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作者某個群聊)

看到這樣一張截圖。內容是公司CEO向高管解釋疫情當前裁撤部門的事,同時鼓勵大家共度難關。

疫情當前,被裁撤的部門領導一定不會好受,那些平時工作不突出的人,心裡也很恐慌。

如果用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來形容,被裁撤的部門,就相當於被淘汰的物種,個別存活的個人,往往是因為突變具有了某種能力,或與其他物種的融合過程中,產生適應性。

企業、部門、個人的發展其實都是一場又一場的優勝劣汰。

那些笑到最後的人,除了有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

那麼在職場上,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事。

我們看看電影《實習生》中那個70歲的Ben是怎麼做的。

【1】找到工作的意義,才能做出正確的事情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意義是因為能夠賺錢養家,其次才是成長平臺發展機會。

但同樣也有不少人,工作對他們的意義,不僅僅是賺錢養家和個人成長,還有自我價值的實現。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Ben是一個退休的老人,他發現退休的生活不能滿足他內心對“被需要”的渴望。所以他在看到一個老年實習生項目的機會時,牢牢抓住了,重新走入職場。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很多人說電影是經過加工的,現實生活中,老闆也不會在乎你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確實很多老闆不在乎你的想法,只要你能把活幹好就行。

只是如果我們的初心就不對,想把活幹好也難。

如果你純粹是為了賺錢,那麼你會把你的工作明碼標價,多做了不多給錢,覺得虧,就不會去做。

老闆看重的往往就是你多做的那一點。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Ben在剛進公司的以後,直接帶他的CEO朱爾斯對他幾乎沒有期待,可以說Ben渴望被需要,而朱爾斯非常直白的告訴他“我不需要你”。

但是Ben怎麼做的呢?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他為了朱爾斯的安全勸說上班時間喝酒的司機自己離開,他駕車幫朱爾斯節省了時間。他利用沒事的時候,把朱爾斯一直都很看不慣的被當成垃圾站的一個閒置辦公桌給清理的非常乾淨。

公司辦公室有一個鐘,只要有值得慶賀的事情,大家就敲響這個鍾,所有人一起慶賀,基本上是銷售目標或者用戶數達到一個新高度的時候才會被敲響,但Ben因為這個行為,朱爾斯主動敲響了這個鍾,當著所有人的面認可了他。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去年有個同事獲得月度優秀員工。他評選上的理由是他主動把老闆一直想要,但是沒有人做出來的服務話術整理出來了。而整理服務話術根本不是他的工作內容。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做那些本職之外,能夠討老闆喜歡的事情是一種諂媚,是拍馬屁。這就仁者見仁了。

但換個角度想,一個人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幫你做了,你會不會覺得舒服?你會不會願意給他機會,期待他做更多更好?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不管工作對你來說意義何在。

在職場上,只有做正確、有價值的事情,才能獲得老闆的青睞,否則都是無意義的庸碌。

【2】給他人創造機會

比較,彷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非常強的競爭意識。

在職場,即使是關係非常好的同事,也會在心裡做著比較,暗中較勁。

人們說,“一將功成萬骨”,那些成為將軍的,哪個不是腳下屍山血海,踩著人爬上去的?

而職場如戰場,人們心裡習慣把對方當梯子,自己爬上去。

被同事後搶單子,被人在領導面前告狀,甚至更嚴重的人身攻擊都有過。

職場不是一片淨土,但你可以成為那個淨一方土地的人。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朱爾斯的助理每天忙的焦頭爛額,卻達不到她的要求。後來,朱爾斯讓Ben分擔一部分助理的工作。

助理非常難過,崩潰痛哭。

Ben非常尷尬,誠懇的解釋,“我只是幫你分擔工作。”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他優雅的談吐,安慰助理並非難事。但他使眼色給一直追求助理的同事,讓他上前安慰。

既他們創造了相處的機會,也避免了自己的尷尬。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後來,有一個恰當的機會,Ben和朱爾斯提到助理的學位和能力,助理被朱爾斯重用,做其他的事情。

我們永遠不知道工作中對他人的一句評價,能給其他同事帶來怎樣的影響。

我作為旁聽者,參加過一次項目進度彙報會。

在說到某個項目的進度時,一個同事插嘴說。“這個項目,當時小薛竟然直接給了其他部門去對接,幸好柯總及時制止,不然這個標就徹底丟了。”(小薛、柯總均為化名)

這種一踩一捧的說話方式,直接抹黑了小薛的形象,又讓柯總沒有解釋的空間。

大領導聽完之後,給小薛下了評語,“做事不靈活,經驗和能力都差點。”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但事實是,當時小薛根據項目利潤評估,按照公司的規定,將項目給他部門跟進。

後來又厚著臉皮要回來,最後這個項目的利潤率只有1%。

工作中,一句彙報,簡潔明瞭,背後的事實往往一言難盡。

若職場真如戰場,我們也要少一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多一些“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胸懷。


【3】真誠待人,不八卦

八卦,彷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每個人的身上都藏著一個八卦的靈魂。

人是群居動物,溝通交流是寫在基因裡的行為。

但什麼話該說,什麼事能說,要做到心裡有數。

公司裡,領導最討厭的是那些沒事愛打聽,閒著就八卦的員工,什麼事情到了他們耳朵裡,就變成了空開的秘密。

而Ben在知道一些“內幕”之後,是怎麼做的呢?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有一次Ben去朱爾斯辦公室取東西,無意間聽到合夥人和朱爾斯的談話,投資人決定要招聘專業的CEO來接替朱爾斯。

從辦公室出來的Ben,面對同事的詢問,卻只回答了“我什麼都沒聽到。”

這樣一個可以說是驚天大新聞,如果在同事之間傳開,會給公司和朱爾斯的工作帶來怎樣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不僅是工作上的事Ben從不多嘴,生活中的事,他也同樣守口如瓶。

Ben偶然得知朱爾斯的丈夫出軌,內心既震驚又難過,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卻依然什麼都沒說。

這樣的八卦,換成一般的員工恐怕迫不及待的要和別人分享。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後來朱爾斯主動和Ben提起丈夫出軌,說她決定迴歸家庭,挽救婚姻。

Ben和妻子共同生活了42年,對於婚姻和家庭,有著自己的見解。

他告訴朱爾斯,有些事變了就是變了,不能為了已經變了的感情,去改變自己。這樣是不值得的。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圖片來自電影《實習生》)


他沒有因為朱爾斯自己的決定而順應她的想法,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告誡她會有哪些情況。

可以說Ben做的任何事情,不是順應別人的喜好,而是順應自己的內心。他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所以才能保持自我的獨立性。

這種能夠堅持自我,以誠待人的人,是職場上最珍貴的人。


以前我覺得,戰場就是要向前衝,當將軍,要勝利。

現在我覺得,戰場上,比起當將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活下去的能力。

將軍只有一個,但是能夠經歷一次次戰鬥,卻能不被殺死的小兵,也一樣是笑到最後的人。

職場上大多數是小兵,少數是精英,極少數是領頭羊。

在我們沒有精英的能力,沒有領頭羊的決策力時,就按小兵的生存法則,活下去,笑到最後!

當你覺得職場混不下去,就去看看這個70歲的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