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苏州八王献城投降前,李秀成已经察觉,为何听之任之?

贺宇宇


有人可能会认为,李秀成放任苏州投降意味着李秀成不看重苏州。但实际上,苏州正是李秀成最为在意的地盘。原因无他,苏州是李秀成发家以及长期经营的大本营,并且他的忠王府也修建在此。

所以李秀成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苏州八王投降!

1863年,李鸿章的淮军联合洋枪队,向太平军发起了全面进攻。苏州危急,此时远在天京的李秀成可谓是心急如焚。于是他不顾洪秀全的反对,执意回到苏州,希望保住他的大本营。

李秀成匆匆赶回苏州,结果发现镇守苏州的将领中,除了自己的女婿谭绍光之外,其他诸王蠢蠢欲动。看起来心怀叵测,似乎正在密谋着投降清军。但是此时以郜永宽为首的苏州八王,并没有下定投降的决心。

一方面,郜永宽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跟着李秀成南征北战,是李秀成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可以说李秀成对他有知遇之恩。另外一方面,郜永宽等八人都是太平天国的封王,是一方诸侯。如果能够守住苏州,守住太平天国,那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李秀成回到苏州更是给这八人极大的希望,他们心想,只要能够帮助李秀成能够守住苏福省,那他们这八人还是地位崇高的王,当然没有必要投降清军,做那令人唾弃的事情。于是郜永宽等人跟随着李秀成,积极地对无锡展开了救援。

可惜淮军与洋枪队联合之后战力不俗,李秀成这个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也无能为力。更为火上浇油的是,淮军兵临苏州城下,苏州危矣。面对李秀成的一系列失败,郜永宽等八王化希望为失望,于是更加坚定了投降的决心。

11月28日晚间,李秀成自无锡回到苏州,筹备与洋枪队的作战。29日李秀成与谭绍光一起,按计划与洋枪队进行交战。但是原定出击的郜永宽等部,却按兵不动。苏州八王的投降之心,此时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面对大本营要被部下拱手送给清军,李秀成为什么听之任之呢?

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郜永宽这八人共占苏州城内守军的四分之三,守着六个城门中的四个门(胥、昌、齐、娄门),他们的实力远在谭绍光之上。另外李秀成从天京回苏州的时候,洪秀全不肯分兵给他,李秀成手底下只有四百兵马。面对这兵强马壮的苏州八王,李秀成可以说是无可奈何。

一方面无法挽救苏州,另外一方面也害怕被这苏州八王一起卖给清军,于是李秀成在30号当天就急忙离开苏州。果然不出所料,四天之后,郜永宽等八王就在军事会议上杀死谭绍光,随即献上苏州、投降清军。

苏州八王原本想着,献上苏州能换来平安甚至是另外一场富贵。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两天之后,就把这八个人一起处死。如此大规模的杀降,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洋枪队首领戈登更是因此愤怒不已,因为正是他为八王投降做了担保。

苏州失守、爱婿的死亡以及随后的杀降,都让李秀成痛心不已。然而这一切已成定局,苏州也已经沦陷。忠王李秀成只好黯然回到天京,为太平天国耗尽最后一丝忠诚......


WarOH协虎


1863年12月4日,郜永宽等八人杀谭绍光,献苏州投降李鸿章。

小人书中的谭绍光

在李秀成自述中,有这么一段话:

郜永宽等这班之人,久悉其有投大清之意,虽悉其为,我亦不罪。闲时与其谈及,云郜永宽、汪花班、周文嘉、汪安钧、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云:"现今我主上懞〈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想〈相〉害。"谈及云云:"现今之势,我亦不能留尔。若有他心,我乃国中有名之将,有何人敢包我投乎!我一家难舍,母子六十余旬。"大齐流凄〈涕〉,而各他行。各回言曰:"忠王宽心,我等万不能负义,自{糹力}〈幼〉蒙带至今,而谁有此他心!如有他心,不与忠王共苦数年。"

于是,很多人便说了,苏州八人献城投降前,李秀成已经察觉,却听之任之。

小人书中的李秀成


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时间。

1863年7月7日,李秀成离开苏州,前往天京解围,谭绍光成为苏州守将。

此后,苏福省境况日益危急。

9月23日,李秀成自天京回到苏州,主持苏福省军务,号令极严,人心镇定。

10月1日,李秀成与程学启大战宝带桥。

8日,李秀成出苏州城,攻打程学启军,不利。

9日,李秀成率领大股人马出苏州,准备援救无锡。

围绕无锡的战斗一直进行到11月23日,李秀成及友军援救无锡失败,回军苏州北望亭。

期间:

11月19日,浒墅关与虎丘失守,淮军兵临苏州阊门街街口。

22日,李秀成自无锡回转,攻打浒墅关,不利。李鸿章自上海来到苏州城外淮军军营,主持军务。

28日夜,李秀成率军四百人由北望亭来到苏州城。

29日,李秀成与谭绍光与戈登洋枪队战斗,李秀成调郜永宽部出战,郜永宽不应。

30日夜,李秀成离开苏州。

12月4日,谭绍光被杀。

6日,苏州杀降。

所以说,在1863年9月23日之前,郜永宽等八人的投降之心只是一颗种子,并未萌芽。否则,从7月7日到9月23日,一共两个半月的时间,他们完全可以趁着李秀成不在,杀死谭绍光兵变。这可比李秀成来苏后好下手。

其实,当时的苏福省虽然日益危急,但郜永宽等八人看来,未必不能起死回生。在太平天国,郜永宽等八人是鸡头,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军队,都是一方诸侯。如果太平天国这个政权能够生存下去,他们是不愿意放弃已有的福利和待遇,跳槽到清方当牛屁股的。

9月23日,李秀成来苏,军心为之一振,也给了这八人很大的希望。我们看到,郜永宽跟随着李秀成,积极地展开了对无锡的救援行动。然而,在淮军和洋枪队的双剑合璧下,李秀成的救援行动均被封杀,与此同时,淮军也已经兵临苏州城下。

所以说,在李秀成一系列的军事失败中,郜永宽等八人的投降之心如种子萌芽出土,并渐渐长成为参天大树。

11月28日晚间,李秀成自无锡回到苏州,第二天,他和谭绍光一起与戈登的洋枪队作战。交战中,即使有忠王的命令,郜永宽依旧按兵不动。话说,郜永宽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投降两个字那是明摆着写在了脸上。

然而,李秀成为何引而不发呢?

我们用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总结的一句话回答:

“当时叛徒郜永宽等部下,共占苏州城内守军四分之三,守着六个城门中的四个门(胥、昌、齐、娄门)。他们的实力远在绍光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手下只有四百人,他如果敢出手动这八个人,恐怕先被这八人打翻在地了。

此时此刻,郜永宽八人面对李秀成,心态应该也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苏福省的局势令他们铁了心要投降,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杀李秀成。叛徒也并不一味凶残,在滥杀之前,他们也同样要权衡利弊。

李秀成培养和提拔了他们,可以说没有李秀成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亲手把恩人送入黄泉,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而且,李秀成身经百战,如果真要动手去杀,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在他们的心里,说不定也会有劝降李秀成的想法。因为李秀成名气太大了,若是让李秀成领衔降清,直接出面和清朝方面谈判,他们会更有底气和筹码。

很显然,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郜永宽一伙,和李秀成相处时,都会不由自主露出一幅鬼鬼祟祟的神态。

其实,有时候相互之间的残杀往往来自误会。初恋的男女不知道对方的心思会彼此错过。而处在囚徒困境下的双方,也会因为沟通不利而得到一个双输的局面。

既然如此,李秀成索性说开了:

"现今我主上懞〈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想〈相〉害。"

请注意这番话发生的语境,文中用的状语是一个“闲时”。这不是会议那种严肃的气氛,而是吃酒席,泡桑拿这般类似的场合,说不定,还会找几个专业苏州妞按摩。现如今,这样的地方也是谈公务,联络感情的绝佳所在。相信郜永宽们在那样的环境下,也会把心中那块“劝降”的念头扩大化。他们也许说了,也许还没来得及开口,在那样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能被谅解。不过,李秀成的目的,是以退为进,稳住对方,让他们不好意思对自己下手。

果然,听到李秀成这么说,郜永宽们"大齐流凄〈涕〉,而各他行。各回言曰:"忠王宽心,我等万不能负义,自{糹力}〈幼〉蒙带至今,而谁有此他心!如有他心,不与忠王共苦数年。"

双方流着眼泪表演之后,李秀成急忙连夜离开了苏州。说起来,他在苏州也就呆了两天而已。夜长梦多,谁知道那八人会不会改变主意,发动奇袭,把他捆起来,作为一份大礼送给李鸿章呢?

4天之后,郜永宽等八人杀掉谭绍光,2天后,他们的死期也到了。李鸿章黑吃黑,杀掉了这八个叛将。在此期间,相信李秀成也是有心无力,即使逃离了苏州,他同样没有实力向那八人发难。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李秀成看出郜永宽八人想要叛变,却并未提醒谭绍光,因此导致了谭绍光被杀。

在此,小编想说,八人想要叛变,根本不是秘密。李秀成自无锡到苏州,呆了不过两天,便看出来了,谭绍光身为苏州守将,呆在苏州可比李秀成久多了,他应该早已察觉,却同样不敢动手,自然也是忌惮这八人的实力。


雁小驴


不能说是听之任之,只能说是有心无力。

当时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天京,都相当危险了,李秀成作为唯一的救火队员,已经是焦头烂额、东奔西讨,洪教主又催得紧,虽然苏州是其大本营,没有时间经营和管理。

李秀成对这心怀不轨的八人,是有察觉的,谭绍光肯定也听到点风声,但他们不能提早处理这八人,不是不想,确实是很无奈。

第一,这四王四将,驻守着苏州城门的6个,且手里还有部分机动兵力,而慕王的嫡系只掌握着两门。这四王四将手下的兵力占苏州的四分之三,忠王、慕王没有充分的证据、十足的把握,怎么敢轻易动手?

第二,从组织关系讲,慕王是王,其他四王也是王,本来是平级的,只是慕王深受英王李秀成的信赖和器重,才管理他们的。慕王没有足够的权力制衡这八人。

第三,就是忠王的性格和思想了。忠王向来宽厚仁慈,怜悯手下的将士。天国危机已到此地步、覆灭已成定局,能团结一点力量为自己所用是一点,都是跟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在此危难之时,何必要逼其一起陪葬呢?自己对局势无力回天,这八人的造次,却能成就自己的名节。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小人无好报,这四王四将,最终也在献城之后被李鸿章全部处死。


祁连武青


陈玉成,李秀成都是后起之秀!请楼主思考太平天国为何能起事势!第一,东王杨秀清是当之无愧的将才!那么,即便是翼王石达开……北王韦昌辉哪个又不是大将之才呢!!!也就是说陈玉成,李秀成 才能本就不高于以上各王!李秀成的性格决定了“八王献城”成为事实!其实当时李秀成早已看出太平天国必败结局!只不过自己是忠王必须为太平天国忠者死而已!洪秀全封王2000多个!八王献城之时,太平天国其实大势已去,忠王已独木难支,当时可能还心存一丝幻想希望不会献城罢了!谭韶光目光太短视又做了保证。但最根本的是李秀成自己性格懦弱退缩了!所以他不像如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是大将之才!


学海无涯151254462


天京军政内讧之后,太平军已经下失民心、上失信任。洪秀全利用内讧铲除异己,对所有能力上乘的异姓下属心怀忌惮。其中石达开在军民中的威信更是让洪寝食难安。石被迫分裂兵败大渡河以后,洪为了分散下属财力权力,大肆封王赐号、扩军限饷、集权敛财。此种极端自私狭隘的军政决策导致太平军各王各自为战,相互猜忌,无法形成合力。忠王李秀成的很多合理建议被洪粗暴拒绝,忠王在上海战役的巨大人力财力的消耗中已经对洪失去信心,他在被俘以前,已经初步模糊地有了联合湘军灭满兴汉的雄心。可惜可叹,一代名将误命于洪秀全的狭隘心态与曾国藩的甘做满奴的无耻心态。


山里树水中鱼


李秀成被天王几次三番催促他提大军亲自来解天京之围 又不愿舍弃刚打下来的苏杭地盘 于是只带数万人 去其他地方绕道借兵 再去救援天京 把手下主力留给谭韶光领导 镇守苏福省 结果军队哗变 杀幕王投降清朝 之所以明知军心不稳还不做处理就去天京 一是洪秀全催的太紧 已经怀疑他的忠心 仓促之下已来不及做调整 二是天王为防手下大将造反 规定所封之王 都受其本人全权节制 而不受其他王节制 因此李秀成只能作战时指挥手下的王出战 没有权利剥夺他们对本家军队的领导权 如需要必须奏请天王本人裁决 在当时湘军大兵压境时根本来不及 所以把军队给谭绍光一扔就仓促上路了


岁月是把杀你刀02


革命怎么会四平八稳?阶级的暴力对决就是要雷霆万钧!所以,不要黑洪天王了,洪后来即使到了大厦将倾之时,还是语带铿锵,不听李秀成的让城别走,而此前,李经营苏福省,大好的形势,搞滴人心涣散,听他话的,惨被叛乱的8王害死!而对凶狠的8王,一味怀柔,要说李秀成为啥如此优柔寡断?兄弟认为,这就是在留后路,做人情,斗志消褪了,就凭这些,还配个忠字麼?后来带着十三王,几十万人马,近万的火炮洋枪,就是攻不破曾国荃的两万人围城部队!洪秀全目光如炬,已经不信任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