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做為中國海軍唯一的艦載固定翼戰鬥機,殲-15可謂獨領風騷。但是就是這樣一款號稱完全國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艦載機一亮相就被冠以“山寨蘇-33”的稱號。前段時間印度“光輝”艦載機成功降落在航母上之後就宣稱為“亞洲第一架自主研發艦載戰鬥機成功著艦”。根本沒把殲-15放在眼裡。難道殲-15真的是“山寨貨”?當然不是。那難道不是“山寨貨”?好像也不是。不是小編分裂了,而是這千絲萬縷的聯繫,理也理不清。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眾所周知,艦載戰鬥機因其作戰領域特殊,不管是氣動外形還是受力結構都更加複雜,俄羅斯從來沒有出口或者授權中國生產蘇-33艦載戰鬥機。我們從研發之初就只得到一架從烏克蘭手裡購買的前蘇聯留下的蘇-33原型機,並且沒有飛行能力。這就是我們的唯一參考對象。一切都要從頭來過,之後在結合殲-11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才生產出殲-15艦載戰鬥機,雖然外形和蘇-33很像,但是內在已經完全不同。其在所謂“原版”的基礎上提升的不是一點點。硬要說山寨,那就是氣動上確實都是在蘇-27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屬於殊途同歸。你要說不是山寨,除了長的像以外其他的還是有很多不同。爭論的焦點不同罷了。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其實,不僅是殲-15,類似的還有轟-6、殲-11、紅旗9、紅旗17,甚至國產航母等等,經過我們的國產化升級後,性能均能夠大幅超越原版。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們的電子科技領域發展太快。這些裝備的升級主要體現在內在電子系統,蘇/俄裝備,尤其是戰鬥機外形都有非常大的潛力,後續升級不需要進行較大調整,主要落後的是雷達、控制系統等內在系統和軟件。所以國產化升級的重點也就集中在了裝備內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說到沈飛究竟有沒有吃透蘇-27,其實非專業人事從外形來看很難得出結論。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一直以來,國內都宣稱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性能超強。就是超越了原版。國內軍迷界始終流傳著一些“山寨比原版強”的定律。這個定律是怎麼得來的呢?主要還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發展階段決定的。新中國從一窮二白起家,裝備領域更是受盡限制。除了短暫的蜜月期,至今我們仍然無法獲得西方任何先進的軍事技術。無奈之下,只能轉向俄羅斯採購。但是作為一個大國,國防工業是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於是,在提升裝備水平上,我們堅持自主開發和仿製兩條腿走路。這就出現了很多采購回來的裝備很快就有國產版本出現的現象。但是隨著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仿製的裝備已經不足以滿足作戰需求,於是就進行了升級。經過升級後的國產裝備,作戰能力超越了進口原版。這也是實事。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但是,國際尖端軍事領域競爭激烈,俄羅斯和美國不斷推出現代化的高技術裝備,讓剛剛邁入尖端俱樂部的中國壓力山大。類似“鋯石”、“蘇-57”、“波塞冬核魚雷”、“S-500防空系統”,這類最新的俄羅斯裝備,有些可能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引進和仿製的對象。


殲-15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印度為何不承認?

這條路我們已經走了很久,未來將繼續走下去,最終走出我們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