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呀!不聽話不上課,管不住,報培訓班好不好?哪個好呀?

用戶42868010389


初三孩子呀!不聽話不上課,管不住,報培訓班好不好?哪個好呀?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初三,馬上就面臨中考了,首先要清楚掌握孩子的具體情況,如孩子不上課的原因是什麼?目前的成績能上個怎樣的高中或職校?孩子自己的意願怎樣?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建議先找同齡人(孩子信得過的優秀的)試著瞭解孩子真正想法,也可以找有經驗的老師(懂得學生心理的)瞭解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然後再對症開方。

培訓學校也有負責任的老師,如果孩子能接受並信任的話,讓他自己選擇老師和培訓學校,這樣更利於孩子正確地成長。


秋秋私語


既然不聽話,也不上課,你還要送到培訓班,你是怎麼想的呢?

全是否定孩子的信息,那你能找出肯定孩子的信息嗎,如果沒有,就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吧,反正你也不能幫助孩子成長了。

如果你沒有時間管理自己的孩子,孩子現如今的表現就是對你最大的報負了,不要別的,就是想讓你心裡不舒服。你們的親子關係早已經被你破壞了吧,還是想想怎麼挽回你的孩子吧,學不學的真的不重要了。


造夢小兵


課都不上還報什麼培訓班,打一頓最管用了


SPACE2054


這個你得報一對一,找個負責任的老師來家單獨教。因為集體環境不知是否還適應他,從一個集體環境到另一個集體環境,他是真的能因為都是新鮮的面孔,能改變自己,原來的老師不喜歡,換了老師會認真下來也行。你可以讓他試幾節課,找出原因。條件允許的話,還是一對一來的快


L睿如


為啥管不住呢?一起比賽作題,讓著點,讓學生贏,引起學習興趣。報補習班學可以報,不學報也沒有用。


用戶8513368616434


作為一位有十五年中高考培訓經驗的老師,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快速提升的方法:

1.要先確定目標,到底要考哪所高中,哪所大學?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只會原地打轉。

2.分析現狀:現在學生全科總分和目標學校錄取分數,相差多少?每門課程具體相差多少分?列出表格,看哪門課程相差的分數最多,從大到小排序,並且寫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態,方法。

3.分析影響成績提升的因素:是沒聽懂課,還是習題不會做,還是大題不會寫,還是知識點有遺漏,還是公式不會,還是作業太多,沒辦法把時間留給自己和目標學校相差分數最多的課程上等等,都寫清楚,注意都要寫下來,只是說說是沒用的。

4. 接下來要怎麼做:解決影響成績提升的因素,要明白你的目標是升學,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作業寫得好,不代表你能考上好學校,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到分數差的最多的課程上,快速突破,最薄弱的課程被拿下了,信心就建立了,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給大家發一個我昨天給學生做的方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K12尹老師


送培訓班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想改變孩子,家長首先要改變一下自己。一句話建議:放下身價,走近孩子,走進孩子,和孩子共同探討一下人生,探討一下讀書與個人成長的關係。孩子需要正確的道理慢慢“浸潤”,要有信心和耐心!


看高考


不好,還是學校教育全面,用心


難易誠信


我覺得補課不如補習慣。

第一,補一下聽課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第二,補一下做作業的習慣。首先,端正態度,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其次,是要細心審題,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關鍵字眼,關鍵詞。再次,是課後反思的習慣。最後,就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第三,補下學習方法。敢於提問是最基本的,要敢於帶著知識疑點去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不懂裝懂終害自己。


小熊熊講解


在政策不斷對中小學減負三令五申的同時,課外補習機構卻如雨後春筍一般的瘋狂生長。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尷尬局面: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去。甚至有人提出質疑,“關停了補習班,孩子們的負擔就會降低甚至沒有了嗎?”採訪中有家長回應:“就算關停補習班,家長們也會‘組團’請老師,甚至請‘一對一’的家教。”

是什麼使得家長的“報班”熱情難以消減。家長對於孩子上課外輔導班這件事,通常抱有以下幾種心理:

心理1 別人都報了,我家不報就輸了

家長心聲:“別的孩子去補了,我家的不補,豈不是又輸在‘起跑線’上了。於是,在看到孩子的同學奔波於那些輔導班時,迅速決定給自家孩子也報班。”

孩子們上輔導班的背後,是家長的跟風從眾心理。經常聽到家長之間這樣對話:

“您家孩子在哪上輔導班呢?怎麼樣?老師講的好不好!”“好!特別好!我們家孩子特別愛聽這個老師的課,成績提高得也很快!”“哦,那您有這個老師的聯繫方式吧,方便給我個電話,我要讓我家孩子也去上他的課。”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個性,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要因材施教,這是最基本、最為常識的教育道理。

心理2 玩也是玩掉了,不如學點知識

家長心聲:“休息的時間,反正玩也是玩掉了,還不如給孩子報些輔導班鞏固鞏固知識。”這也成為了家長給孩子報課外培訓班的理由之一。

玩和學習真的對立嗎?馬雲之前在教育高峰論壇上的一句話在朋友圈裡刷屏:“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人工智能’。”

在很多教育專家看來,“玩”其實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童年該有的簡單的快樂,更可以提升孩子心智,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和品質。玩,既是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的學習途徑。

心理3 報了輔導班,學習就是你的事

家長心聲:“我幫孩子報了輔導班了,錢也花了,老師也請了,學習成績再上不去,那我也是沒辦法了,孩子沒教育好,責任不在我了,今後,沒有好前途,也怨不得爹和娘了。”

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三劍合一”,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加上家長督學,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心理4 證書有助升學,不妨碰碰運氣

家長心聲:“聽說知名機構的競賽證書,在升學中能起作用。所以帶著自家孩子‘摟草打兔子’,萬一考到了某個重要證書呢。

心理5 老師不好好講,留著課外班講

“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有所保留,將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訓班,鼓勵學生參與自己開辦或任教的補習班。”

“無論任何形式,公辦學校及教師都不得有參與民辦培訓機構的行為。一旦參與其中,教師必須脫離公辦身份,學校應當被嚴肅處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

心理6 以前沒條件,現在不能虧孩子

家長心聲:“我小時候就特別希望能學鋼琴,但沒有條件,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啊,就算鋼琴課再貴,我也堅持讓我的孩子學鋼琴。”

在孩子選擇課外輔導班這件事上,家長可以跟孩子公平討論商量,父母幫助孩子思考。她介紹了一個小遊戲,畫三個圓,第一個圓讓他寫滿“我最喜歡的”,第二個圓寫滿“我最擅長的”,第三個圓寫滿“社會的機會”,這樣的家庭遊戲有助於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並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