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沒有人能想到,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降臨,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卻讓互聯網醫療逆勢而起。甚至有人說,2020年將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元年。

但是事實上,互聯網醫療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將近10年。而這次疫情,無疑成了一針催化劑。

互聯網醫療在我國的發展,可以簡單概括為5個階段:

從2011年,春雨、卓見、掛號網等一批專門從事互聯網醫療的企業成立,到2015年“互聯網+”與“雙創”的風口,讓互聯網醫院興起。緊接著2017年《互聯網醫療管理辦法》的頒佈,讓火爆的互聯網醫療步入低潮;再到2018年,國家層面肯定了互聯網醫療的作用,最後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互聯網醫療真正走進公眾的視野。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疫情期間,全民宅家,互聯網醫療的形式恰好適時地解決了不能面對面就診的痛點,不僅可以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還打破了醫療資源的地域限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療資源的短缺問題。更重要的是,公眾對用互聯網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效率有了嶄新的認知。

這裡面的“互聯網手段”,包括互聯網醫療平臺、互聯網化的醫院解決方案,還有互聯網化的醫療設備產品。那麼對於醫療企業,如何在新一輪的大潮中,將互聯網基因融入到產品體系的創新中,就成了關鍵問題。

在我們看來,不管是平臺、產品、還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最終的目的,就是效率。誰的產品能最大化提高醫院與病患雙方的效率,誰的產品才能真正被市場和用戶接受。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先進性之一,在於信息和數據。任何一個新型的、互聯網化的醫療設備,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撐。這也是互聯網醫療設備和傳統醫療設備的根本性區別。

除此之外,醫療設備的一個天然屬性就是“工具屬性”,因此,如何讓醫療設備在數據支撐的同時,還具備有溫度的人性化設計,就是產品的創新價值所在。

洛可可曾為客戶設計一款名為“牙偵探”的齲齒檢測儀時,就充分考慮了這點。

客戶致力於光譜的研究,對光的運用有成熟的技術。這款齲齒檢測儀就是通過光譜對牙菌斑的特殊成像來檢測牙齒問題。但由於產品的使用必須伸入口腔中才能進行檢測,所以怎麼使用戶對使用該產品不感到反感,就成了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其次是產品的收納和消毒問題如何解決。沒有解決這兩大問題對產品今後的銷售將產生極大的阻礙。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在深入研究了市面上大部分的口腔類產品之後,我們的設計團隊認識到,對於此類產品,流線形態的製造線條,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因此我們將基礎型定義為類似電動牙刷的形態,這樣設計可以增加此類產品用於伸入口腔中使用的心理暗示。用戶在拿到產品的時候就僅僅從視覺上可以感受到此產品的使用方式,極好的減少了產品在使用中心理反感的程度。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在產品的配色上,我們用白色為主表面的標識配上明快的綠色,給人一種專業醫療的感覺,而沒有采用科技感十足的風格,就是為了給用戶傳達產品的專業感、安全和衛生,使用戶能夠更快的接受產品。

與此同時,我們的設計團隊還整合了包裝盒、收納盒、消毒盒以及充電座4種功能,最終達到方便拿取、方便收納快速消毒效果,為專業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們還為這款齲齒檢測儀設計了配套的APP。通過wifi或熱點,可完成觀察、檢測、拍照、攝像、分析、醫療服務等功能,且通過APP即可方便聯繫專業口腔醫師,預約治療。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最終,這款齲齒檢測儀獲得了客戶、用戶以及市場的認可,並在多個展會亮相,成功入圍國內外多個大獎,也為國內個人牙齒護理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於智能產品來說,除了技術方面的成熟專業,用戶體驗度的高低才最終決定了產品的銷量與使用。在於客戶的反覆溝通下,我們最終將產品的設計做到了更加生活與符合人體工學化。

如果一個企業要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長久發展,那麼一個產品就要有“核心價值”才能脫穎而出。

不同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戶價值”。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技術一定會迎來新的發展,而用戶也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不管是人群還是消費行為。

當科技成為一切產品進化的源泉,那麼用戶價值就是技術唯一的篩選器。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每一種技術創新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技術儲備期、創新紅利期、商業轉化期。任何發明都將迎接技術和用戶的雙重挑戰,然後把握紅利的一波人快速佔領市場,引導和拉伸用戶的需求,最終,將用戶價值的最大化轉變為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產品創新的競爭壁壘,往往就是你看不到卻摸得到的體驗!表面越多姿多彩,富麗堂皇,背面往往被大家忽略!越是被忽略的,卻往往成為行業破局的切入點!

只有以用戶視角為始,以用戶體驗為終,我們才能真正去談產品的創新。

疫情之下,如果說互聯網的加持讓醫療行業順勢起飛,那麼以用戶為中心,人性化的設計,是保證在黑天鵝飛過之後,醫療企業能落地時走得更遠。

“起飛”的互聯網醫療,靠什麼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