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他的遭遇为何让人潸然泪下?

魁哥说历史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关于刘禅,世人对其的看法无非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和,“乐不思蜀”的昏君。公元263年,伴随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而他也被牢牢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那么在刘禅降魏后他是如何度过他的余生的?

初降不久便被虐

刘禅投降不久,曹魏把蜀国后宫除张皇后外的其余妃嫔宫女赏赐给没有妻子的诸位将军,刘禅他老婆不愿意,已受到亡国之辱,现在作为皇帝妃嫔又要再次受辱,于是找到后主述说:“我不能接二连三的受到侮辱。”于是自杀身亡。

264年初,钟会、姜维密谋失败,成都陷入一片混乱。在混乱中,蜀汉府库遭到洗劫,许多臣民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包括刘禅的太子刘璿。变乱平息后,刘禅带着5个儿子和一帮遗臣踏上了前往洛阳的旅途。

来到洛阳,司马昭好生招待,刘禅乐不思蜀

到了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还是很客气的,待遇也不错,刘禅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没有丝毫亡国之君的忧伤,司马昭问刘禅:“君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矣。”宴罢随从官员对禅说:您怎么能说不思蜀的话。明日司马昭再召见您,你便如此这般。”刘禅称是。

次日司马昭又召见刘禅曰:“君真不思蜀否? ”禅便捶胸顿足,闭着双眼嚎啕大哭,但无半滴眼泪,说道:“祖上坟茔尽在蜀地,无时不思也。 ”昭笑问曰:“此正之言乎? ”禅惊睁大双眼曰:“正是,您何以知之? ”

司马昭昭大笑,原本想把刘禅给杀了,看到他这样子,对他没什么威胁了,就不杀了。封他为安乐公,刘禅就这样安安稳稳过着日子,公元,刘禅和家眷得以安安稳稳的在洛阳过日子。公元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西晋追封他为思公。

浮人结语

在我国历史上,后主相当多,但能像刘禅那样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没有一个。在此间乐,不思蜀中,装疯卖痴的保全了自己保全了家人,比起金陵后主李煜来,不算不聪明。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为蜀国百姓,忍辱投降。

世人对刘禅的评价并不是很友好,认为蜀国灭亡,刘禅有最大责任。而浮人认为,蜀国地处西南,自关羽失去荆州之后,蜀国就已经失去光复大汉的机会了。失去荆州这军事要地,蜀国北伐只有经过山路崎岖的蜀道,且不论蜀国的土地军民都少于魏国,就这绵延崎岖的补给线就是蜀国北伐最为致命的问题。

前方将士浴血拼杀,后方补给因为交通不便供应不上,只能说,后期蜀国必败。

所以我并不认为刘禅是那么昏庸,只是一个能力太弱的皇帝落在一群理想宏大的臣子之间而已。


海浮人


\t刘禅是蜀汉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享受了长达41年的皇帝生涯。

不过蜀汉帝国灭亡后,他被司马昭弄到了洛阳,在这里被封为安乐公,又度过了8年时光,这才离开人世,享年64岁。

\t蜀汉帝国在刘禅的统治下,从未发生过内乱。

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东吴帝国先有诸葛恪专权,后有孙綝兄弟霸政,皇帝几乎成了个摆设。曹魏政权司马家族自从曹叡死后,便一直专权。唯独蜀汉帝国的大权,始终都掌握在刘禅的手里。

当邓艾大军杀来的时候,刘禅能够调动的兵马依旧在10万人左右,可以断定,刘禅从未被姜维架空过。姜维带出去屯田的兵马也不过8万,而且也是在刘禅的允许之下才带出去的。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三国志》

\t一个愚蠢的皇帝,能够牢牢掌控政权41年之久吗?我觉得不行。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要说做皇帝,就是做一个村长,都需要应付形形色色的各种人。

\t作为蜀汉帝国的皇帝,刘禅手底下不可能全是忠心报国,一点私心都没有大忠臣,肯定也有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出卖蜀汉事情的恶人。所以刘禅能够把这一帮人给治理得服服帖帖,这不光是皇帝的威严在起作用,更多的是水平问题。

所以我认为刘禅这个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不到最后一刻,他也不会放弃。诸葛瞻在他的吩咐下,带领8万大军前去对付邓艾,结果全军覆没。

压根就不知道邓艾有多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成都城内就只剩下一万多人马,又该如何抵挡邓艾呢?所以刘禅就算是投降,也是在抵抗了以后,才做出的选择。

\t刘禅被押解到洛阳,乐不思蜀实属无奈。

刘禅亡国投降以后,成为了司马昭的座上客。当然这种座上客跟囚徒是没什么差别的,只是为了做给东吴看,刘禅的待遇方面还不错,甚至被封为安乐公。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宴请刘禅,请他欣赏歌舞,全部都是蜀地的歌舞。刘禅居然一点没有思念家乡的感觉,而且还看得挺开心。

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魏略》

\t司马昭就笑着问刘禅,安乐公是不是看到蜀地的歌舞,想起了家乡了?刘禅连忙笑着摇摇头,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也。

\t重头戏还在后面,刘禅的手下郗正告诉刘禅,等到下次司马昭再问起来的时候,就说先祖的坟墓在蜀地,甚是想念,希望可以回去祭拜。

果然司马昭再问起来的时候,刘禅就按照郗正的说法回答了。司马昭手下的耳目早就监视到了这件事,所以司马昭就问道:这话好像是郗正告诉你的吧?

刘禅连忙傻呵呵地笑着说,你咋知道的?就是他教我说的。司马昭哈哈大笑了起来,认为刘禅这个人的确没有什么威胁,也就放下了戒心。

郗正在一旁连连叹气,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认为刘禅这一招实在是厉害,他这么做是为了自保而已。当年身在蜀地,手握兵权,尚且不能抵挡曹魏大军,如今身陷囹圄,就算是放回蜀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与其想着复国,倒不如在这里好好过完自己剩下的日子。人生还能活多长呢?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的皇帝,难道还不够吗?

\t刘禅儿子7人,女儿2人,后宫4人。

刘禅这一生,有记载的老婆只有4个人,张飞的俩女儿就占了两个名额。剩下王贵人是太子的生母,还有在蜀汉灭亡时自杀的李昭仪。可以说后宫的人数着实不多,当然这是有记录的,应该还有部分没有记录的。可是从历史上历代帝王后宫有记录的数量上来看,刘禅完全算不上什么荒淫无道之主。

\t刘禅一共有7个儿子,大部分是死在了西晋灭亡时的永嘉之乱中。由此可见,刘禅全家当时应该都是在洛阳皇城居住,虽然有一定的国家补贴,但是生活方面并不自由,应该是一直受到西晋皇室的监视,所以永嘉之乱的时候,他们都来不及逃跑。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三国志》

刘禅还有2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关羽的孙子关统。诸葛瞻是战死绵竹了,所以其中一个女儿也就成了寡妇。而嫁给关统的这个女儿其实也不怎么幸福,她和关统始终没有生下过一儿半女。

老刘家的人丁大抵如此,我们能说这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帝王,所该有的配置吗?光看看李昭仪这个人,她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可是她为什么要为蜀汉殉国呢?可见刘禅在后宫的治理方面,是相当有方法的。

\t总结:刘禅在洛阳应该是非常不如意,但是生活必须要继续。

背井离乡的刘禅,来到了洛阳,其实等于是受到了高级别待遇的监禁。任何人都知道,刘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司马家对老曹家的手段足以可以想见这一点。

曹操的后人似乎就没有刘禅这么聪明,导致司马家族几乎灭了曹家全族。而刘禅不仅本人活得好好的,还保住了自己带来洛阳的所有孩子。

这些孩子一直活到了西晋灭亡,这也算是看到了司马家族的下场了。所以说刘禅能够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全家的性命,自古以来,有几位亡国之君能做到呢?

\t刘禅在这里过得当然不如意,每天受到监视,一醒来就看到有人在房门口盯着自己,这种日子是个人都过得不开心。不过只要放下这些想法,一切都可以熬过去,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的呢?

\t所以刘禅用了各种手段,表示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司马家族放松警惕,可以让自己稍微过得舒服一点,真的不容易。


江湖小晓生


投降后的刘禅,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其中邓艾绕开姜维的防守,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使刘禅猝不及防,索性投降了曹魏,蜀国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投降后,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刘禅投降初,因蜀中产生蜀将姜维挑拨钟会意图谋反的变故,司马昭不得不把刘禅押往到了洛阳。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了稳定蜀汉的局势,并没有及时收押刘禅,而是借助了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在汉中的威望,震慑了各部军队以及蜀汉各官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蜀汉的稳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将军姜维一直对蜀汉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心想着复国。


当时,姜维告诉刘禅,暂且隐忍一段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为此,姜维假意投靠了钟会,想利用钟会和邓艾都想争夺功劳的机会,挑拨他们两人的矛盾,以便除掉邓艾,使钟会在蜀汉一人独大,到时候司马昭必定对钟会心存疑虑,而率军进驻长安。到时姜维再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是怀疑了你钟会将军,一旦主子有疑虑,不久臣下肯定被杀。而钟会也觉得姜维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决定谋反。只可惜因为走漏了消息,姜维和钟会最终都战死了。

经过姜维和钟会的此次叛乱,司马昭于是觉得刘禅在蜀汉会有诸多不便,肯定还会有一些贼心不死的人想着为蜀汉复国。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的重要官员都押解回了洛阳,如此一来,刘禅就在洛阳被严加看管,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刘禅被押至洛阳后受到严密的监视,虽说被封为“安乐公”,但是因为生活在狭小范围内,日常只能深居简出。

被押解到洛阳之后,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国大小官员皆有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而且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提供,司马昭也未曾少给。刘禅算是过着锦衣玉食、美人相伴的生活。

虽说不像当皇帝时那么威风,但是也生活得自在,还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也更是善于为人,遇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在司马昭面前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看到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的确诚实。 特别令司马昭高兴的是,刘禅的手下曾多次想建议刘禅复国,却都遭到刘禅拒绝,司马昭这才对刘禅彻底放下了心,没有杀害他。 司马昭怀疑刘禅,故意试探他,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有杀刘禅。

虽然说刘禅在蜀汉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毕竟是蜀汉的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担心自己死后刘禅再次谋反,所以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 有一天,司马昭因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于是宴请百官,想试探一下刘禅的想法。



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舞女们跳蜀地舞蹈,旧蜀国的官员们看了之后,一个个都泪流满面,可是刘禅却不动声色。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答日:“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刘禅身边的部下卻正建议他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及此事,应该回答:“吾亲人的坟墓皆在蜀地,无一日不思念。”

司马昭见刘禅跟手下嘀咕,于是走过去又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把卻正教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回答了司马昭。



司马昭听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便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吃惊地说:“正是他人所教,公何以得知?”司马昭顿时大笑不止,在场的曹魏官员无不感觉好笑。

司马昭对众人说:“安乐公如此可爱,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晚年。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逝世,享年64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又活了8年才死,小日子过得不错。

刘禅是主动投降,因此也被先对善待。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被迁移到晋国首都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县公,也就是公爵。众所周知,中国除了亲王以外,就是公爵最大了。

刘禅是亡国君主,当然不可能被分为王,公爵已经是最高了。

刘禅的待遇很高,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

食邑万户,实际上至少有1千户,供养区区1家已经是富裕的流油了。

况且奴婢还有百余人!

红楼梦里面,贾家荣国府是全国势力最强大的家族之一,仆人也不过100多人,这还是传了三四代的奴隶。

可见,刘禅的待遇很高,在晋朝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关键的是,司马昭对刘禅没有赶尽杀绝。

他对刘禅试探了一下,得到了“此间乐,不思蜀也”的回答。

以司马昭的狡诈,自然知道刘禅有演戏的成分。但通过对刘禅的接触,司马昭明白刘禅并没有什么军政能力,也完全放弃了反叛,对他没有什么提防。

由此,刘禅才能够活了8年善终。

不过,司马昭的后代有没有下毒手,就难说了。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起事,国号为汉,即汉赵政权,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渊还曾寻找刘禅子孙,试图作为傀儡皇帝。然而,刘禅子孙当时都被灭族,所以找不到了。

而刘禅的妻妾众多,孩子也很多,有历史记载的儿子就有7人,其中活到晋朝的有4人,后来应该有不少。


一说刘禅子孙是死于永嘉之乱!但这是刘禅死了40多年以后的事情,应该又有至少2代人,子孙会有很多,不至于莫名其妙就全部死光了。


萨沙


蜀汉后主刘禅明哲保身选择了投降曹魏,他的晚年生活要比吴主孙皓好很多,得到了善终,而且是衣食无忧,安居洛阳,是名副其实的“安乐公”。



后主刘禅执政后期,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朝政惑乱纲纪,大将军姜维直言进谏请诛黄皓,不料刘禅却有意偏袒黄皓,认为他只是一阉竖不足为患。还命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事后勾结朝中人士报复自己,为避祸请求屯兵沓中,不敢回成都。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夏,曹魏晋公司马昭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将,兵分三路,起兵十五万大举伐蜀。得知魏军来犯的刘禅,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身在沓中的姜维也带兵往拒,用计打败诸葛绪,将钟会十万大军挡在剑阁。不料征西将军邓艾的三万人马偷渡阴平小道成功,急行700里深入蜀境,在绵竹打败在此坚守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瞻及长子诸葛尚俱战死。


邓艾大军直逼成都,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或降或守,朝堂之上争个不停,这时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认为当降,后主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哭谏,言祖宗基业不可轻废,应背城一战,绝不做投降的君主。但后主决意投降,悲愤欲绝的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尽。最终,后主听从谯周建议,带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后主还敕命坚守剑阁的姜维就地投降,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并借钟会之手诛杀征西将军邓艾父子,而后徐图复兴汉室,还给后主写密信告之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据《华阳国志》)可惜事机不密,姜维及张翼等俱被杀,蜀汉至此彻底灭亡。

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一家移居洛阳,司马昭对他还算厚待,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据《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这样的优待,已经仅次于禅魏被封为陈留王的汉献帝刘协,而远高于后面投降的东吴后主孙皓。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动不动有其他封赏,这样的悠哉生活,虽非在成都当皇帝时可比,但作为亡国之君,得保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也算是曹魏和司马昭对顺应天命投降的蜀汉后主刘禅的肯定和嘉奖。

刘禅在洛阳生活八年后,于西晋武帝太始七年(271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晋朝赐谥号为思公。


大国布衣


魏国大将邓艾灭蜀,蜀汉后主刘禅带领群臣投降。据史书记载,刘禅投降时,双手绑在背后,身后停着棺材。

绑着双手很好理解,意思是束手就擒。为什么还要带着棺材呢?

事实上,这是三国时期亡国之君投降时的常规操作,意思是生死全由你裁决。后来东吴的国主投降,也是这样。

邓艾受降后,为了体现优待俘虏的策略,亲手替刘禅解开双手,并下令把棺材烧掉。

刚开始 ,邓艾为了在蜀地长期发展,因此对刘禅极其 宗室 非常优待,基本是按照“王”的级别对待刘禅。

但此后,邓艾和钟会内讧,邓艾被杀。不久后,刘禅就被转移到了洛阳,被晋王司马昭看在了身边。

当时虽然名义上还是魏国,是曹氏的天下,但实际上一切全凭司马昭说了算。司马昭把刘禅奉为安乐公。

刘禅非常对得起这个封号,以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在洛阳幸福地生活了下去,直至善终。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投降的亡国之君,甚至是禅位的亡国之君,很快就会被新君找一个借口杀掉。刘禅是罕见的幸存者。

刘禅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呢?

是因为他懂得装糊涂。以此打掉了司马昭的戒心。

怎么装糊涂呢?

最著名的就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了。

话说,司马昭宴请刘禅,打算寻一个借口,杀掉他。可是刘禅表现得完美无缺,既无满脸悲戚,也无满心怨恨,而是显得很快乐。

连司马昭这个老狐狸都被他蒙住了,忍不住问他,难道不思念故土吗?

刘禅完美答曰: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从此放弃迫害刘禅的心思,让他得以善终。

当然,你可以骂刘禅没出息。但是,在当时的处境下,这已经是最智慧的选择了。再说了,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说什么有出息没出息了。

真有出息,就不会投降,而是血战到底;既然投降了,又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哭哭啼啼,就没什么必要了。

人啊,关键是认头。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后在这个选择之下,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选也选了,做也做了,又怨天尤人,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真要让你重新选择,你又舍不得已经拥有的一切。

这就有点矫情了。


趣谈国史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宣告刘备集团苦心建立的蜀汉政权正式灭亡。

刘禅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变故。曹魏要求刘禅把宫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嫔妃、宫女分配给没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仪不堪受辱,自尽守节。264年初,钟会、姜维密谋失败,成都陷入一片混乱。在混乱中,蜀汉府库遭到洗劫,许多臣民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包括刘禅的太子刘璿。变乱平息后,刘禅带着5个儿子和一帮遗臣踏上了前往洛阳的旅途。我估计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一定想了很多。当了41年的皇帝成了“阶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嫔妃也因此丧命,这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达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还是很客气的,待遇也不错“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还经常举行宴会,款待刘禅。一日,司马昭在宴会上故意安排蜀汉的舞曲,刘禅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则非常伤感。司马昭对贾充说,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人。贾充说,要不是这样,您能这么轻易灭掉蜀汉?司马昭又问刘禅想家不?刘禅说,我在这挺快乐的,不想家。这话逗得司马昭哈哈大笑。

这就是“乐不思蜀”典故的由来。刘禅之所以会这么表现,一来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经历了亡国之痛,体会到了国灭、丧子、丧妻,嫔妃被羞辱的痛苦,现在寄人篱下,如果不“天真”一点,自己的性命很难得到保障。也正是刘禅傻里傻气的天真,让司马昭放松了对刘禅的警惕,刘禅和家眷得以安安稳稳的在洛阳过日子。

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终年64岁。西晋追封他为思公。而他的后代则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丧命,刘备的血脉就此中断。据传,老三刘琮一脉的后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来,这就真假难辨了。


石头说历史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分派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出兵灭蜀。魏将邓艾一路推进到绵竹关,并斩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逼迫蜀后主刘禅献国投降。至此,立国仅42年的蜀汉王朝灭亡。那么,刘禅是如何度过晚年的呢?

在刘禅投降后不久,就发生了魏将钟会叛乱的事件。钟会原本打算挟持刘禅在蜀地自立,结果却被乱兵所杀。作乱的魏军将成都城劫掠一空,不少蜀国皇室和大臣都死于这场动乱中。司马昭平定叛乱后,就将刘禅以及蜀国皇室全部迁到了洛阳,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认为刘禅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并没有杀掉他。司马昭因病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篡夺魏国建立了晋朝,但依然对刘禅以礼相待,没有加以刀刃。

因此,刘禅在洛阳城享尽了荣华富贵,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享年64岁。不过,他的后代却在五胡乱华的战乱中遭了殃。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作乱,从而揭开了长达百余年的“五胡乱华”。为了显得名正言顺,”屠各匈奴”追谥刘禅为大汉“孝怀皇帝”,打出了要替汉朝复国的旗号。不过非常讽刺的是,刘禅的儿子刘瑶、刘琮、刘瓒、刘璩在五胡乱华中全部被这支改姓刘的匈奴人所杀。不知道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世界人文通史


刘禅是个有些智障的人,在农村不能算是全傻,还有一点语言行为能力。但是如果让他明辨是非作决策,那就太难为他了。现在有不少人把个有精神智障的刘禅,说成是聪明睿智的人,真是太抬举他了。

刘禅没有分辨力。别人只要陪他玩得开心,他就高兴,就喜欢宠爱这个人。为什么刘禅宠爱黄皓?就因为黄皓会哄他玩,而且有不同的玩法,能让刘禅傻傻地拍手叫好。为什么蜀汉内外之事咸决于亮?就是因为刘禅有智障,诸葛亮很不放心。刘备深知刘禅痴傻的情况,因此就含泪对诸葛亮说,此子若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君可自代。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没有选好托孤大臣,就把自己的傻儿子晋惠帝推上去了,结果大一统的西晋,没几年就败亡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正是知道诸葛亮聪明智慧,又忠诚,才放心托孤的。因此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下,刘禅整天傻乎乎的过得很高兴。诸葛亮死后,根据诸葛亮的推荐,蒋宛费祎辅佐得也很尽力,刘禅仍傻乎乎的很享受。有的说了,为啥诸葛亮死后刘禅不再设丞相了?难道这不是刘禅的聪明处吗?要知道,刘禅虽傻,他旁边黄皓等人却不傻,会哄着刘禅做事的。费祎死后,姜维成了大将军,极力主张北伐,以实现刘备和诸葛亮未竟事业,刘禅自然没什么主见,但黄皓这时已有了野心啊,再怎么论资排辈也该我上位了啊!于是他就拉笼倒腾朝中诸葛瞻、谯周等人,反对姜维北伐,打压姜维势力,弄得姜维只好避祸沓中。刘禅当然不了解内情了,还是整天傻呵呵的玩耍。眼看黄皓就要成功了,不想魏国大军杀到了。邓艾趁钟会大军牵制姜维之时,冒险走阴平小道,以万人疲惫之军,破绵竹,斩诸葛瞻,围成都。成都刘禅还傻呵呵的玩啊,可成都军民都炸锅了,黄皓坐不住了,赶紧回家收拾细软,刘禅不见黄皓,两腿坐地哭着闹着要黄皓,却没有用。宫里宫外听说魏兵打来了,都乱纷纷的,宫女们哪还顾得上管傻子啊。谯周进宫后,把刘禅搀起,帮他拍打了身上尘土,哄着刘禅玩了会儿,又对他说了中原洛阳城有多么多好玩的东西,问刘禅想去不?刘禅自然傻乎乎的想去了,谯周就扶着刘禅上朝了,在朝堂上谯周一翻大道理,就把本就六神无主颤颤惊惊的朝臣们给说服了,再问仍在朝堂上摆弄玩物的刘禅,刘禅则完全赞同。于是尚有不下四万守军的成都城开门投降了,刘禅带着一众文武,被邓艾押回了洛阳。刘备的另一个儿子刘湛则宁死不降,他阻止不了刘禅投降,就到昭烈庙痛哭,感叹父亲创业之艰,不想今天却被傻哥哥轻松拱手让人,怎有脸面地下再见父亲?于是刘湛就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自己蒙上脸也就自杀了。

刘禅一行到了洛阳,司马昭看到刘禅竟没一点悲凄,依然手舞足蹈地只知玩耍,感叹蜀汉竟能让一个傻子做皇帝,并且做了四十多年,就奏请封刘禅为安乐公。刘禅呢?真是名符其实的安乐公,到了洛阳自然感到与成都大不相同,高楼大厦,车马行人,自然比成都更为繁华,好玩的地方更多,心情大好,玩得竟更开心了!


sunjin72976689


刘禅,刘备之子,字公嗣,小字阿斗。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












诸葛亮曾多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将原本由诸葛亮一手掌握的权利一分为二交由蒋琬和费祎辅政,让两人相互制衡。

蒋琬和费祎二人辅政时,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不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



蒋琬、费祎二人相继去世后,又交由姜维执政时,曾多次对魏国用兵无功,耗费国力。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变得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炎兴元年,冬,魏军大举攻蜀,兵临城下。后主刘禅万般无奈,便面缚舆榇,即双手反绑在后面,面朝前,车上装着棺材,带着一群宫眷,到邓艾军门前投资。

邓艾见敌国的皇帝前来投降,很高兴的接纳刘禅,并把棺材放火烧掉。刘禅见此情景,松了一口气,终于保住小命了,蜀灭亡。刘禅带着妻妾一家大小,东迁洛阳,受封安乐公。

到了洛阳后,一次设宴款待,宴席上,司马昭让蜀国虏来的艺人表演节目。蜀国旧臣个个悲伤落泪。刘禅美滋滋地坐在哪里,嬉笑自如。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这也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

事后,跟随刘禅的蜀国旧臣郤正告诉他,如果司马昭再问,就哭着说:“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此事,刘禅按照郤正的话回答。司马昭惊奇,便诈问道:“何乃似郤正语邪?”刘禅惊恐地睁大眼睛看着他说:“诚如遵命”。左右人失声大笑,蜀国的旧臣摇头叹息,司马昭也觉得啼笑皆非,诸葛亮怎么会扶持辅佐这么个傻子。

司马炎没有杀刘禅,还给了刘禅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出于制定的政治目的,因为他想要安抚当时蜀国的普通百姓,而利用刘禅这一个点明显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做法。

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结语:有人嘲笑刘禅作为君王太蠢钝,太不堪。不过,也有人认为刘禅是大智若愚,此举只为明哲保身。至于投降后的生活虽不比做皇帝时的风光,时时生活在担惊受怕中,不过也还算安稳吧,比起历代亡国之君,刘禅的待遇可谓是幸运多了,至少能善终,子孙也并未被诛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