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穿防護服回國:不吃不喝18個小時,這個孩子太懂事


今天讀新聞,據澎湃消息:
登機前,代倩(化名)穿上提前準備好的防護服,戴了兩層口罩。有人偷偷笑她,她並不在意。飛機上,她是唯一一個穿防護服的乘客。


她是中國四川人,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讀書。
出發前,代倩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防護服和口罩,還準備了護目鏡、防護手套等。此外,代倩通過父母把信息上報至她在國內所屬社區,做了登記。北京時間3月14日晚上7點,她從英國出發,經香港轉機,於3月15日下午1點左右落地四川成都。
“為了不摘口罩,路途中基本不吃不喝,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回國了,還是國內有安全感。” 3月17日,代倩對澎湃新聞如是說。
因為同一航班有乘客稱自己喉嚨痛,回國後,代倩先是居家隔離兩天,並和父母都做了嚴格的防護。之後,她在社區統一安排的隔離點隔離觀察,日常測量並上報體溫情況,有工作人員送飯,隔離費用全免。
以下是代倩的口述
我叫代倩,今年21歲,成都人,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讀書,現在大三。
其實除了疫情嚴重,英國官方提出的“群體免疫”政策,也是我想回國的原因之一。我個人對這個政策有質疑,這個政策的大意是,當相當比例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時,整個社群就會對這種病毒免疫。我認為這會導致很多人被感染,也擔心自己被感染。
那段時間,布里斯托市不斷有人感染,我學校也有人確診了。

當地人和中國人關於防護的觀念不一樣,他們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會戴口罩,而且生病的人基本不會出門,所以他們普遍不戴口罩。現在疫情那麼嚴重了,街上也還有八成的人不戴口罩。這是兩地的文化差異。
我是在北京時間3月14日晚上7點登機的。登機之前就穿上提前買好的防護服,戴上兩層口罩,其實我還準備了護目鏡,但覺得沒必要,就沒戴。我還帶了酒精和紙巾,用來消毒。
在機場,沒有看到設有防疫措施,也沒有人給乘客測體溫,一切都和往日一樣,沒什麼特別的。當時機場裡大部分人沒戴口罩,我穿上防護服後,還有外國人偷偷笑我,不過我覺得無所謂。
我在飛機上不敢摘口罩,更別說吃東西喝水了。有其他乘客還是挺“放肆”的,大口大口吃東西,我看著都擔心他們。
近12個小時的飛行後,飛機落地香港國際機場。轉機安檢前,工作人員給我們都測了體溫。
落地成都,做了核酸檢測
在香港進入登機大廳時,我擔心體力支撐不住,就買了杯帶吸管的飲料,摘掉口罩,快速喝了兩大口後就扔了,口罩也扔了,換上兩個新的,我還專門挑個人少的地方候機。
居家隔離的兩天裡,社區工作人員發了表格,代倩均填寫好,上報信息。

這趟航班比此前倫敦飛香港的航班要嚴格得多。飛機3月15日下午1點多落地成都後,先是有四名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設備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一量體溫。
就在這時候,我後兩排有一位乘客說自己兩個月前就喉嚨痛,這讓飛機上的乘客都受到了些驚嚇。結果,這名乘客的前三排和後三排乘客都要接受健康詢問和檢查,其他乘客由廣播喊名逐一離開,被喊到名字的人才能離開座位。


我在這位喉嚨痛的乘客前兩排,也要接受健康詢問。工作人員一對一詢問基本情況,如去過哪裡,在什麼地方生活等等。隨後,工作人員判斷我為“密切接觸者”,我的表格上被寫上“密接”二字,隨後被叫去做了核酸檢測,醫生讓我發“啊”音,並拿棉籤伸進喉嚨部位,然後就放行了。有人直接被放行,有人和我一樣也做了核酸檢測。


這一波折騰,花了差不多6個小時,等全部弄好,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


爸媽早已在機場外等候多時。


隔離:沒想到媽媽的防護意識那麼強


令我意外的是,爸媽的防護意識也挺強,一人開了一輛車來。從機場回家,他倆坐一輛車,我自己開一輛車回家,這樣可以避免和他們接觸。


進小區的時候,保安也給我查了體溫。停好車後,我把車座椅和方向盤都消毒一遍,我媽早進了自己房間,我和我爸也沒有乘坐同一電梯,確保安全。我進家門後直接進我的房間。


我先居家隔離了兩天。這兩天裡,我媽每天都把飯菜放在我門口,叮囑我出來拿飯一定要戴上口罩,吃完後,我在臥室的衛生間裡把碗筷洗乾淨,然後放在門外,我媽會把碗筷放入消毒櫃裡消毒。


回國前,我還擔心我媽控制不住自己,怕她非要見我,沒想到我媽的防護意識那麼強,回來兩天了,我倆都沒怎麼見過面。


居家隔離的兩天裡,我爸媽一天三次上報家人體溫。這兩天,社區工作人員給了我一些表格和承諾書一類的書面材料,我填寫好之後上交了。


3月17日下午3點多,社區工作人員聯繫了120救護車,專門接我去統一的隔離點進行隔離。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也都“全副武裝”。


在隔離點隔離第一天,代倩稱這裡環境很好,餐食也不錯,費用全免。


隔離點是一家酒店,環境挺好,工作人員發了體溫計,叮囑我每天都要測量並上報體溫,有人會在飯點來發盒飯,而且,我特意問了下,在這裡所花的費用全免,政策真的很好。


回到國內,確實很有安全感,我心裡也踏實了。接下來,我要聽從社區安排,好好隔離,一定不添亂。

首先,覺得這個孩子很懂事,很重視。

其次,父母觀念很強。

他們的做法很認真,規範,並且態度非常誠懇。

這樣的科學防疫,應該成為典範,值得所有人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