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公元前1046年,在经过了多年精心准备后,周武王与庸、蜀、羌等国联军袭击商朝国都朝歌。周武王很会选择时机,此时,商朝的主力部队在东南,对东南夷的战争虽然已经取得了胜利,但军队还没有返回朝歌。

时间就是胜利,这句话用在牧野之战中再合适不过。尽管周军取胜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但从他们的军队投入和装备来看,可以称得上很精良。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据《逸周书·克殷解》记载,“周车三百五十乘阵于牧野。”周联军投入了三百五十辆战车,四五万人,而商军,尽管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杂牌军,却也有17万之多。从数量来看,平均一个联军要对付好几个商军。所以,战争的胜负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辆战车加上后面的步兵组成“一乘”。350辆战车,和后来的千乘之国是有差距,但在商末,这样的装备绝对是当时最先进的。战车由2-4匹骏马拉车,车上三人一字排开,中间是驾车手,左边的主将手持弓箭负责主攻,右边副将持戈,负责保护车上人的安全,同时打击敌人。此外,战车上还有用于自卫的短剑或斧头,三人都穿着盔甲,左右两人手拿盾牌。可以说,周联军的战车在机动、攻击和防护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其威力相当于现在的坦克。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为了在战车上格斗,古代武士都是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这些武士都是贵族出身,御和射是他们训练的重要内容。《周礼·保氏》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贵族垄断军事的一个手段,也是贵族的使命和责任。所以,不要以为贵族是那么好当的,也很辛苦。

古代战车还有一个小的构件:軎。它位于车轮的外侧,一方面防止轮子脱落,另一方面防止战争中两车相撞,如果把軎做成尖尖的形状,还可以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削到敌方步兵的腿,使他们丧失战斗力。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周联军的300多辆战车,带着自己的步兵方阵,保持着良好的阵型,向商军步步逼近。距离越来越短,双方的弓箭手开始射箭。这时,战车加快了推进的速度,战车右侧的武士们举起手中的戈,准备像收庄稼一样大幅度收割敌人的性命。

戈是和战车配合的最好武器,它的长度超过3米,以挥动为主,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打击步兵。实战中,戈的攻击动作主要有三种:一是,用戈的上刃攻击敌人,二是,用戈的尖锋攻击敌人,三是,用戈下刃攻击敌人。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和同时期的矛相比,戈的攻击面更大,需要的技术性也不是很强,而且更有利于做连续性动作。因此,车上挥戈的武士让车下的士兵很快陷入被动局面。

戈除了作为武器的优点,还有一个特点让它成为战车的最好装备,那就是成本低。和同时代的其他兵器相比,戈需要的铜比较少,可以用来装备更多的战车。这也是战车时代大量用戈做武器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中,战车与步兵方阵组合作战,战车在前面向敌方阵地推进,步兵保持阵型与战车同步前进。战车每走一段都会停下来整顿队形,为的是和步兵保持一致,双方互为掩护。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在战车后面的,是周武王的3000虎贲军。《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征商,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虎贲军是周武王的直属禁军,是一支由尚武的士兵组成的敢死队。这支队伍装备精良,队员体力超群。他们手握昂贵的青铜武器,用盾牌作掩护,一步步向商军推进。

《逸周书·克殷解》记载,“王既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败。”在战车与虎贲军的协同攻击下,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商军就全面溃败。牧野之战,这场闪电式的战争,周联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全面胜利。


古代兵器:战车与戈,让3000年前的一场战争名垂史册


商纣王看到大势已去,登上鹿台,向自己的王朝做了最后的告别后,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周联军的战车和与之配合的戈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后来的一千多年,战车和戈一直是中国古代战场的主要武器,它们参与和见证了中国上古时代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骑兵的出现,战车和戈才完成自己的使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