我这老母亲的良苦用心。


可是,跪了半天,她还是不肯交,最后她还朝我吼到:“你们大人叫我们交出手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怕我们成绩差,是不是?你们大人就只知道成绩、成绩、我可以给你写个保证,保证下学期考到全年级前十名,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你再收手机行不行呀?!”


我实在是下不了台,最后只好同意她的这个方案。


于是她写了保证书,双方签字我存档,手机暂由她保管。


2


初一的这一年,她扭着这股倔劲拼命地学,下课也不知休息,放学回家就写作业,她终于达成了她的目标,全年级四百多人,她的成绩排全年级第七名,我就收不了她的手机。


初一的暑假,我去山西旅游,她不同意与我随行,自己留在家里,我想孩子既然都大了,不愿去就不勉强,何况她的成绩还不错,我就不用盯那么紧了,给她一点私人空间吧。


在我出门的这几天,她玩了几天几夜的游戏,一发不可收拾。


回来我叫她,她就关门,我声音大一点,她就摔门,她与自己斗,与父母斗,与天斗……


晚上玩游戏,白天上课不认真,成绩迅速下滑。


但是,骨子里她还是一个很要好的孩子,所以白天不认真学习,晚上睡觉时她就有罪恶感,紧接着失眠、暴食都跟着来,脾气大极了,一点就炸。


在与她多次交锋中我们都是两败俱伤,背地里,我不知为孩子的堕落”哭过多少次,失望、伤心、痛苦、以至于绝望,可一切都无济于事!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痛定思痛之后,机缘巧合之下,我接触了幸福双翼,开始学习《家学》的课程,走上自救的道路。


黄志猛老师和郑海英老师的许多话,让我豁然开朗。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践行,目前的我终于算是爬出了泥潭,我慢慢打开了小女儿紧闭两年的心扉,家里恢复了往日的欢笑。


现在遇到有问题和分歧时,大家能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各自的想法,有时小女还会调侃地对我说:“孩子,你走吧,道理我们都懂,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你就别罗嗦了哈。”


听她把我叫做孩子,我心里真是暗暗高兴:她终于长大了!


她也曾对我说,她是一个经历过挫折的人,更懂得珍惜时间,让我放心好了。


支持孩子从之前的叛逆、堕落变成如今的自信阳光、乐于沟通,我都做了些什么呢?


我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


3


第一个关键词:共情。


共情,也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


怎么做到真正的共情呢,行动的重点在于“停、看、听、说”这四个字。


孩子找我说事时,我尽量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表示尊重,眼睛平视或者蹲下来与她说话,不再高高在上地教育她。


我开始用心倾听她话语背后的真正需求,经常用三段式的表达法(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正向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给她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有效的帮助。


记得小女儿以前找我说事,我总是说我很忙,我边做自己的事边听她说。


小女儿讲一会就生气地走了,我觉得好奇怪,等她心情好点,我就问她:“咦,刚才你怎么讲着讲着就生气了?”


她生气地说:“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根本就没有用心听,因此不想说了!”


后来她再找我说事,我就注意了这四个点“停、看、听、说”,沟通的效果就好多了。


其实,无论多小的孩子,他们都很渴望自己在表达时,能够得到父母的用心关注、认真聆听,这不仅仅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更是我们对孩子尊重的重要体现。


毕竟,如果你连认真听一个人说话的耐心都没有,尊重又从何谈起呢?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第二个关键词是:欣赏。


《家学》里的0—100法非常有用,自从学到这个工具,我就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多用341肯定法如实如是地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确实有不合适的行为,我也只在下三层(环境、行为、能力)上进行提醒和批评;如果孩子有点滴的进步,我就会从具体行为肯定之后,再上升到上三层(身份、价值、使命)肯定。


这样一来,就算有时候我说了她,她也不会沮丧太久,毕竟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现实情况反馈给她,没有像之前那样一顿身份层的否定(“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这么没责任心?”)。


再加上只要她做得好的,我都毫不吝啬地赞赏她:“你真是一个有想法、有行动的人!”“哇!你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她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正向,脸上的笑容多了,自信心也越来越高了,也更愿意跟我聊天了。


4


第三个关键词:示弱。


示弱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激发孩子“我有价值”“我可以帮忙”的自我成就感和生命能量。


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他能够帮助父母做些事情,并因此得到认可与肯定,是多么大的骄傲和自豪啊!


但前提是,孩子面对似乎能力和思维都比自己强大的大人,得有这样的机会。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也说过:对于12岁以后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示弱。


示弱并不是软弱,它的本质是以柔克刚,同时又巧妙避免了硬碰硬的冲突。


对于自尊心越来越强、越来越渴望自我价值感的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其实非常希望证明自己的厉害,父母的示弱恰恰就给孩子提供了自然而然的“证明价值”的机会。


以前我遇到问题,从来没想过去问问孩子的想法,因为我心里有个信念:这是大人的事儿,孩子懂啥?她能把自己的事情弄好就不错了!


很多父母都容易陷入面对孩子“我无所不能”的误区,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确实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资源和能力,但我们真的不需要永远比孩子“强”。


只要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一定会找到孩子比我们更好的地方进行求助和示弱的。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现在,我一有机会就主动跟小女儿求助,把自己很多“弱”的一面真实的展现给孩子。


我是学机械出身的,典型的理科生,几十年都没有写过作文了,现在开始学习要写践行文章,可把我难住了。


于是,有时看小女儿有空,我写完践行草稿就去找她,低声地求她:“亲爱的宝贝,我的作文写得好差好差呀,老师要让我交作业了,我好害怕呀,你能不能帮我修改一下呀?”


小女儿一看我把她当老师,心里可高兴了,于是就认真地给我点评,并告诉我一些写作技巧,比如文字要简炼,首尾要呼应,上下文过渡要自然等等。


同时,我也这样把《家学》的知识巧妙地传播给了她,她变得比以前开朗多了。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第四个关键词:寻找共同话题。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同理,当父母的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那她喜欢的东西,我们总要知道吧?


以前我就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女儿兴高采烈地拿她喜欢的零食来找我分享,我总是一把把她推开,还生气地说:“垃圾食品有什么好吃的,正饭不吃,影响健康!”


最后,我们总是不欢而散。


后来我意识到这些,就从她喜欢的零食入手,爱屋及乌嘛,她给我吃,我就开心地吃,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不光跟她一起吃,还要有正向反馈啊。


吃完后我还夸她有眼光,有品位,能找到这么好吃的东西!


有时,我也帮她买一点她喜欢的零食,给她一点点惊喜。


随着我对孩子的“爱屋及乌”,孩子对我的信任度和开放度越来越高了。


她开始邀请我跟她一起看她喜欢的综艺节目,这两年我和她一起看了不少好的综艺节目。


以前我觉得这些节目没营养,一群人在那里嘻嘻哈哈,浪费时间。


但现在,当我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爱好时,我真的收获了不少


从《挑战不可能》中,我们学会了坚持;

在《中国好声音》里,我们欣赏到音乐的美妙;

从《最强大脑》中,我们体会到生而为人的幸福是——我们拥有一颗最强大脑;

从《奇葩说》中,我们欣赏到演讲的魅力;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我们欣赏到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现在,两个女儿都大了,但她们经常邀请我一起看电视,我就开心地看,我们一边看节目一边吃点小零食,有时我还沏上一壶好茶,大家其乐融融。


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亲子关系的改善,茶余饭后我们可聊的内容就更多了。


我见缝插针地肯定孩子们各种进步和改变,孩子们也夸我越来越年轻,不再像以前那么封建和古板了,她们的心门终于为我打开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小女儿这周在家居然主动将手机存在我这里,她专心学习去了。


心理专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突然想起那句很早之前就看到的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就改变了!


之前我对这句话将信将疑,如今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句话。


往后余生,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断成长,让自己成为给孩子自信、力量、支持和爱的合格“原件”。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