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的誕生,編輯至關重要,你要懂得

今年春節開始,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進而席捲全球。陽春日暖,經濟寒風凜冽,圖書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以為,這次世界性災難將會給我國的圖書市場帶來一個漫長的嚴冬。但是,我認為對圖書行業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圖書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既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同時又是一種精神產品,是一副安撫、激勵心靈的良藥。

瘟疫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蕭條,經濟不景氣加上疫情讓很多人感到彷徨、迷茫、失落,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有志之士從不迷茫,更不會絕望,而是尋求解決之道。


一本好書的誕生,編輯至關重要,你要懂得

簡約的版式,一種素雅恬淡之氣撲面而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顯然,圖書就成了解決人們之癢(或之恙)的首選之道。歷史證明,古往今來歷次社會的動盪(不論經濟的、社會的還是政治的)正是圖書大顯身手之時,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有人曾問過我,什麼樣的書才算稱得上是好書?我的回答很簡單:撓到讀者癢處的書就是好書。

要想在未來的圖書行業佔據一席之地並未易事,需要從思想上來一次徹底的蛻變。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其欣賞水平或者說是閱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要是還按前幾年的出版思路對待讀者,那必定是死路一條。

當今的圖書出版猶如作工筆畫,不僅要在顏色、明暗、虛實、線條等方面下一番功夫,更重要還要有氣勢,也就是說要有神來之筆,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惟其如此,一副線條優美、色澤鮮潤、意態傳神的工筆大作才能脫穎而出、傲視群雄。由此可見,圖書出版是一項勞心費神而又頗具成就感和愉悅感的創新工程。

要想在圖書領域有一定的成就,首先要喜歡這個行業,也就是說要對圖書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它們不是由紙張和鉛字組成的“紙塊兒”,而應該成為是自己的良師益友,甚至戀人、知己。你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和它傾訴,就像是自己的戀人一樣。

沒有很好的編校技能和廣泛的文化知識,同樣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編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一定養成閱讀和動筆的習慣。

其實以上兩點,僅是編輯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僅僅具備以上兩種素質還遠遠達不到優秀編輯的標準,尤其是策劃編輯。優秀編輯應對事物有較好的敏感度、領悟力和想象力,要能較好的把握圖書市場的發展趨勢並做出預測。


一本好書的誕生,編輯至關重要,你要懂得

“毒”眼窺書,方知其中真味


當然,這種能力不是靠悶頭苦思得來的,更不是抓鬮抓出來的,而是對圖書市場上紛繁蕪雜的信息分析、提煉出來的。作為一名優秀的圖書編輯是不能脫離市場的,脫離了市場就等於拋棄了自己的讀者,這樣的結果只能使圖書終老於倉庫。

好的圖書編輯居然不能脫離市場,當然也就不能對圖書的宣傳置之不理了。畢竟,宣傳推廣是圖書營銷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圖書宣傳推廣工作,發行人員的聲音顯然是很有分量的。

倘若,編輯認為宣傳推廣工作僅僅是發行人員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發行人員固然對市場瞭解程度無人能及,但他們對圖書內容的瞭解無論如何都沒有編輯深刻。

為此,需要編輯人員和發行人員有一個很好的對接,或者說是密切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內容與宣傳推廣和市場完全吻合在一起,形成互相推動的強大合力,圖書的內容也才能真正撓到廣大讀者的癢處。


一本好書的誕生,編輯至關重要,你要懂得

多交流,多探討,多跑腿


優秀的圖書策劃人往往具備寬大的視野。圖書出版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文化創意產業。從選題的開發、製作、上市,到市場監控,環環緊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參與者用心打磨,全力創新。圖書策劃人要樹立品牌意識,並且將這種意識貫徹到出版的各個環節,從而使自己的圖書具有與眾不同的血統。

目前,受疫情的影響經濟低迷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企業利潤也會隨之大大降低,這無疑會波及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一些有關產經政策研究、職場培訓、心靈勵志等方面的圖書會大受讀者的歡迎。

切記,優秀的編輯不是在編輯書,而是在編輯人,是為作者和讀者牽線的紅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