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家為什麼說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價值堪比秦始皇陵?

導語:大家好,我是小編小築,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之久的歷史文明古國。我國自古在地下就埋藏了很多寶藏,這些寶藏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漸漸失去了原樣。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寶藏逐步迴歸到了人類世界,但是他們的迴歸方式可能不太一樣。

考古家為什麼說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價值堪比秦始皇陵?

聯合打撈隊發現南海一號

1987年8月,中英聯合打撈隊在廣東陽江海域意外發現了宋代沉船“南海一號”。當水下考古隊員從沉船上鑿開一個窗口進入商船以後,他們被眼前的發現驚呆了。在一個面積僅幾平方米的小艙內,他們就撈起來了4000多件文物。這些文物以瓷器為主,都是從福建、江西等地著名窯口出產的高質量精品骨瓷。不僅造型獨特而且工藝精美,以至於有考古專家認為,如果能夠將“南海一號”打撈出水的話,其價值和影響力將不亞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經過十多年的籌備,廣州打撈局終於做好了打撈“南海一號”的前期準備工作,即將揭開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的前世今生。那麼南海一號究竟是一艘怎樣沉船呢?它經歷了怎樣的故事,誰擁有這些珍寶又,打算運到何方?有關“南海一號”的眾多謎團等待著解釋。


考古家為什麼說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價值堪比秦始皇陵?

打破常規的整體打撈方案

通常情況下,打撈海底沉船的國際慣用法是“逐件打撈”,這是最傳統的打撈方式,也就是讓考古人員直接潛到船上,將文物一件件發掘出來,再把船體拆卸打撈到岸上拼裝還原。那麼這種方法對“南海一號”是否適用?“南海一號”所在的海域海水能見度幾乎為零,水太深採用傳統的水下考古方法,將無法對沉船和船載文物進行準確的測繪和記錄,這必然會造成不少珍貴文物考古信息的丟失。既然傳統的打撈方法對“南海一號”並不適用,那麼用什麼辦法才好呢?


考古家為什麼說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價值堪比秦始皇陵?

為了更好地保護“南海一號”,中國人提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膽設想,將“南海一號”整體打撈。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風險巨大,但是多數專家還是認為,整體打撈是最適合“南海一號”的打撈方法,並且給出了這樣的初步思路。將沉船、載物以及周圍的泥沙按照原狀固定在特殊的鋼製沉箱裡面,將分散易碎的文物一體化,一次性地吊浮起運,然後遷移到能夠人為控制的環境,保護較好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博物館,進行科學的水下考古發掘。

結語

可是關於南海一號的整體打撈還沒有一整套系統科學的方案,國際上也沒有成熟的先例可以供他們去借鑑。珍貴文物畢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發掘方法一旦出現偏差其損失將是無法彌補。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世界性難題,最終落在了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工程現場總指揮吳建成肩上。

小編寄語: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