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掠奪河南歷史文化幾時休(一)——黃帝故里篇(修改版)

小子是個歷史愛好者,經常在網上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文章。小子是個河南人,也以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自從進入頭條閱讀歷史方面的文章,發現一個問題,一些西方的人

(注∶此西方的人特指河南西邊省份的某些人。如∶清樂堂,長安見聞錄,大唐神柱之流)以歷史文化之爭論搞地域抹黑和攻擊,歪曲歷史和爭搶河南歷史文化,馬上又到三月三了,最近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此類抹黑文章,讓人看到很是氣憤,不吐不快,所以準備寫幾篇文章來揭露他們的真面目。小子不是歷史方面的專業人士,文章不以文獻考證來辯駁,只是以文獻證明加以分析。

抹黑掠奪河南歷史文化幾時休(一)——黃帝故里篇(修改版)

西方的人的文章截圖1


既然寫的是歷史方面的文章,那麼咱們就先說下“歷史”。

王立群教授曾將歷史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真實的歷史”∶指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和已經逝去的歷史人物,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複性。二是“記錄的歷史”∶是史學家根據當事人或後人的口述、回憶、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存在不完整性,並且受立場、價值判斷、心裡傾向、個人愛好等影響,與“真實的歷史”已有誤差,如《史記》。

三是“傳播的歷史”∶根據現實的需要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神化和醜化。

四是“接受的歷史”∶由於個人的立場感情,選擇性接受的歷史,是一種思維定式,具有很強的排他性。

抹黑掠奪河南歷史文化幾時休(一)——黃帝故里篇(修改版)

軒轅黃帝像


言歸正傳,我們來開始說主題,“黃帝”是我們華夏民族上古傳說中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我們也都以炎黃子孫自稱,但是關於“黃帝”的一些說法在文學和考古界一直存在爭議,我總結了一下∶

一∶黃帝是否真實存在?

中國最早記載黃帝的文獻是《尚書》,但是對黃帝的描述並不詳細,一直到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才有體系的綜述了五帝和夏商周等上古王朝。但是這兩本文獻都距離傳說中的黃帝活動的時間兩千多年。黃帝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他到底是一個人還是部落首領的稱號?還是一個民族?現在並沒有得到證實。甚至有些學者認為,黃帝是源於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祖先崇拜而創造出來的,把種種能力加於一身,才有這麼一個共同的祖先。”真實的歷史”是什麼,現在並無定論。但是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情感上都是認同黃帝的存在,這就是“接受的歷史”。

二∶黃帝出生在哪裡?

《國語·晉語》原著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所以後人認為黃帝出生在姬水旁,炎帝出生在姜水旁。但是姬水,姜水在哪裡?文獻裡並沒有記載,並且《史記》等文獻只是屬於“記錄的歷史”,其真偽性也有待考證。(歷史學家對史記的真偽性一直存在爭議)

所以黃帝出生地的爭論就多了起來,根據後世不同文獻“記錄的歷史”展開了爭論,據統計現在有11個地方參與黃帝出生地的競爭。河南新鄭--甘肅天水--山東曲阜--陝西黃陵--河北逐鹿--陝西武功--河北龍山--河南孟津--山西綿山--山東菏澤。這其中前面4處是現在爭議最大的,影響也比較大,後面7處比較小眾。

黃帝到底出生在哪裡?在沒有確切的考古證明之前,也只能這樣爭論下去了。

三∶黃帝的陵寢在哪裡?

《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

大家可以看到,《史記》裡記載的有矛盾,一說在荊山乘龍昇天,一說葬橋山。那麼具體葬在哪裡呢?我也不知道,估計在沒有挖出黃帝他老人家的屍體,誰也不敢說確定在那裡。所以關於陵寢在那裡又展開了爭論,這次參賽的選手比較少,只有五個,陝西黃陵--河北逐鹿--甘肅正寧--河南靈寶--北京平谷。雖然這篇文章主要寫西方的人,但是還必須承認,這五名參賽選手,以陝西黃陵最具實力。

所以在沒有考古能證明黃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之前,關於黃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存有紛爭還將繼續存在著,有爭議是好事,可以通過爭議來發掘資料,進一步考證。但是你西方的人在網絡上以文化之爭論來進行抹黑,稱新鄭故里為“鄭人造祖”,就顯得有些過分了,這已經是對鄭州人民的侮辱了。


抹黑掠奪河南歷史文化幾時休(一)——黃帝故里篇(修改版)

西方的人的文章截圖2


一,關於證明新鄭為黃帝故里的文獻。

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有熊在什麼地方?

《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說:“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說:“新鄭縣,漢舊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本鄭國之地。”

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說:“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

關於黃帝居有熊和軒轅之丘的文獻還有好多,在這裡我就不再一一貼出來,我會整理出來放在本文最後。如果西方的人覺得文獻資料不夠,介紹三本書,《黃帝故里故都歷代文獻匯典》,《黃帝文化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炎黃匯典》,裡面記載大量可以證明新鄭黃帝故里的證據。

我列舉再多的文獻資料,西方的人也不認同的,因為他們的一貫做法是,只要證明是河南的,那就是假的。他們想的是所有早期文明都歸於他們,來體現他們的優越性,體現他們文化底蘊深厚。都是額滴,額滴,都是額滴,額滴。

二,GF及學術研究機構的態度

1,2008年,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果沒有一定的考據,我想GF不會兒戲的將拜祖大典入選非遺。

2,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的認定,《炎黃匯典》就是這個研究機構編著的,不知道這個學術機構的可以百度下,會讓你感到吃驚。這是個有老幹部,老將軍,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體,裡面重量級人物頗多,我想問西方的人,難道他們的權威性不比你們?不比你們西方的人的民科?現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是新鄭拜祖大典的主辦單位之一,這足以說明其態度。

3,每年的新鄭拜祖大典,都有2-3個副G級主拜,全世界政商各界人士參加者8000餘人,並且大家可以看下拜祖大典的主辦單位,除了河南的,還有很多單位,大家可以百度看一下,是不是超越了黃陵祭祖的規模?如果新鄭沒有得到很多人認同,像西方的人說的“鄭人造祖”,他們敢參與主辦新鄭拜祖大典嗎?他們敢來參加拜祖大典嗎?難道他們不怕“鄭人造祖”被揭穿後打臉嗎?不怕因為去一個假的黃帝故里拜祖被人笑話嗎?

三,考發掘的佐證

黃帝都有熊,居軒轅丘,訪見大隗於具茨山,合鬼神於西太山等,這些遺蹟均在新鄭都有跡可循,新鄭至今仍有以黃帝臣命名的風后嶺、岐伯山、大鴻山、力牧臺等遺蹟。並且新鄭及周邊是中原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密集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8500-7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考古學上的黃帝文化與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對應,黃帝都有熊文化與仰韶文化晚期大河村類型相對應。


綜上所述,認為黃帝故里在新鄭是有一定依據的,是得到很多專家學者認可的,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在爭論沒有完全解決之前,在新鄭舉行拜祖大典並無不可,也是得到很大一部分人認同的。但是一些西方的人,整天在網上發佈一些不知所謂的文獻來抹黑攻擊河南,妖魔化河南。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們西方的人掌握了可靠的考古證據能證明黃帝故里所在地,那麼請你們直接讓GF出臺文件,將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取消,這樣以後也不存在爭論。如果不能,請閉上你們的嘴,停止對我們河南的抹黑。等你們可以用歷史文獻和考古證據落實了黃帝的出生地,再來說新鄭黃帝故里的是非!

抹黑掠奪河南歷史文化幾時休(一)——黃帝故里篇(修改版)

西方的人的文章截圖3


歷史名人之爭全國存在很多,比如人皇伏羲,甘肅天水和河南淮陽也存在爭議,每年兩地都有大規模的祭拜活動,各搞各的。兩地雖有爭論,可並沒有出現互相攻擊抹黑。但是為什麼會出現西方的人大規模抹黑掠奪河南文化呢?黃帝故里也不是新鄭一個地方和你西方有爭論,而西方的人卻盯著新鄭黃帝故里窮追猛打,不斷抹黑。究其原因,還不是出於對近些年新鄭拜祖大典規模日益擴大的妒忌,出於西方人對中原文化底蘊的妒忌。在夏商文化被證明之前,西方就叫囂夏商文化是傳說,不是真實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其周文化為中國可以考證最早文化的地位。安陽殷墟證明了商文化的存在,甲骨文的出現讓西方的人無可辯駁,西方人轉而又去否認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畢竟二里頭遺址沒有文字出土證明啊。(不可否認,二里頭雖然有很多專家認為二里頭是夏朝晚期都城,但由於現在沒有文字出土,導致一些學者出於科考的嚴謹沒有100%確定為夏都,只差文字實錘)。否認完了二里頭夏都,這還不夠,還要搶華夏文明起源,還要搶河南的文化,將大家都熟知中原文化的“中原”曲解成關中平原,將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文化據為己有,還恬不知恥的將“河洛”解釋為渭河和北洛河,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西方人不只妒忌河南的文化底蘊,還嫉妒河南經濟的發展,鄭州這個以前小弟的經濟發展不論在總量和人均都已經把西方的人的長安甩在了身後。被小弟超越了怎麼辦,跟小弟比教育啊,教育比你強所以比你有發展潛力。但是你教育強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是幾十年了,也沒見你經濟發展起來,你們重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有多少留在了本地,不還是淪落成為沿海城市培養人才的基地,你潛力要到什麼時候爆發?西方人還會辯解啊,我君工沒有算進GDP,我問你們,君工帶動你當地的經濟發展沒有?要不是國家政策給了你們那麼多國企,你們西方的經濟還會更差,看看你們民營經濟的比例。西方人還可以繼續狡辯,國家給我的定位重要,我地理位置輻射整個西北。你不看看,你自己經濟都落後,自己省份的經濟還要靠人家江蘇扶貧幫對,憑什麼帶動人家西北其他省份發展,人家其他省份看的上你?鄭州的戰略位置不比你重要?中原城市群的眾星拱月是你可比擬的?

所以我奉勸某些人,別看到了河南的發展,就想從中使絆子,到處抹黑河南,妖魔化河南,傷害河南人民的感情,最終只會讓別人嘲笑而已。奉勸某些人不要整天活在歷史的榮耀中,自戀自大,做那個裝睡永遠叫不醒的人。現在的我們比起沿海城市都還很落後,努力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才是正經事。西方的人自己的省份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文化,應該利用文化大力發展,在有爭議的歷史文化上,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所以我勸西方人,正常的學術爭論可以繼續,但是請你們停止對河南歷史文化的抹黑爭搶。

附1∶蒐集一些文獻資料

戰國,《世本》:卷一帝系篇,少典生軒轅,是為黃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都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產青陽及昌意。

漢朝,《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西晉,《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唐,《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金,劉文饒《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

宋,羅謐《路史·國名記》:“黃帝開國於有熊,今鄭之新鄭。”

宋,《太平寰宇記》:“新鄭縣,黃帝都於有熊即其地。”

《大明一統志·古蹟》:“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

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明,曹學佺《天下名勝志》:“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趙田、袁了凡《歷史資治綱鑑·五帝紀卷一》:黃帝“國於有熊。有熊地名,今河南新鄭縣,故號有熊氏。”

清,顧祖禹《方輿紀要》:“河南開封府新鄭縣,古有熊地,黃帝都也。”

清,乾隆二十九年,新鄭縣城北關軒轅故里《重修大殿碑記》:“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蹟,乃當年故址。”

清,嘉慶二十二年《密縣誌》引《中州雜俎》:“新鄭軒轅丘至此四十餘里。”同書《密縣誌》注曰:“有熊,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新鄭縣。”

清,道光二年《重修新鄭縣文廟碑記》:“新鄭縣為軒轅黃帝故都,文明肇啟有自來矣。”

附2: 說說西方黃陵的問題。

歷史上,秦靈公是最早祭祀黃帝的,在之前秦國基本都是祭祀白帝。但秦靈公為什麼突然祭祀黃帝呢,是因為秦國在當時被視為西戎,秦靈公祭祀黃帝然後以黃帝后裔自居,就是為了取得中原諸國的認可,黃帝陵也就是因為這樣來的。你們罵“鄭人造祖”,那這種行為叫什麼?後來漢武帝也祭祀了黃帝,漢武帝什麼時候去的?攻打匈奴時去的,為的是華夏凝聚力!

《史記·封禪書》: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太一。”

西方人相信《史記》,漢武帝和司馬遷的對話明確指出了黃帝陵是衣冠冢,你們又要怎麼辯解?黃陵祭拜被認定,只不過秦和西漢都在西方的長安,後世祭拜也都被延續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