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柚子视界


曹操不是先知,如果他知道司马懿后来会篡魏,不用说早杀了司马懿,问题是曹操预测不了未来的事,也就没有理由杀司马懿了!




曹操实在没有借口去杀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在曹操手下效力,完全是曹操上门架着刀逼迫司马懿出山为曹操效力,既然你强迫别人,那你还好意思去杀他吗,你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啊,你强求别人就是为了杀他,这不符合逻辑嘛!曹操不是傻瓜,他看重司马懿的才能,的确曹操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的面相,不是什么好人,有野心的人。有才能的人当然有野心,很正常,可曹操觉得司马懿还没有能力能威胁到他的地步,也就没有杀司马懿的理由了!再说曹操让司马懿在曹丕身边做官,说白了就是辅助曹操的接班人,司马懿是称职的,赢得了曹丕的信任,曹丕自然要维护司马懿了,曹操也就没理由下手了,毕竟儿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再者司马懿很会低调做人,从不锋芒毕露,做事不但做的好,而且没有差错,还低调显摆,这样的人,你没有理由杀啊,对曹操来说只能是重用的同时防备就是啦!


曹操对曹丕说过要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所以很小心翼翼的做人,没有让曹家人抓住把柄!曹操死后还让司马懿当辅政大臣之一呢,司马懿的确兢兢业业为曹家服务,曹丕也就没有什么理由杀司马懿了!曹操认为就算司马懿有野心,相信曹家后代也能镇得住司马懿,压得住他,只是曹操没想到司马懿比任何人都活的命长,而曹家的后代都是短命鬼,一个个年轻就死了,而司马懿活的越来越长,就是死不去,这就是曹操预料不到的!人越老越精明,而且活的长,巩固的势力也越发增长,就曹操后代那些小白脸怎么斗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呢,能斗得过司马懿的早死了,活该被司马懿篡位了!如果曹操能早知道这样的事,肯定杀掉司马懿了,可曹操不知道未来的事啊,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命中注定的事,人是很难改变的,司马懿老不死耗死了能威胁自己的人,终于等到了机会上位,这就是命啊,命运一点不由人呢!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历史上众说纷纭,我对此有以下几个看法。

首先解释下为什么曹操不待见司马懿,《晋书宣帝纪》中这样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大意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内心狭窄但是外表宽厚,好猜忌而有权术。魏武帝曹操在世期间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听说他能像狼一样回头,想亲自检验一下,便将司马懿招来并让他向前走,又突然让他回头,司马懿果然身体没动就能将脸完全转过来。曹操又曾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料,心中非常厌恶。后来他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做臣子的人,一定会干预国家大事。”

但是曹操没有杀司马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曹操虽然不待见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和曹丕关系十分密切,公元219年,司马懿荣升太子中庶子,经常帮助曹丕出谋划策,而深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将司马懿和曹真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所以曹丕经常会在曹操面前帮司马懿开脱,让司马懿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太多来自曹操的打击。



第二,大环境因素,三国时代是一个士族统治的时代,士族在三国时期扮演重要的角色各个重要职务都是由士族担当,而司马家族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名门士族,所以曹操也有所顾忌不敢轻易杀了司马懿。

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十分低调懂得收敛光芒,会审时度势,司马懿在曹操在位时候一直隐忍甚至弃官不做,还经常劝说曹操称帝以表忠心,这样就使曹操放松了警惕,因此曹操临终前也只是告诉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大用”。

总的来说,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争论已久,具体的原因或许只有曹操自己知道,简单分析就是上述三点原因,主要还是司马懿自己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明哲保身之理。


识海泛舟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理由如下:

一方面,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明知道”三个字有问题。在未发生前,只能说是“怀疑”,是怀疑的程度有多少罢了。试想,如果“明知道”司马懿会造反,换谁都会杀他,最多只是个时间问题,在皇权面前,古往今来没有那个帝王或者说握权者能够容忍造反的。既然曹操能够把司马懿留在身边重用,就可以说明,曹操不知道司马懿日后会造反的问题。即使是曹操已经怀疑司马懿日后有造反的可能,怀疑也还在曹操可容忍的程度。否则,即使司马懿有顶天的才能值得曹操重用,在“明知道”司马懿会日后造反,甚至是怀疑这件事情上,曹操也绝不会容忍的。就算曹操不马上杀司马懿,也一定会在曹操去世前杀了他的。

另一方面,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司马懿的韬晦术如此之高深。因此,无论司马懿有多么渴望造反,在曹操时代,司马懿不会,更不敢暴露造反之心的。记住司马懿是权谋家,而不是个纯粹的野心家,权谋家讲究的是利益的权衡,只有野心家才不知天高地厚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不存在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日后会造反的问题,最多曹操只是可能怀疑司马懿日后会造反,且怀疑的程度还远不至于杀了司马懿,否则以曹操的智谋和多疑,绝不可能容下司马懿的,更不可能把司马懿留在身边重用的。


文萤之


曹操疑心很重,除了怀疑司马懿,肯定还怀疑许多人,正因为是怀疑,就很难决断。曹操因为疑心太重,就杀了热心招待自己的世伯,当时,曹操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当时一心逃命,心气不可乱,之后,曹操未必不会后悔过。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也是怀疑刘备今后要反他,才有“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的试探,刘备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这真的能打消曹操的怀疑吗?我想不会,但没办法,要夺取天下,必须有盟友,刘备也是一支力量,刘关张大战吕布,威震天下,关羽、张飞的战力都在曹氏将领之上,争取了这支力量,曹操就能事半功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咯!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时候,疑人也要用,用人也要疑,这是战争时代,犬牙交错,敌我渗透,见风使舵,朝三暮四,都是有的。司马懿也是如此,司马懿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才,赤壁之败后,曹操见识了诸葛亮的厉害,必须要找一个和诸葛亮抗衡的人,放眼天下,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对手,杀了司马懿,不是自毁江山吗?没办法,曹操交待曹丕对司马懿要控制使用,事实上也没出什么问题。但人算不如天算,曹丕死了,曹叡也死了,子孙不济,司马昭才有造反的机会。



朵朵佬爷


小编认为:曹操为人奸诈不假,但却不失为一个真英雄。他求贤若渴,曾多次大胆任用贤才,三国君主中,曹操对贤才的态度是最好的,所以他手下不乏栋梁之才,人才济济!

曹操明知司马懿会造反而不杀

原因其一,自了解司马懿之后,就一直在提防着这个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所以曹操没给司马懿兵权,只让他做一个谋臣不会让他带兵打仗。不给司马懿兵权,把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也就是自己的亲信和家族,从这方面来讲司马懿对曹操的政权构不成威胁,杀了一个这样的谋士对魏也不是一件好事,对曹操来说也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要怪曹丕,他完全信了司马懿,走得很近,授权授兵(抢自己老子女人最后还逼死,绝对是一个任性的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曹操风流的代价,生了一堆不是当领袖的儿子)。

第三,表面看是两个家族的争权,其实是官宦大族和地方土豪的比拼。曹操是官宦之后,之前一直奉汉朝皇帝为正统,不敢篡位(其实很无奈的,肉在嘴边不能吃)。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反而重用?

第一:有以下几点第一:曹操年富力强之时尚可提防着司马懿,司马懿本人也不敢胡作非为。曹操和司马懿谈论之时深知其才科比诸葛亮。因此留在麾下大有用处,曹操以为自己镇得住司马懿,故而不杀。第二:曹操年迈将死,身边武将甚多,但是却无一谋臣可比诸葛亮,唯有司马懿深有大才,可与之一较高下。故曹操死后,魏国若无司马懿则可能被诸葛亮干掉,故而不杀。第三:相信曹丕之才与勇可以镇住司马懿。第四:司马懿在曹操未死之前,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丝毫不给曹操杀他的理解。

历史上三马食槽的典故出自于《晋书.宣帝纪》,大意曹操病重之时,对儿子暗示说,梦三马食槽,并且暗示司马父子具备野心,恐怕会祸害到家族,便告诉曹丕永远堤防司马家,不可让司马懿执掌军权。 最终,曹氏政权还是被司马家夺走。

以上是小编的回答,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啊!


白泽小书生


曹操是枭雄,难道他不知道司马懿有反心吗?知道,也不知道。曹操知道的是,司马懿不是一般人能掌控的,司马懿不是诸葛亮,有野心,也有能力,这样的人,要么掌控他,要么杀了他,这就是帝王心术。

曹操想杀司马懿吗?当然想,别看后期,曹操老年的时候,司马懿表现得多忠诚,多卑微,这对于杀人如麻的曹操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曹操之所以不杀司马懿,不是因为信任,也不是因为不知道他有反心,而是当时的魏国不能没有他,司马懿如果死去,曹魏江山就可能倒塌。

再一个,不杀司马懿也是对曹丕的信任,当然,曹操也留下了后手,一个是司马懿府中的女人,这个三国演义里面也有记载,一个是虎侯许褚。许褚是曹操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对曹操敬若神明,曹操说杀谁,许褚连眼睛都不皱一下,曹操将许褚留给了曹丕,许褚若在,司马懿不敢反。

还有就是曹操错误估计了司马懿的寿命,这也是三国戏剧性的一个桥段,自己没有熬死司马懿,想让自己的儿子熬死司马懿,结果曹丕也没有熬过司马懿。司马懿熬死了曹操,也熬死了曹丕,这才是司马懿能够篡位的重要原因。

司马懿的存在,曹操杀不得,曹丕杀不得,外有忧患,怎么敢狡兔死,走狗烹。这就是帝王心术,可是这也是养虎,养好了是猛兽,养不好就是反噬主人的恶虎。当然,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个好身体,才能够成功,篡位更是如此。


丛心而论


曹操不知道司马懿会造反,他又不是神仙,以后的事他怎么预测的了,况且司马懿也没有造反,造反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曹操只是觉得他雄才大略,城府极深,绝非池中之物,担心以后难以驾驭,但当时的形势是需要司马懿这样的人才的,所以曹操一边重用,一边防范。

谁曾想曹操后代那么弱,经历曹操,曹丕,曹真,曹爽之后,没能防范住司马懿。让他权倾朝野,成就司马家。


百里无风


曹操虽然怀疑司马懿将来会篡夺曹魏天下,但并没有任何证据,只是看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意思是司马懿回头的时候像一头凶残的恶狼。

根据《晋书宣帝纪》记载: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但曹操不可能因为司马懿的长相就杀了司马懿。

其实当初司马懿并不愿意为曹操效力,是曹操利用生杀大权硬逼着司马懿出山为自己效力,如果曹操讨厌司马懿,就不应该用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强人所难,既然曹操逼司马懿留在自己的身边出谋划策,当然因为是曹操看中了司马懿杰出的才能。

当然司马懿韬光养晦、循规蹈矩,还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找不到任何杀司马懿的把柄。但按照曹操杀人如麻的性格,杀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孔融、崔琰、娄圭、杨修、许攸、周不疑、路粹等很多著名谋士,曹操随便找一个罪名就可以杀害,那为什么曹操偏偏对司马懿心慈手软呢?

事实上,司马懿没有被曹操杀害的最重要原因是司马懿的后台是曹丕。司马懿是曹丕的头号心腹,曹操虽然怀疑司马懿,甚至警告曹丕提防司马懿,曹操说司马懿将来会干预曹魏政权的朝政,但曹丕非常信任司马懿,千方百计在曹操面前庇护司马懿。

而曹丕是曹魏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是曹操的接班人,曹丕敢抢曹操喜欢的美女甄宓,曹丕敢谋害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曹操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可见曹丕在曹魏集团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权倾天下的魏王世子、副丞相曹丕作为靠山,曹操想杀司马懿当然不容易,可以说司马懿能够逃脱曹操的屠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丕竭尽全力的庇护。

综上所述,曹魏天下最终落在司马懿及其儿孙手中是曹操曹丕父子自找的,没有曹操的强人所难与曹丕的极力庇护,就不可能有后来司马懿篡夺曹魏最高权力以及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王朝,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

曹操再奸诈凶残,再有先见之明,也不可能预料到司马懿会这么能“熬”,不仅熬死了曹魏的第一代领导人曹操,还熬死了曹魏的第二代领导人曹丕,最后熬死了曹魏的第三代领导人曹叡。等到曹魏的第四代领导人曹芳时,司马懿已经羽翼丰满,优柔寡断的花花公子曹爽当然不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对手,曹家天下变成司马家天下可以说是在劫难逃。


厚德载物49847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就如同诸葛亮明知道魏延以后肯定造反,诸葛亮生前却不杀魏延一样,曹操明知道司马懿会造反却不杀司马懿,有着诸多原因:

一、司马懿勤勤恳恳,小心谨慎,跟随曹操多少年,从一个养马的官做到了朝廷的重臣。司马懿才华出众,有战略眼光,是一等一的人才。

二、曹操一向唯才是举,笼络人心,像祢衡这样的怪才,整日里大骂曹操,曹操也没有杀他,何况是司马懿,如果杀了司马懿这样的重臣、大人才,就违背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将人心失尽,大大降低曹操的威信。

三、曹操知道,只有司马懿才能辅佐曹丕,才能使曹丕以后的位置能够坐稳,只有司马懿,才能有效打击朝廷里曹家的反对派,巩固曹家的地位。

四、历史事实证明,司马懿从曹操身上学了很多,特别是曹操到死也没有当皇帝,正如曹操所言:若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同样,在曹操死后,司马懿并没有亲自颠覆曹家的统治,而是把机会留给了他的儿孙,从这一点看,司马懿真正学到了曹操的政治精髓。





德馨先生


历史上对司马懿相貌有两个记载,第一是鹰视狼顾,鹰视的特点是眼神烱烱,总盯着人看不太眨眼,不知疲倦,不然就不用有熬鹰一说。

狼顾是指狼颈灵活,能一百八十度扭头。这两种相貌合于一身那还了得。所以曹操发现了这问题。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还有用,没找到理由。

晋书大致是这样说的:魏武察宣王(指司马懿)鹰视狼顾,素有雄豪志,嘱文皇帝曰:必预汝家事也,宜早除之。

意思就是曹操发觉司马懿这人不但有鹰视狼顾之相,而且还有英雄豪杰之志。便对曹丕说:将来这人必干涉你的家事,你将来登位,应当早早除掉这人。

可见曹操鉴人事之深远,也并不是不想杀,只不过曹操人太奷诈,坏名声坏事都留给儿子做。曹丕也完全有能力杀掉司马懿,可是竟把他老爹的嘱咐给忘了。曹睿也有能力杀掉司马一家,却没他爷爷的见识了,屡次受司马懿愚弄而不觉察,竟然将司马列为托孤大臣。

这些个从司马懿请旨出战便可看出。

而司马懿另一次相貌记载是晋朝了,有老人看到桓温的相貌,不由感慨道:面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真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