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在劉備的心中,真正認可的軍師估計只有兩位,一位是諸葛亮,一位自然就是龐統龐士元。其實,在正史中,諸葛亮應該更擅於治政,還有戰略規劃,但是真正說到用兵,龐統應該更勝過諸葛亮許多,否則,在進攻益州的時候,劉備就不會把原先的軍師諸葛亮留在荊州,而唯獨帶著新軍師龐統了。而在攻打益州之時,龐統為劉備出謀劃策,確實也很了不起。

因為劉備剛一到益州之時,還沒有和劉璋翻臉。按照劉備的打算,自己既然準備佔據益州,那麼就應該先收服益州的民心,然後再逐步取代劉璋在益州的地位。但是龐統並不這麼認為,他更擔心遲則生變,因此總是勸劉備當斷則斷,否則時間拖得久了,反而不利於攻打益州。只是很可惜,本來以為能夠看到劉備入主益州的那一天,可龐統中途卻戰死了。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龐統畫像)

龐統的死,多少有些可惜。如果他能活著,在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幫助劉備出謀劃策,那麼很可能避免蜀漢政權以後的很多失誤。而在龐統死後,劉備也很傷心,他把龐統與諸葛亮一樣,看成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尤其是最開始進攻益州,劉備對龐統的倚重,甚至要大過諸葛亮。而這篇文章,

前言

攻取劉璋的益州,可以說是劉備建立基業,戰略規劃最重要的一環。在劉備遇到軍師諸葛亮之前,都是在中原逛蕩。又是任小小的平原相,又是擔任徐州牧,還被曹操封了個豫州牧,更在袁紹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其空有大志,可是始終沒能成就大業,為何呢?就是因為劉備沒有一個整體的戰略規劃,直到遇到諸葛亮,也才明白益州的重要性。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諸葛亮《隆中對》)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明確告訴劉備,益州對其大業的重要。而劉備在沒有佔領荊州之前,眼光就已經瞄向了益州,只是那時既忙於和曹操作戰,又得防備孫權,實在沒有精力去攻打益州。而在荊州得到穩固後不久,劉備也就有了取益州的心思。而在這時,他還獲得龐統前來投靠,這也就更讓劉備有攻取益州的信心了。

因為在龐統前來投靠之前,劉備身邊的主要謀士也就諸葛亮一人,而龐統的才學不輸於諸葛亮,尤其是在統兵韜略上,龐統更在諸葛亮之上。於是在決定進攻益州之後,正巧劉璋怕張魯來攻打自己,向劉備求救,劉備更有了進攻益州的良機,這才帶著龐統等人,出征益州。而在劉備進攻益州的過程中,我們更能看出,劉備為何會重用龐統了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劉備畫像)

魯肅舉薦,劉備識大才

龐統會得到劉備的重用,首要原因,還是在於入川之前,他投靠劉備時,先得到了魯肅的舉薦,否則劉備還不知道龐統是誰呢!或者說,劉備需要人才,可能就隨便封龐統個小官,管理個小縣,可是這也算不得對龐統的重用啊!那樣只怕龐統也被埋沒了,而劉備也真正失去了一個人才。

《三國志 裴松之注》記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在龐統一開始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備倒也對得起他,先讓他去當了個縣令。而龐統呢?也對得起劉備,當了縣令之後不幹活,然後就被劉備給免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魯肅的及時舉薦,只怕龐統和劉備就真的失之交臂了。那麼,有魯肅的舉薦,是龐統沒本事嗎?當然不是!因為龐統本就是一個有大才的人,只不過劉備把他大材小用,那可就是有些慢待龐統了。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魯肅畫像)

而因此,也能說劉備不愛才敬賢嗎?當然也不是!最開始見到龐統的時候,劉備並不知道龐統有多大才學,而剛一見面就能讓龐統當縣令,其實也是劉備對龐統的考驗。只是嗎?龐統懶得經受這種考驗,畢竟他對自己的才學還是很有信心的,你劉備讓我當縣令,那麼我大不了不伺候你了,反正亂世之中還有孫權和曹操,龐統不愁自己找不到人賞識。由此可見,魯肅及時舉薦,給劉備獲得龐統這麼一位大賢有多麼重要!

跟隨劉備入川,充任首席軍師

劉備會重用龐統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劉備在進攻益州的時候,龐統乃是劉備的首席軍師。為何這麼說呢?諸葛亮不才是劉備軍中的首席軍師嗎?其實,在用兵方面,諸葛亮並不是太擅長,或者說,比起龐統來,諸葛亮卻要差上一些。諸葛亮幫助劉備規劃了事業藍圖,但是真正要收取益州,劉備還得依靠龐統。

根據《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列傳》記載:“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龐統像)

劉備入川,親選龐統跟隨,可見對龐統是多麼大的信任。那麼說,為何不叫諸葛亮跟隨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則劉備熟知諸葛亮的能力,應該並不太擅於領兵;二則荊州也很重要,把諸葛亮留下鎮守荊州,劉備也才能放心些。畢竟這邊益州還沒拿下呢,那邊荊州再丟了,劉備可真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而沒帶諸葛亮,只帶了龐統,那麼此時龐統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可就無與倫比了。什麼是首席軍師?那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幫助劉備出謀劃策,甚至在劉備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能幫劉備拿主意。而這些,龐統確實也都做到了。因為劉備一開始沒有想採用激烈的手段攻取益州,甚至沒想和劉璋翻臉,而在對待劉璋的問題上,龐統可就比劉備果斷多了,這也正是龐統這位首席謀士的重要作用。

幫助劉備奪取西川,出謀劃策

龐統會得到劉備的重用,第三個原因就是龐統幫助劉備奪取西川,出謀劃策。尤其是在斬殺益州葭萌關主將楊懷和高沛的戰鬥中,龐統給劉備出了上中下三計,而劉備經過仔細考慮,採用了龐統所獻的中計,終於斬殺劉璋的大將楊懷和高沛,佔領葭萌關,然後掀起了進攻益州之戰的序幕。而這條中計是什麼呢?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劉備益州之戰地圖)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六》記載:“將軍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龐統的這條中計是真正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楊懷和高沛萬萬沒想到,劉備會用這樣的陰招,最終被殺,葭萌關也給丟了。就龐統這一計,就幫了劉備大忙。因為葭萌關一丟,楊懷和高沛一死,劉備掀掉了腳下一塊最大的絆腳石,益州的門戶就已經向劉備大開,劉備可率軍隨時進攻益州劉璋所在的成都。

而劉璋也終於明白,什麼叫請神容易送神難了。他找劉備本來是想打張魯的,可是沒想到,劉備反倒成了他的心腹大患。而劉備身邊更有龐統這樣的能人相助,那可就更是劉璋的噩夢了。葭萌關一丟,成都在劉備面前根本就無險可守。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雒縣,可是那能擋得住劉備大軍的進攻嗎?龐統這一招,卻是給劉璋帶來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但是幫了劉備的大忙,劉備又怎能不重用龐統?

早夭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探究其貢獻無愧“鳳雛”稱號

龐統死亡之際

總結

以上,咱們主要從劉備進攻益州入手,探析龐統會得到劉備重用的原因。當然,龐統會得到劉備重用,還要先感謝魯肅。畢竟沒有魯肅及時舉薦,龐統可能真就被埋沒了。而在劉備進攻益州之時,龐統充當軍師,更是出謀劃策,讓劉備在葭萌關之戰開了個好頭兒,為以後攻打益州劉璋所在的成都,減輕了不少麻煩。畢竟葭萌關是益州的門戶,也是劉備最大的絆腳石。

只是很可惜,龐統雖然在劉備攻取益州之時立下了很多功勞,也幫了劉備很大的忙,但是他沒能等到劉備真正入主西川,就在雒縣之戰中,中箭身亡。龐統之死,讓劉備如同失去左膀右臂。而在失去龐統輔佐之後,劉備攻取益州之戰一再停滯在雒縣這座小城前,他雖然奪了葭萌關,但是沒能取得決定性勝利,反倒是處於進退兩難之境。以後,多虧諸葛亮帶張飛、趙雲入川,劉備這才徹底打敗劉璋,入主益州。

但是,龐統之死還是讓人覺得可惜,大家試想,以龐統的才華,如果在劉備入主西川之後,只怕能幫劉備更大的忙吧!尤其龐統是主張孫劉聯合抗曹的,可是後來因為關羽張飛之死,劉備和孫權反目,致使猇亭之戰慘敗。若是龐統還活著的話,應該也能勸阻住劉備這樣衝動的用兵行為吧,或許能改寫三國的歷史也不是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三國志 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列傳》、《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