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征南将军是在东汉初期由光武帝刘秀在军中设置的一个高级官职。不过,纵观整个东汉时期只有岑彭一人担任过该职,还是征南大将军。至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为了适应当时特殊局势的需要,在军中设置四征将军时,征南将军成了一个常见的高级武职,其中资历较深者任征南大将军。曹魏集团中有六人担任过该职,其中,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一位:曹仁。曹仁早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时屡有战功,深得器重,他曾先后三次担任征南将军,不过,前两次是代理,第三次才正式转正。第一次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讨荆州时,任命曹仁为行征南将军。曹仁在此期间,驻守南郡的江陵,与东吴主帅周瑜率领的众将士对峙了一年有余。期间双方展开了数次激烈的交战,曹仁与周瑜都有多次亲临敌阵作战的经历,周瑜还在交战中受了重伤。在长期的交战中,曹仁部将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弃城撤退。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二次为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仁跟随曹操参加了第一次征讨东吴的濡须之战后,孙权遣使请降,曹仁复任行征西将军,屯兵驻守樊城,假节统领荆州军事。在此期间,曹仁为了扩充实力,加重了徭役。宛城的吏民不堪重负,在守将侯音等人的带领下联合关羽反叛,曹仁随即率部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平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平定了宛城的叛乱后,才正式转为征南将军。曹仁在此期间的主要战绩就是抵御蜀汉名将关羽的围攻。魏文帝曹丕继位后,曹仁由征南将军迁升为车骑将军。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二位:夏侯尚。夏侯尚是曹魏的宗室近臣,早年追随曹操征战时颇有战功,曹仁获得晋升后,夏侯尚以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假节统领南方军事。夏侯尚在职期间,率部进军东三郡,与降将孟达一起击败刘备的义子刘封,以此功又被晋升为征南大将军。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之后,夏侯尚参与了曹魏征讨东吴的第二次濡须之战。在此战中,曹仁率部击败了东吴名臣诸葛瑾。战后,曹丕论功行赏,夏侯尚假钺并晋升荆州牧。不过,夏侯尚的结局不算好,因为曹丕绞杀了他最宠爱的妾室,最后忧思成疾,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郁郁而终。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三位:夏侯儒。夏侯儒既是曹魏的宗室近臣,也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堂弟。夏侯儒在史料中的记载不多,早年加入曹魏集团后,在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彰帐下任骁骑司马,后来还参加过西线战役,官至征蜀护军。据《三国职官表》载,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夏侯儒迁升为征南将军,荆、豫两州都督。夏侯儒在职期间,跟随司马懿一同战败东吴名将朱然建功,不久后被召入朝中升任太仆。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四位:王昶。王昶是继夏侯尚之后的第二位征南大将军。王昶在正始年间由徐州刺史迁升为征南将军,假节督领荆、豫二州。王昶在职期间督练水兵、屯田蓄粮,在地方的政绩非常突出,嘉平三年(公元251年)被晋升为征南大将军。后来,王昶参与平定毌丘俭等人的叛乱时建功,于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转升骠骑将军。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五位:王基。王基加入曹魏集团后,在地方、朝廷、军中都担任过重要职务,在军、政两方面的成绩都非常突出。王基任荆州刺史期间,抵御东吴的过程中屡建军功,后又追随司马师、司马昭等参与了平定淮南地区的两次叛乱,受到了司马家族的器重。甘露四年(公元259年)迁任征南将军,统领荆州军事,不久后病逝于任上。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第六位:陈骞。陈骞是功臣之后,其父陈矫是曹魏集团的司徒,他是曹魏集团的最后一位征南将军,同时,也是第三位征南大将军。陈骞早年以父功加入了曹魏集团,初任尚书郎,后又历任太守、长史、御史中丞、尚书等职。陈骞之后转职军界,曾在西线参与过抵御蜀军的战役,甘露年间还参与了平定淮南诸葛诞的叛乱,甘露四年(公元259年)直接迁任征南大将军,使持节督领荆州地区的军事。司马炎篡魏建晋后,陈骞在西晋集团官至大司马。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职官表》、《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