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即是人性,那人性是什麼?

小明愛讀書


道,是自然規律!

德,是遵守!

道德,就是自然規律要遵守。遵守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是,“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不是誰發明創造的,天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地的自然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天的自然規律是,陰晴雪雨,寒來暑往。

如果天地違背自然規律,春不生,夏不長,秋不收,冬不藏,陰晴雪雨失去常態,寒來暑往不相互更替,那麼久會有天災禍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

所以,人應當效法天地的自然規律!

那麼人的自然規律是什麼呢?

人有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就是人的自然規律!

比如說父母和子女不親愛了行不行?

長輩和晚輩沒大沒小,沒有了秩序行不行?

丈夫和妻子沒有了分工,都跑去掙錢,沒人照顧家了行不行?

上下級關係,沒有了道義恩義,只有金錢和利用的關係行不行?

朋友之間都不講信義了,爾虞我詐,唯利是圖,行不行?

由此就可知道,人這五倫不是誰發明創造,是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是自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就是人的自然規律!“亦是樓主所說的人性”!

天地違背自然規律,就會有天災禍患。

天地尚且如此,而況於人乎?

人若違背自然規律,必也會災禍無窮!


天行健2425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搞清楚什麼是天道,什麼又是人性?正常情況下來講,天道指的是自然法則,不受人的主觀意志干預,那麼人性又是指什麼呢?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我們通常說的人性,不客氣的講,並不是指真正的人性,而是指人的慾望。

我們經常喜歡把人的慾望錯當作人性來理解,比如與孟子同時期的告子就說過“食色性也”,他認為食和色就是人性,但孔子早先曾明確的講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裡老夫子就講的非常明白,飲食男女是人的慾望,而不是人性。

那麼人性究竟是指什麼?其實人性和天道是一回事,我們知道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那麼為什麼中國文化會提出這個概念,就是因為人性與天道是一體的,不二的,莊子在他的《齊物論》裡也非常篤定的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所以說天道即是人性,而人性也就是天道,這兩個本來就是一個,只不過站在客觀角度講,我們可以叫它為道,道家就喜歡站在這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而站在主觀角度,我們也可以叫它心,比如到了南宋末年,江西的陸氏兄弟,陸九淵和陸九齡,就從這個角度發展出了心學,而且到了明朝,還被王陽明很好的繼承了下來,並迅速的發揚光大,甚至影響到了日本、朝鮮等國家,尤其是日本,一直到明治維新時期,陽明心學都還是他們的主流文化。

無論是天道還是人性,在儒家文化中,都被統一在了一個“誠”字上,儒家的《中庸》中說“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又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可以說“誠”是天道與人性相通的共性,人性由誠可通天道,而天道由誠也可以通人性,這是我們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由這個觀念,我們也可以打通很多經典之間的壁壘,因為經典與經典之間,因為表達的需要,可能會用不同的說法,但我們抓住了這個要點以後,不管經典裡怎麼說,我們都會很容易搞清他們在說什麼,而不會陷入名相中不可自拔。


澡雪堂主談國學


智者勤,能者達,勞者獲,勇者勝,專者精,聰者規,備者福,豐者喜,足者樂,學者升,創者生,謀者順,才者博,曉者知,誠者靈,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慮者密,缺者補,群者義,廉者安,信者盛,諾者守,容者大,謙者禮,忠者穩,忍者興,錯者改,危者變,險者避,潔者輕,進者取,退者闊,難者幫,急者救,奸者懲,惡者除,叛者誅,犯者監,騙者罰,偷者關,搶者斃,狂者亡,縱者悔,守者落,貪者獄,拐者滅,坑者失,蒙者丟,賭者敗,困者助,貧者扶,懶者窮,浪者恥,節者榮,合者貴,和者諧,誠者盈,正者鋼,善者揚,仁者敬,老者尊,幼者愛,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強,俗者隨,恆者成,堅者贏,志者壯,強者銳,德者重,王者懷,適者存,以人為本,道法自然。





蒼穹新能源


謝頭條推薦進首頁!

不想談天說地,以天論道,以天道言人性。古今之人,常左一個道,右一個道,道來道去,仍不能把人性說清楚,道明白。

人性是什麼?人性就是人的屬性,即人的意識、人的模樣、人的形體、人的裝扮、人的氣息、人的修行。所有這些,高度概括地說,人性,就兩個字,那就是:“人味“。

試想,如果人味都沒了,還是人嗎?

人有人味,狗有狗味,豬牛羊馬、虎狼熊羆等等等等,均各有各的味道。換言之,味,即“本性”。

狗的本性吃屎;狼的本性吃羊;牛和馬的本性吃草。其它的動物本性就不再一一道來。

那麼人的本性呢?據說最原始的人最初採集野果吃,逐步以狩獵生吃動物肉,繼而隨著石器、火的發明將生食變為熟食,再後來將野果、野菜、野稻等植物予以培植,將野的牛羊豬、雞鴨鵝等動物馴養供自己煮熟吃。顯然,人的本性就是除了屎和有毒有害的東西以及人類自身外,凡是可以吃的東西通吃,那麼,人的本性就是雜食、熟食(不含可生食的東西)。而人能發明製造工具和熟食無疑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

火的發明創造,讓人類由生食轉變為熟食,這是人類進化的里程碑,讓人有了發明創造的智慧,變得更有頭腦,更聰明,從而根本上確立了人性,也就從真正意義上讓人具有了人味。

沒有人味的,不是人;沒有人的本性,不是人;原來是人,後來喪失了人味、喪失了人的本性的,也不再是人。或者說,不具有人味、人的本性的人,只有人的軀殼,而沒有人的思想意識(靈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有人說:“這人不是人”。其意思就是說的這人沒有人味。如果有“人吃人”的情形,那麼,吃人的人定然沒有人味,不是人,而是魔鬼。

回答完畢。


東方白542


天道怎麼會是人性呢?

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損不足,奉有餘人之道。完全是反義詞。

人性本惡。講具體點就是:人性是趨向於競爭、搶奪和侵佔的。這是智人戰勝尼安德特人從而贏得進化的核心競爭力。

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有智慧的人覺悟到,在人性本惡的真實世界裡,“善”(即忠孝仁義、正義、愛、和善),成為能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有效武器。

正如在漆黑的夜裡,一盞小燈就能贏得整個世界的關注,但這無法改變夜是黑色的本質。

性善論,是孟子提出來的,這個很難經得住推敲。

孔子沒說過性善性惡的問題。

荀子明確說過“人性,本惡”。

王陽明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其實是為了照顧孟子的面子,不好意思說。王陽明的做事風格,完全是基於人性本惡的前提。


美之星暖通


人,是個高級動物,高級到什麼程度呢?他及他們懂得明知不對也要為了得到某種利益在群體撒謊,也喜歡為自已的失敗而遮掩耍懶,還有貪婪任性,還有侵略性,還有無處不在的人在交易,

,,,。為什麼會這樣?!

懶惰不負責?還有什麼?還有天道的天真假想。

人本善?人本惡?為了仁為了說話算數的契約?

人性不會說話,只是人在說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麼?人類再生存幾億年或宇宙紅移般飄在宇宙中也講述不完,也許還會弄出一個個幻想的人性來,,

現實生活不易會讓人產生疑慮,感覺沉悶,但想以已之力踐行理想人性,其實也只是做一個又一個接著做的人到底誰是強大還是弱小,到底誰是得利者還是倒黴蛋的夢而已。

對絕大數人來說考驗煎熬人性的是日復一日為生存而奔波的忍耐力和承受力。

而對另一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操縱者來說,人性就是一口吐沬,甚至不需吐沫,找人解釋就是,,,,,,


玉皇從來


老子《道德經》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由這句話可以知道,如果你信奉天道,那你的人性就是善良的(利而不害),也意味著你需要按照這種善良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為而不爭)。

當然,人們對善的理解是不同的。《易經*繫辭》有言:“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句話中就明確提出了【善】在易經哲學層面的本質的含義:【善】就是遵循一陰一陽之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你要想順從天道,做一個善良的人,還是要好好學習易經的陰陽之道 ☺。



國學歸元


呵呵,天道乃“適度”人性的,叫人張弛有度,何違人性?等於說,天道是環境,人性是本能,恐人性還原成獸性,所以制定了些許規則,來抑制一些行為可能出現的災難性後果。具體一點說,所謂人性,意在突出我們是超脫動物界而上升成為了人類,因為有思想進而形成的智慧,所以就生成了關於理性的要求。也就是性能儘可揮灑,但不可損害他人的利益或權利,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叫“道德”東西,還拿法律來捍衛其道的權威性,比作是“天”,具有不可違的強制執行力,這就有了叫“天道”的稱呼。還可以這樣來理解,人性也是個性,是萬物中的單位分子,比如水中的氫或氧,兩者需要具有合成的條件才可以成水,那麼,天道就是促成這種轉化的環境因素。由此,人性與天性還存在不可共存的問題嗎?直白一點講,天道是寬容自由的,即法無禁止即可為。它不是限制人性,而是限制獸性。像把火歸納於爐膛,將水引導入流渠一樣,讓人性成為人類進步的能量,和諧共生於人類世界。一句話,天道與人性是一種層次結構,理智者會自覺順天道而抑己,只有愚昧之人才會認為天道阻殺人性,或者把其割裂開來,偏執一方。


辣眼刺鼻


道家學說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性與天道歸結為自然之道。用自然之“道“解釋了人性的本質起源。但人性本質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天道人性,其實指的就是道與德。人性中的一切追求想往,必須守道守德,在老子看來,人不能違反自然屬性,不能一味追求感官享受,從而損害了自家性命,而應該事事按自然之本性而動,由感而發,順其自然,反而會延年益壽。這是老子的解釋!但人要生活,必須滿足自身各方面的需求,有慾望,有熱情,有追求!如果去除了人們對各種名與利的想往,人們所從事的各項活動事業就停止了,因此,不能把人類全部的歷史活動單單歸結為自然人性!人不可能超越起碼的利益訴求。人的全部生活同利益有關的。人就本性來說,永遠是處於不斷變化當中。我們經常提到什麼時代什麼樣的人,說的就是人性的變化。即使是人的自然屬性,也在起變化,不斷由粗變精,由不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至於人性中的弱點,即自私利已的行為,那也是在社會競爭中,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中產生的。這就需要進行有關的約束和教育,來培養人性之美。總之,不是人性決定社會歷史,而是歷史變化決定人性的變化。因而頌揚美德,表彰優良顯得十分地重要!


浙江湖州羅林


在我所看到古今中外的哲學史中,好像沒有哪位哲人說''天道即是人性''。如果說人性是人的自然本性或者人的天性,這是正確的。

那麼人性,究竟具體是什麼呢?或者說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殊性究竟是什麼呢?

我的回答是 :

人是不同程度地具有追求理和利的慾望,並在這慾望的驅使下去不斷地認識和利用自然(包括自身)的能力的動物。

追求理和利的慾望,這是人腦的自然屬性。

不斷地認識和利用自然(包括自身)的思維能力是人腦的特殊功能。

在慾望的驅使下通過思維產生認識並進而指導人的行為。這就是人的一切行從出發點到歸宿的全過程。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政治、經濟、文化),都是由人的行為所構成。人的一切行為的根本動因都是人的追求理和利的慾望。

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怨、恨的各種情感表達,都是由於追求理和利的慾望得到或沒有得到滿足所引起。

對人的行為的判斷可以用好和壞、善和惡、或者是不善不惡來表達。儘管人的善行和惡行都是由人性(追求理和利的慾望)所驅使。但人性不能用善和惡來表達。人在追求理和利的過程中,理和利發生衝突時,有人舍理求利(詐騙、盜竊、搶劫)。這就是惡的行為的根源。有人舍利求理(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這就是善的行為的根源。

當人的行為在理欲約束不住利率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惡行。所以提倡人的行為要自律,就是指在人頭腦中,理欲和利慾的互相較量。利慾是人腦所固有的自然屬性之一,消滅不了。只能是用理欲約束住利慾,才能導致人的善行。反之,理欲約束不住利慾,就會導致人的惡行。

判斷人的行為是有理還是無理的標準是什麼呢?

在不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權的人)自主權的前提下,隨欲而為,這就是有理的。任何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權的人)自主權的行為都是無理的。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權的人)的自主權。或者在不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權的人)自主權的前提下,個人可以隨欲而為。這是人類社會中道德準則和法律規範的基石。這是判斷人的行為,好與壞、善與惡的唯一的正確標準。所有歷史遺留下來的道德準則或法律規範,都應當接受這個標準的檢驗而決定棄取。

有關人性的具體解釋,本人在欄目中,對''什麼是基本的人性''的提問有過回答。標題是 : 。在此不再重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