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中医先生之一,其也被冠上了“药王”的称号。

根据《旧唐书·孙思邈传》的记载不仅他的年龄有可能达到了140多岁,更重要的是,他所遗留下来的《千金方》中仍然有很多方子至今还在使用。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孙思邈是一位精通内、外、妇、儿的临床大家,其在《千金方》中先论妇人、小儿,后论成人、老者,强调了妇人和小儿患病不同于男子和成人的特殊性。

孙思邈在杂病的防治方面,也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例如:

据当前临床经验来看,很多孙思邈提出的疾病防治方法都是正确。而且这些方法至今仍在沿用,例如糖尿病患者不宜针灸,预防皮肤感染;而且对于像痢疾这种疑难杂症,提出应根据不同症候群进行分类治疗;并且在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仍能保持理智,对怪力乱神之说的疾病进行辟谣。像甲状腺肿大、夜盲、脚气等杂症也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见孙思邈对于杂症治疗的贡献。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同时,孙思邈在养生学方面,也有很多卓越的贡献。

孙思邈生于封建时期,权利阶级对于“长生”的渴望风气较重,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以“服石”以求长生不老的说法。但是孙思邈没有受蛊惑,而是从人体本身的角度来现身说法,认为所有长生不老药都是虚谈,想要长命百岁根本还是需要从自身饮食习惯以及作息做起,只有身体健康了,生命才能常在。而这套理论也是当今社会推崇的养生疗法。根据典籍推测,部分专家认为孙思邈当时活了至少140岁以上,事实证明孙思邈在养生方面的贡献。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关于孙思邈还有三个值得学习的理论:

1.“修道”的必要性

有道是:道法自然何必仙,任真体运逾天年。孙思邈曾表示“修道”就是要“任真”于自然,遵从自然的规则,并从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及“体运”以身体力行中契合自然规律的法则,才能运行生命自然规律于内外,达到天人合一。因为孙思邈从“道”中看破生命的有限而自然的无限,就如同《赤壁赋》中提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孙思邈除了感慨生命短暂外,没有过于伤春悲秋,走向消极。而是向世人现身说法,遵循自然,抛开世俗困扰,才能真正得“道”。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2.“体道”的重要性

孙思邈提到的“体道”就是一种“身体力行”,从实践中把品行内化成自身的养分,这和古人提到的“知行合一”有不谋而合的意思。人活于世就是要通过学习,把好的养分充分吸收到体内,并以行运之。因为能够“养性”体道的人,一般都会看破世俗追求,从事物本真中获取养分,并在吸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道行。但由于世俗纷扰,很少有人能够看破红尘,专心于“体道”的过程中,所以我们会发现古代圣贤都是少数,而俗人才是大多数。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关于养生,他提出了3个理论

3.“悟道”的可行性

“悟道”即抛弃人性中的欲望,或者是本能的行动,除了要求自身不求功名利禄等身外物,还要求克己,就是不为美食美色所获,六根清净,不为外界所动,一切遵循本心。是以“悟道”。不受内心欲望困惑,不为感情所乱,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即可“悟道”。

临终前,孙思邈告诫弟子要毁掉“五石散”:

五石散是由名医张仲景发明而成,当时存在的初衷是为了医治伤寒、救人。但五石散在服用后,会出现浑身发热的兴奋感,这在古人眼里,被视为“神药”的一个表现,但在现代医学看来,这被称之为矿物中毒,长期服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很快,由于五石散具备这种“兴奋感”,便得以在上层社会流传开来,上层人民开始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

孙思邈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便和徒弟开始抵制五石散。最后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五石散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

总的来说,孙思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贡献了很多,为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治疗方法和法则,让我们了解到养生不能从旁门左道中获取,而是应该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体悟真道,最终“天人合一”得道而养生。

[1]孙思邈药王文化考 .《陕西中医学院》2012年

[2]孙思邈生命哲学思想探究.《中央民族大学》 2017年

[3]孙思邈老年养生学术思想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年

[4]常运;;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之道[J];今日科苑;2013年19期

[5]白素菊;;我国古籍中对老年保健养生的认识[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年0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