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在家裡使用電子產品上起了網課。是確實,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電子設備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電子設備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弊也有利。電子設備一旦使用的不合理,就很可能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特別是小孩子。

電子產品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科學的使用電子產品對人的發展是有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父母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來學習,但又不想孩子受到電子設備的影響,特別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如何做到兩全其美,下面跟著尼莫媽媽一起來探討。

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使用電子設備是把雙刃劍

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陸陸續續的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日常宅在家的活動都依賴於電子產品。電子產品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但是,關於孩子科學使用電子產品也是讓父母們感到頭疼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電子產品也給我們呈現了各種各樣最新的信息。電子設備的學習內容豐富,能夠快速的解答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孩子們也可以通過在電子產品上閱讀一些百科全書,收集各種各樣的資料,提升自己的能力,開闊眼界。但電子產品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度頻繁的使用電子產品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電子屏幕會侵吞孩子的視力。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都是按照成年人的視力標準設計的,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屏幕上的字畫都太小了,他們需要將眼睛往前移動,這會導致孩子眼睛聚焦的角度擴大,導致眼睛過度疲勞,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假性近視。

電子產品也容易讓孩子造成頸椎病。當孩子被電子產品的內容所吸引時,他們可以長時間地低頭看手機或者平板,慢慢的就可能會患上頸椎病。醫學表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造成頸椎病的概率更高,孩子長時間保持低頭的狀態,會導致肩部肌肉僵硬,從而誘發頸椎盤突出的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更好的成長,更好的學習和生活,若是過度的使用電子產品,會讓孩子的眼睛和頸椎受到影響,過度的依賴電子產品也會降低孩子的認知和社交能力。所以,合理的利用好電子設備是十分關鍵的。但有一些父母既想讓孩子使用電子設備來學習,但又不想孩子受到電子設備的殘害,那麼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科學的使用電子設備呢?

電子設備使用的兩全其美,給孩子立規矩是關鍵

1、控制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

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能夠有效的降低孩子患假性近視和誘發脊椎病的概率。控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時間不準超過多少分鐘。

一般而言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但具體還是因人而異,原則上是越短越好。但規定好孩子看電子屏幕的時間後,父母要督促孩子嚴格執行。當孩子的注意力被電子產品完全吸引之後,就失去了時間觀念。如果沒有父母的及時提醒,孩子很難意識到自己看電子屏幕的時間,所以父母要將規則履行到底。

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2、每天使用電子產品不能超過3次

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矩的時候要和孩子交流好,和孩子一起商討。心理學上也表明,由制定的雙方共同商討而達成的規則,孩子會更自律,更加自覺地履行。

父母在和孩子商討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認知層面,讓孩子全面的理解規矩的執行事項,這才是令規矩得以執行的前提條件。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一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次數最好控制在3次之內。如果有時會忘記使用的次數,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張次數使用表,用一次就再上面做標記,以防忘記。使用表也給孩子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

3、日常帶著孩子一起做運動

有些孩子一坐到電子熒屏前就像被椅子黏住一樣,被吸引著也不覺得累。有些孩子一放假,就像放飛的鳥兒一樣,自制能力極速下降,整天坐在電腦旁,揚言是要"放鬆自己"。

父母日常在家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些居家運動,拉伸一下身體,活動筋骨,既可以幫助孩子緩解學習上所帶來的疲勞,也更加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有些孩子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守規矩。特別是放假在家,孩子會變得特別沒有自制力,那麼當孩子守不住規矩的時候父母要怎麼辦呢?

幫助孩子守住規矩的小妙招

1、給孩子設置倒計時提醒

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電子設備的娛樂中,無法自拔,即便他們知道時間已經到了,但心理上也很難平靜的接受,於是拖拖拉拉的結束。

心理學研究表明,但想讓孩子停下來,所投入的某件事情時,特別是對於他們喜歡的事,採用倒計時的方式可以緩解結束時帶來的痛苦。

孩子有了倒計時提醒後,他們大腦中會產生更強的時間意識,也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經常給孩子設置倒計時提醒,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能幫助孩子養成時間意識。

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2、用更有趣的活動代替電子設備

有些孩子死抱著手機不肯放手,就是因為手機裡有太多好玩的遊戲吸引著他們。所以採用更加有趣的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遠離手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互動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繪本,講一些有趣的故事。用日常的活動來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而且父母與孩子之間多互動,也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更好地離開電子產品,易於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3、讓孩子自行承擔行為的後果

規矩是否能夠有效的執行除了執行時的控制能力,還在於違反規矩後說要付出的後果。有一些父母在孩子違反規矩後隨意的數落孩子幾句,孩子自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違反規矩的嚴重性,因而一次次的變法兒違背承諾。

所以當孩子無法守住規矩的時候,父母要採用平和的語氣,以及堅決不妥協的態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是錯誤的。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守住規則,才能更好幫助孩子控制想玩的慾望。讓孩子學會自行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才能在往後的生活中更具有責任感,更加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還需要父母多花點時間和耐心,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要想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受益,父母還是要將規矩執行到底。規矩設立得久了,執行嚴格了,慢慢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一種自覺。

既想讓孩子用電子設備學習,又不想他受其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