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苏祇婆】:生卒不详,性别有争议,是南北朝北周及陏朝时期的龟兹(今新疆库车市)著名音乐家。从小具有音乐天赋,被称为音乐“神童”。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龟兹乐: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就有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到了南北朝,隋唐时代,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那个时候,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乐、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乐、龟兹(新疆库车市)乐、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乐,伊州(今新疆哈密市)乐,以及天山以北匈奴族的悦般乐等。

这些有着鲜明地域的音乐,在全国都很有名,传入内地后,受到了汉族人民和其他各民族的欢迎。特别是龟兹乐的名声最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龟兹乐,不仅影响了汉族的音乐、舞蹈、韵文中的长短句(即词,如词牌中的《苏慕遮》、《天仙子》、《北庭子》等)以及戏剧的发展,而且还传到了外国,对印度、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国家的音乐舞蹈也产生了影响。

我们知道,在打开海运以前,从长安出发,经由新疆到达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罗马的丝绸之路,是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古代的于阗、疏勒、龟兹、高昌和伊州,都位于丝绸之路的通道上,处于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汇和交流的地带,这就为它们同时接受东方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

比如,龟兹乐中的篦篥(bili)、五弦的直颈琵琶等,都是龟兹人自己创造的乐器。龟兹乐中的候提鼓、齐鼓、檐鼓、排箫、筝、笙原为汉族乐器,羯鼓是月氏人的乐器,笛是羌族人的乐器等。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另外,龟兹乐中的箜篌(konghou)、四弦的曲颈琵琶、铜钹、贝(海螺)等则是埃及人、美索不达米亚人,波斯人,印度人的乐器。当然,这绝不是说龟兹乐的出名,而且由于大量吸收了内地和西方音乐、文化的结果。

光彩夺目的龟兹乐的出现,乃是由于古代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龟兹人民发扬了能歌善舞的历史传统,广泛地吸收了当地和西方的音乐文化融会贯通而创造出来的。以乐器的种类而论,龟兹乐的乐器远比外国的许多国家多。

据《新唐书》记载,龟兹乐有乐器18种,天竺(古印度)乐有乐器是11种。古代龟兹人,能够广泛地吸收内地和西方的音乐、文化,足以说明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很高的音乐、文化素养。

古代新疆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以及悦般乐,都是祖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音乐、文化的巨大贡献。古代新疆音乐、舞蹈传入内地和在内地的长期盛行,是和为数众多的新疆各民族的音乐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舞蹈家的活动与贡献分不开的。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只有极少数在历史古籍中,零零星星地有所记载。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苏祇婆:西域龟兹著名音乐家

苏祇(zhi)婆,是南北朝北周及陏朝时期的龟兹(今新疆库车市)音乐家。他出生于龟兹的音乐世家,父亲是龟兹很有名的音乐家,所以从小受到父亲熏陶,各种乐器都会弹奏,而且到了成年后,他的音乐技艺已超越了他的父亲。

从秦汉以来,龟兹不仅是往来商旅必经之地,也是各种文化的传播地、交汇地,正因如此,龟兹乐得以集各家之精华,成为西域最流行的乐种之一,名气早已传到了中原。

南北朝时,龟兹归属突厥首领木可汗俟斤管辖,他听说苏祇婆父子乐技超群,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王宫大臣和百姓的喜爱,于是就把他们父子汗庭作乐工。

在古代,一旦人有了名气就身不由己,如果被国王或王族看中,那就会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是违背或抗命,下场就很悲惨。所以,苏祇婆就进入了达官贵族的圈子,想要自由都难,必须为王宫的统治者演奏乐曲。再说,也只有王宫才能更好地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成为一代著名的音乐家。

据《周书》记载,天和三年(568 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迎聘突厥木杆可汗之女阿史那氏为皇后,突厥可汗还同时选派了龟兹乐队东遣作为陪嫁。这种“陪嫁”,就是作为私有财产,成为了皇后的私人乐队。

《旧唐书 •音乐志》中也记载说:“周武帝聘虏女为后, 西域诸国耒媵。于是龟兹、疏勒、安国 、康国之乐,大聚长安。”又据 《隋书 •音乐志》记载, 音乐家苏祇婆,便是在这次西域乐舞大规模东传中“从突厥皇后入国”的,那么苏祇婆就成为了北周皇室的私有财产了。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公元568年3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看上了精通乐舞、才貌双全的阿史那公主,加上当时突厥与北周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派使臣携重礼向突厥可汗求婚,请求娶公主为皇后。突厥可汗当然高兴了,立即就答应了宇文邕的求婚。

完婚之日,长安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作坊停工、商贾罢市,龟兹鼓乐响彻云霄。苏祇婆和乐队艺人跳起了《苏幕遮》舞,让长安人民大饱眼福,第一次领略了充满大漠和草原气息的西域乐舞。自此,在北周宫廷,苏衹婆以善弹琵琶闻名,颇受周武帝器重。

当时,在周武帝身边还有一位喜好琵琶的人,即史下大夫郑译,他对苏袛婆的音乐造诣钦佩不已,时常向苏祇婆请教乐理,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了好友。后来,郑译曾从苏祇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中,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衹婆是一位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所传的源于印度的龟兹乐,对于我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龟兹乐律,不仅后来演变成了隋唐燕乐的二十八调,而且还影响了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时而用的乐舞)、俗乐(即民间乐舞)与戏剧音乐。

如今,我们可以这样称赞和评价苏祇婆:他就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他不仅让龟兹的很多乐器,尤其是代表性乐器之一的五弦琵琶,在中原发扬光大,还让龟兹乐器传入东亚各国,真正为后世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为情所伤:下落不明成为谜团

查找史料,我们无法找到苏祇婆的生死时间,因为在古代,像这样的宫廷艺人,很少被载入史册,所以苏祇婆的一生比较神秘。有人说他是才女,只因名字带了一个“婆”字,有人说那是一种族别的称呼,他的确是一个音乐才子。

据传,苏祇婆曾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正因为这段爱情,才让苏祇婆神秘地消失了。不管传说是不是真假,但也是后人对他神秘身世的遐想。

自苏祇婆到北周皇宫后,经常为皇宫和达官贵族演奏龟兹乐,凡是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苏祇婆必须参加,因为他已是龟兹乐队的领队,而且才华出众,相貌也很英俊有气质,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之处。由于他的名气,让很多皇宫内的女眷和侍女敬仰,并让很多女人春心荡漾。

有一次,丞相杨坚之女杨阿五在聆听苏祇婆弹奏龟兹乐时,激动得忍不住大声喊起来,之后她给了苏祇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杨阿五的容貌长得非常漂亮,且有才华,也喜欢乐器乐舞,特别喜欢看苏祇婆的演出。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本来,苏祇婆想着自己的一生,就在皇宫里度过了,经常的演出和研究音乐,让他失去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但杨阿五的出现,的确点燃了苏祇婆的爱情之火。于是两个人便书信来往,相互诉说相思之苦。

谁知一次意外,让杨阿五的信落到了父亲杨坚的手中,杨坚看完非常生气,就把女儿叫到跟前说:“他是一个戏子,再说比你大了十多岁,我们家在朝廷爵位显赫,他怎能和你相配呢?你趁早死了这个念头,我要把你嫁给门当户对的王奉孝。”

后来,苏祇婆知道自己和杨阿五的恋情被杨坚知道了,心里既担心又害怕。他担心杨阿五会屈服杨坚,还会受到惩罚。害怕的是,他作为一个乐工,会遭到杨坚的迫害,不让他和杨阿五来往。

随着杨坚推翻了北周,建立了隋朝,苏祇婆每天都难以入睡,一是他太想念杨阿五,二是觉得杨坚会向他下毒手。就在杨坚即位不久,苏祇婆却神秘的消失了,但却无人知道苏祇婆的去向,这就成了千古之谜。

作为一代著名的音乐家,苏祇婆的名字,却被历史记载了下来,连同他的龟兹乐,一直被后世流传,并被后人称为“西域著名的音乐大师”之美誉。

西域音乐奇才苏祇婆,从小有音乐天赋,但一生充满神秘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