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1》: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共三部,是張宏傑所著的一部作品。對於曾國藩的瞭解也就只是歷史課本那點知識,在看完這部書的第一部,覺得作者將中國封建專制根源剝皮見骨,看的我心裡悚然。曾國藩是體制中人,並非天才,受盡困厄,回到平實他的一生經歷了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的痛苦的轉變。

顧準所說:專制就是堅信自己是不會出錯的想法。而作為專制體制中的曾國藩直到老年才意識到大廈將傾,期盼早死,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一個忠臣的悲哀。下面我就個人看完第一部的所感所悟與大家分享: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1》: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第一: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與子女,分離的越徹底,孩子才會成長的越好。由此我想到了,曾國藩,岳飛這類人物,南宋與晚清好比原生家庭,曾與嶽好比孩子,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那就是"愚忠",在四書五經裡泡大的他們不可能"think outside the box",於是就有了他們後來的命運!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1》: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第二:與其做一個"完美"的人,不如做一個完整的人。在"成聖"的道路上曾國藩混成了"半聖",其實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一個縮影,從嬰兒期的全能自戀,以為可以改變世界,到最後才發現只能改變自己,接納了自己做為一個人的"侷限",也從理想主義轉變為經驗主義,從批判走向建設,憤青蛻變為真正的"社會人",正如《在遠方》中路爸爸給姚遠說的那句話,沒有經過蛻變的是人是聽不懂流浪者之歌的!而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是不斷的在整合,最終成為一個飽滿而立體的人。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1》:歲月讓人從批判走向了建設

第三:“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智商不過中等,但他一生能取得那麼多成就,被後人所敬仰,和他誠與恆,是分不開的。就像《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和《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智商都不高,但他們不受外界干擾,簡單專一,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幹到極致,那麼就是成功,而曾國藩一生也不就是把所謂的“仕途”當成自己的所愛,用心經營,創辦湘軍,同時能夠審時度勢,不貪戀功名,急流勇退,妥善解除了功高震主之憂,得到善終,這是韓信所沒能做到的!

體制內的改良者,大都經歷過這樣的處境,像蔡元培說的鍋裡的小魚“兩邊煎”,一如晚清時期的曾國藩。政府覺得你不忠誠,老百姓覺得你是走狗,保守者覺得你動搖根基,激進者覺得你遲滯迂腐。總是兩邊都罵你,什麼好也落不著。百年來,對曾國藩的譭譽都很極端。他被認為是完人,也被認為是賣國賊,被認為是聖徒,也被認為是劊子手。

而曾國藩一生的成長也經歷了從憤青到圓潤,從批判走向建設的過程,也許,曾國藩也可以像武則天一樣留一個無字碑,任憑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