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次郎,影响了日本茶道史的华侨二代

张佳玮

1586年,四十九岁的日本人丰臣秀吉心情不错:四年前,他还叫羽柴秀吉时,旧主织田信长殒命于京都本能寺的大火中,他紧急赶回,平定叛乱,继承大局,乃成为日本第一权柄;前一年,他刚改姓为藤原,就任了关白之职,成了日本宰相;这一年,最后的大敌德川家康臣从了他,而秀吉自己被天皇赐姓丰臣,以一介农民出身,担当了太政大臣。至于二十九年后,家康如何灭掉丰臣家,奠定江户幕府基业的事,秀吉当然不知道。他只是觉得,该享受人生了。于是,秀吉离开被他布置得金光灿烂的大阪城,在京都开始造聚乐第,打算过点好日子了。

1586年,六十四岁的日本人千宗易心情不算好。七年前,他担当了信长的茶头;四年前,他开始给秀吉当茶头。前一年,他还亲自为天皇主持了茶会,获封“利休居士”的称号。他注定要名垂后世,成为日本史上一代茶圣,但眼下,他得琢磨一个方案。

千宗易——或者按称号而言,千利休——已经开始推广他著名的草庵茶道了。茶室不必大,四间半就好。宗旨也无非是“清敬和寂”,是“一期一会”,是“茶道不过是点火煮茶而已”。他请客人茶会间吃的怀石料理,是所谓一汁三菜。如今您去日本吃的怀石料理已经被大大复杂化,当日利休讲究的是侘寂:汁是大酱汤,三菜是凉拌野菜、炖菜和烤鱼,一小点儿米饭。

所以,茶器最好也简单明快一些。既风雅,又清净。如何使得呢?于是,长次郎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上。

一种说法是,长次郎这一年已经有七十岁了。传说中,他一家的祖业,是做低温施釉陶器。大概在1581年,即长次郎六十五岁上,他开始尝试做一种东西:用加茂川的黑石为原料,高温到一千度来烧釉,成器质朴浓黑。

能不能用这手法呢?

长次郎从修建聚乐第的地方,挖出了些泥土,开始烧制。他不用辘轳拉坯,而用手捏刀削,不加绘彩。烧出来的茶碗,红色的纯红,黑色的纯黑。妙在是手制,虽然并不光滑规整,但姿态古拙自然。利休大喜,认为这虽是当世茶器——有别于古器——却完美地体现了利休茶道,于是拿来奉侍秀吉开茶会。

秀吉是个农民出身的土包子,本指望看见金箔莳绘,却见千利休拿了漆黑纯红、粗糙不平的茶碗来,想反对也没底气,只得罢了,给这茶碗赐名“乐烧”,长次郎一家,就此用“乐”字为名。一年后,1587年,秀吉和利休合力,在聚乐第开了将茶道推广到民间的北野大茶会,利休在纸伞下,就用这质朴温厚的茶碗,为各路人等点了茶。

乐烧问世后五年,利休因为与秀吉的矛盾而切腹自尽,长次郎早已过世。但乐家一直传了下去。二代的常庆为德川家康之子、江户第二代将军秀忠制作了坟旁的香炉。而第一代,就是长次郎。

往前一代呢?

那就牵出另一个细节:长次郎带有中国血统,他父亲是明朝人,母亲则是个尼姑。在为制造出完美符合利休心情的风雅茶碗前,他家主要琢磨的,是烧瓦与陶。

在16世纪,瓷器大为流行的明朝,一个质朴无华的瓦陶工,显然不沾半点书生气。然而一个华侨二代长次郎,一个富商雅人千利休,莫名其妙地灵犀相通,造出了流传后世、大道至简的器物,还压倒了秀吉那些金光灿烂的茶器。听起来,就像一个温柔的玩笑:在艺术这一行上,人民再次胜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