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评价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大将之才!是这样吗?

z犁心


当然就是这样啊~题主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其实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在学界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太平天国即将崩溃的前夕横空出世,靠着强大的军事能力硬生生的让太平天国多活了八年,人们对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正面人物。李秀成为太平天国做了很多贡献,也就是为反对清政府的农民起义做了很多贡献,但是当他被曾国藩生擒以后,曾国藩让他在牢里写了一封几万字的自述,自述里面提到他早就想投降清朝了,只是没办法。

自述的内容让他看起来像个奸诈小人,可偏偏这封自述又是被曾国藩删减过的(曾国藩在自传里说他把李秀成的自述又撕又删之后才上交的清政府)所以对于李秀成的评价就一直很有争议。不过虽然对他的评价有争议,但是不管是把李秀成认定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人都一致肯定他的军事能力。题主这个问题巧妙的避开了这个人的争议点,有了一个准确的答案,李秀成就是太平天国的大将之才,他的军事能力是无可否认的。

临危受命,守卫天京

李秀成崛起于太平天国的危难时刻。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这群领导人是典型的“有难可以同当,有福不能同享”。太平天国早期的几个领导人主要是永安分封的“东西南北翼”五王,当然,还有一个当吉祥物的天王洪秀全。天王除了搞传销以外没有什么才能,他在五王的辅佐下打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后,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首都,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内讧就开始了。

西王和南王早年战死,所以没有参加内讧,内讧的大致过程就是东王杨秀清太强势,只会传销的洪秀全压不住,就让北王韦昌辉把他杀了,结果北王杀上瘾了把杨秀清全家还有两万名追随者全杀了,天王觉得北王杀多了搞得人心惶惶,就把他处死了,翼王石达开实在看不下去了,带走了太平天国所有的精锐人马四处游走,最后被曾国藩团灭。

内讧过后,太平天国顿时没兵没将,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曾国藩的湘军顿时在天京周围布置了江南江北两个大营,把天京围得水泄不通。曾国藩得意地断言: “ 洪杨股匪,不患今岁不平” (曾国藩: 《致源甫 九弟》。《 曾文正公家书》卷五) 。就在这个时候,李秀成站了出来,他接管了天京的防务,大家都以为天京不能守了,只有他认为: “

京兵虽少 , 有食有余而各肯战 , 固而坚稳也 ” ,别人只看到的无兵无将的困局,他却看到了士气和粮草。之后,李秀成主持召开了 “ 枞阳会议 ” , 与陈玉成等会师乌衣 , 合力击溃江北大营 , 重新掌控安徽,缓和了天京的局势。 接着 , 陈、李两军又在三河歼灭湘军悍将李续宾部 , 迫使被清朝皇帝称为 “ 威冠诸将 军” 的李续宾上吊自杀 。 彻底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先前得意的曾国藩不得不承认: “ 三河败后 , 元气大伤 ” , “ 大局顿坏 ”。 (曾国藩: 《复刘霞仙》,《 曾国藩书札》 卷七 ) 。

乘胜追击,攻破江南

江北大营打完之后,李秀成彻底得到了洪秀全的信任,军事大权都在他的手上。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目标放在了干倒湘军江南大营上。1860年初 , 李秀成开始着手解决湘军的江南大营。 他明白不能和湘军硬碰硬 , 于是采取了“ 围魏救赵” 的策略 , 项率领精兵轻骑兼程直下杭州 , 引诱清兵援救。 清兵果然中计 , 之后他立即回师与陈玉成配合扫荡江南大营。一战之后 , 江南大营溃不成军 , 副帅张国梁坠水 , 主帅和春自溢 ,天京之围彻底解除了。 经过这几次战斗 , 太平军由处处被动转为比较主动 , 在即将灭亡的前兆之下居然出现了反攻的号角。

进军江浙 , 开拓东南

太平军获得进军主动权后,李秀成认为:“ 京都地临大江南北, 原有金城汤池之固, 然必铲平南方妖穴 , 方可永奠磐石之 安。 ” (李秀成: 《致张洛行书》 )于是率军攻下了江浙地区,把这个富庶地区拿到手后 , 一方面使太平军获得大量人力、 财力 、 物力资源 ; 另一方面也断了清政府一个重要的后方补给 。 曾国藩不得不哀叹 : 浙苏两省膏腆之地 尽为太平军所有 , 窟穴已成 , 根抵已固… … 东南大局收拾愈难 。 ” ( 《 曾文正公奏 稿》 卷二十五) 江浙根据地建立以后 , 太平天国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让人觉得已经腐烂的太平天国可以东山再起,这一局面几乎都是李秀成靠他强大的军事能力和战略思维所带来的。

结语

当然,军事大权集于一人之手,只要这个人不是一个战争机器,就不可能永远正确,李秀成后期一味重视经营江浙地区忽视了武汉、九江、安庆等地的战略地位,使湘军主力得以喘息也使天京一度失去屏障。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秀成一个人不能做一个政治集团的事,太平天国的衰败也远不止军事上的原因。李秀成能以一己之力给太平天国续命八年已足以证明他是太平天国的大将之才。


悠言春秋


李秀成遇害以后,丁秉衡(清朝常熟图书馆馆长)有记载:“民间焚纸钱,灰积如阜”,满天的纸钱堆积如山。梁启超载“苏州之民,男女老幼,莫不流涕”,至今常熟仍有忠王报恩碑这一历史遗迹。

太平天国战争对整个南中国都是一场浩劫,李秀成无疑是当时苏州的庇佑者,李秀成治理下的苏州,‘’百货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乱时倍蓰‘’“禾苗布帛,均出以时,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平租慵之额赋,准课税之重轻”,“春树万家,喧起鱼盐之市;夜灯几点,摇来虾菜之船。”是当时南方战乱中罕见的繁荣。

李秀成性格外柔内刚,贫苦出身懂得体恤百姓,在苏南执行“着佃征粮”政策,顺应农民的要求,又发给“田凭”,农民“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使得当时的苏南农村一片“丰年景象”。

同时也是少数比较懂得尊重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将领,攻陷杭州时巡抚王有龄自杀,李秀成闻有龄清誉,又叹其忠烈,为具厚殓并遣有龄亲兵五百护送棺木回乡。后来曾国藩也曾对手下表示,对李秀成“甚怜之”。李鸿章在阅过《李秀成自述》后不禁大为喟叹,写给曾国藩的密信里赞叹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在清军势力中举足轻重的洋枪队戈登(火烧圆明园始作俑者)曾经在给母亲的家信中评价李秀成:你能有幸目睹忠王的风采,你就会相信,像他那样的人,注定会成功。不论抚台(李鸿章)、恭亲王还是别的满清王公贵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见绌。忠王冲锋时身先士卒,锐不可当。他是叛军拥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创业精神的领袖。他是唯一的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军领袖。




高高在下哟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军事才能出类拔萃,被封为忠王,与英王陈玉成同为天国后期重要军事统帅。他早年与叔父一道参加太平军,战功卓著,天京事变后得天王洪秀全提拔,与陈玉成联兵先后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击毙湘军悍将李续宾。曾进兵苏浙,为天国四处征讨,开疆拓土,建苏福省,兵锋直抵上海近郊,大战清军和洋枪队,予敌重创。李秀成长期坐镇苏州,贪图享受,不能有效配合陈玉成稳定天京上游的军事策略致重镇九江安庆失守,但对天国忠心耿耿,率四十万大军来解天京之围,血战湘军,终未成功,后天京突围时,将坐骑让与幼天王洪天贵福以至被清军俘虏,写下自白书,晚节不保,称太平天国大将是完全可以的。


穿山甲780


李秀成被封忠王,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太平天国失败延迟了8年。在洪秀全之下的最早5个首领,南王和西王在1852年阵亡,东王和北王在1856年的内讧中被杀,只有翼王石达开活了下来,但他离开南京另起炉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秀成在这种背景下,打出了一系列出色的战役,在1860年5月第二次击破重建的清军江北大营,拔掉了近在天京咫尺的眼中钉,并在8月份进抵上海近郊,沿途攻克了苏州和常州。太平军在他的指挥下收复了江苏全省,只剩下上海和镇江。

李秀成后期几乎以一己之力在对抗李鸿章的淮军、曾国潘的湘军和外国人华尔的洋枪队。洪秀全后期愚昧无知,丧失了进取的动力,1864年天京被围城而自尽。忠王在逃离中将自己坐骑让给洪秀全的儿子洪福,被清军俘获。曾国潘赏识忠王的军事天才,请他准备一份自供状。从1864年7月30号到8月7号,忠王每天写几千字,追述太平军的历史,评判太平天国以及清廷的错误,颂扬曾氏兄弟和湘军。8.7日午夜,忠王还是被处死,享年40岁,一代军事奇才就此殒命。


锋芒无限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建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应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七、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能,不能保国。

八、误主不问政事。

九、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十、误国不用贤才。

十一、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


侃侃闲谈


李秀成的一生,是比较能关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节”还重。他曾对人讲过:“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由于他平日能够“用命散财,肯救穷人”,所以能深,得军民之心。

1854年、1855年李秀成镇守和州、太平郡一带。和州城东南太阳河牛路一带码头,与长江东岸采石矶相对,是当时长江两岸的一个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一带船户把持码头,任情讹索,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虚”的人,“临江而叹”。李秀成来守和州,特地在太阳河牛路码头上,树立一座渡船规条碑,颁布了新的码头交通条例,使交通得以畅通无阻。规条碑最后一条规定“凡无钱之人,有紧急事情,务宜飞渡 ,虽系一人,亦须送去”。

李秀成在苏南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外建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李鸿章攻克苏州后,曾经查问此事,“民以减粮对”。苏南人民对李秀成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南还流传着许多歌颂李秀成的民歌。有一首唱道:“春天里百花开,忠王一到宜兴来,我伲的嘴巴都笑开。夏天里来流水长,‘哪有忠王的情义长,我伲看见忠王象见亲爹娘。秋天里来稻子黄,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给忠王当军粮。冬天里来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炉旁,说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后来李秀成带兵从苏州去救天京的时候,苏南人民又唱道:“长江里水向东流,我伲日夜都发愁。千愁万愁不愁别,愁你一去不回头!”

1855年秋

天京地区形势日趋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张国梁,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秦日纲、陈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镇江。进兵至汤头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1856年6月

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的战斗。李秀成等进驻天京城外东北燕子矶观音门。石达开部进占黄马群,把敌人切成两半。20日,太平军与清军统帅向荣发生激战,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杨秀清亲自派人从城内策应。最后向荣败走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土崩瓦解。

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8月,他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除京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东南乌衣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力德兴阿、胜保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江北大营,敌都统德兴阿部被歼一万多人。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三河大捷后

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拚死奋战不断为太平天国事业立下显赫战功的时候,洪秀全封从香港回到天京还不到一个月、尚无尺寸之功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忠贞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忠王,以表彰他对太平开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贡献。

1860年初

李秀成在进军杭州,攻占安吉、长兴后,突然兵临杭州城下,吓得杭州官绅惊慌失措,守城无策。3月19日,李秀成攻占杭州。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果然中计,忙派总兵张玉良统兵一万三千余人援救杭州。清军于23日赶到杭州城下,第二天,太平军迅速回师,各路大军分进合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太平军也分头出击,连抛火罐,敌营“火药轰处,人声鼎沸,登时大乱。”在太平军内外夹击下,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被俘。

1860年9月

洪秀全调集各路将领组织第二次西征,会攻武汉,援救安庆。陈玉成部走长江北岸从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军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陈玉成在3月进抵距武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因英国出面阻挠和南路军未能按时赶到,便率主力折回安庆。而李秀成原本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只是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于10月下旬留下主力,自己带部分兵力进入皖南。12月,大军逼近祁门。曾国藩惊恐万状,“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忙写下遗嘱,准备后事。可惜,李秀成没有探明敌情,误认为祁门驻有重兵,所以就放过祁门绕道江西,这才使曾国藩虚惊一场,死里逢生。

1861年6月

李秀成攻下武昌县,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洪仁玕在给他的信中指出,他对长江上游“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是应负一定责任的。

1861年9月

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12月攻克杭州。在李秀成经营苏杭地区期间,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绅、团练头子在太平军中当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权甚至照旧执政,不仅允许地主收租,而且还设局催租,保护地主的封建剥削。

1860年

李秀成在占领苏常地区之后,率军直指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出资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1862年,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李秀成发出布告警告侵略者,要他们“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太平军在重创英法干涉军和洋枪队之后,主动转移。5月中旬,在太仓破清营三十余座,乘胜收复嘉兴。8月,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和李秀成率主力回援天京,致使苏浙战场转入防御,根据地日渐缩小。1863年12月苏州失陷,第二年3月,太平军从杭州突围北撤。

1862年10月

李秀成进攻天京城外雨花台湘军大营。太平军把湘军打得晕头转向。李秀成部开掘地道,炸毁湘军围墙,太平军冲入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后来由于太平军云集天京,棉衣、粮食供应都遇到困难,李秀成才决定撤军。接着,洪秀全又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企图进攻清军后方,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但由于天京告急才又回师援救。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损兵折将,锐气大伤,失去太平军将士数万人。

1863年

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军亦超过10万以上,导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队严重不足仅3万残兵,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

苏州失守后,天京形势更为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但此时的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一直留守天津,说明李秀成绝对是大将之才。





人道长隆


李秀成受命于危难之中,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并且抗击英法侵略者,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绝对称得上大将之才。

后来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

历史人物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不妨碍后世评价其能力。


小辫子强哥


后期算得上


0云飞扬


李秀成的确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屡破清兵战功卓著的大将之才,虽最终还是败亡于清之手,但并影响他在史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影响他依然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大将。


小龙女5505


是的,如果太平天国成功了,李秀成的军事才能,是可比媲美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由于历史看重的是正统的继承性,所以太平天国的成就,都被边缘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