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利益重撿被自己否認的技術路線?面板企業態度反覆將葬送機遇

Popo||評論

記不清哪個財經大V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已經調倉換股,那麼記得刪掉曾經的自選股,無論它以後如何漲跌,都不關你的事了。換句話說,做任何投資,既然選擇了方向,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並保持定力,排除一切干擾,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

為利益重撿被自己否認的技術路線?面板企業態度反覆將葬送機遇

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顯然是知易行難的事情。對很多產業投資者來說,亦是如此。

如果時間回到2個月前,LGD要量產廣州8.5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決心還是很堅定的,但是就目前綜合信息看,LGD貌似再度延緩了該產線的生產規劃,取而代之的,則是再度重啟了液晶模組工廠生產計劃。

這顯然是針對當前疫情下液晶顯示產業貨源供不應求,導致面板價格大漲之下的“隨機應變”的措施,但是由LGD來完成這一操作,確實也讓業界大跌眼鏡,頗有點意料之外的感覺。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LGD已經成為被妥妥地貼上了技術革新者的標籤。由它主導的顯示技術升級(最早追溯於2013年前後),可以說從未因為外界的變化而間斷過,即便是2016年液晶面板價格大漲過後,LGD也從不斷關停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動作展示其推動顯示技術升級的決心。

而在此期間,LGD甚至不惜代價,作為上游面板企業主動宣傳索尼、松下、飛利浦、海信,甚至小米、華為等終端品牌企業進入OLED電視領域的消息,可謂用心良苦,注入了頗多財力和精力。

但最新的消息顯示,LGD在中國廣州的OLED工廠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目前預計最早要到2020年第二季度才能實現量產。雖然外界分析造成生產延誤的因素很多,比如疫情導致部分員工不得不面臨14天的隔離期,比如設備(中國生產的新設備,而不是在Paju使用的韓國設備)和新的製造技術(新的OLED堆棧)帶來的影響也較大,比如廣州工廠發送給LG電子的樣品仍存在不良封裝的問題等等。

這些理由看起來有點情有可原,但結合LGD同時又啟動了液晶模組生產線這條消息看,這一切又顯得有點冠冕堂皇。目前至少有三點筆者不甚理解:

其一,為何會暫緩OLED面板生產?

這是一條被一拖再拖的生產線,原本去年實現量產,但延後了。按照節前消息,廣州8.5代OLED面板生產線在今年1月底實現量產,並最終在今年年達到月產能9萬片的水平,現在看這一切也成泡影了。

如果說疫情影響了正常的生產進度尚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不良封裝這一技術問題在這個節點出現,則有點莫名其妙了。只能說暫緩OLED面板生產,是有其他原因的。

其二,為何會重啟液晶模組生產?

雖然不是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液晶模組作為液晶顯示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對液晶顯示的穩定表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選擇在暫緩OLED面板生產的同時重啟,這個舉措有點不適時宜。一來當前液晶顯示受疫情影響出現供不應求、持續漲價的態勢,二來LGD此時重啟讓人多了一份臨時倒戈,置OLED產業未來於不顧的擔心。

其三,有沒有考慮友圈的影響?

雖然受疫情影響,爬坡速度有滯後可以理解,但是主動暫緩卻讓OLED陣營企業的降本又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同時對OLED陣營企業的信心打擊方面看,也是得不償失的。

且不說最大受益者創維,包括小米、松下、夏普等企業,可能推出低成本的OLED電視的夢想會再度擱淺,這種機會成本將會掀起多大的漣漪,對本就處在尷尬境地的OLED產業來說,絕非一條好消息。

在疫情非常時期,LGD不鼓勁不打氣倒也罷了,但是轉而生產液晶模組,實在讓人覺得這是一次充滿謎一樣的操作。

當然,具體暫緩的原因只有LGD內部知曉,絕非疫情和技術問題那麼簡單,但一個現實是,即便作為掌控上游資源的權重企業,LGD在作出一項關乎產業合作伙伴利益和一項新技術到底能否形成變革力量的決策時,多思考一下,徵詢友商的支持也是應該的。要不然,一旦為利益淪為技術主義者的話,在未來只會迎來“失道寡助”、“雪上加霜”式的囚徒窘境。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下觀點,共同為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出力。對科技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