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終於等到了中茶博兩館區的開放,雙峰館區的櫻花早已綻放最美的姿態歡迎各方遊客,而龍井館區林間的映山紅也悄悄開放等待著您的尋覓。 兩個館區相距2.5公里,當您遊覽了中茶博雙峰館區後,又想去龍井館區走走,您會選擇怎樣上山呢?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漫步而行最合適不過。沿著龍井八景,走御道、遊茶園、尋茶味。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這裡山石峰峽,古木參天,溪水叮咚,古蹟眾多;這裡宜人的環境為生長在其中的茶樹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這裡也是乾隆皇帝游龍井時曾走過的古道。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時,四次親臨龍井,親筆為風篁嶺、過溪亭、滌心沼、一片雲、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等“龍井八景”題額賦詩,共留詩作32首。而今我們可以在沿途的“詩碑廊”中讀到這些詩作,在這些詩作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那首《坐龍井上烹茶偶成》。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坐龍井上烹茶偶成》

清·乾隆

龍井新茶龍井泉,一家風味稱烹煎。

寸芽生自爛石上,時節焙成穀雨前。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那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乾隆皇帝初游龍井,當地官員用風篁嶺上的龍井泉水沖泡了一壺當地產的龍井茶給皇上品嚐。

乾隆皇帝嗜茶有加,還是一位鑑水大家,他嚐遍天下名茶,品鑑過諸多名泉,在詩作的一開頭便一語道破好茶需要好水沖泡的真諦,而且認為用龍井泉水烹煎龍井茶是韻味尤佳的“一家風味”。品著香茶,看著茶園中露出的寸寸茶芽,此景此情不由讓乾隆感嘆,看看眼前雀舌般的絕妙香茗,入口甘甜,滋潤本性,又何必常常去頌揚宋代宮廷裡的“龍團”和“鳳餅”貢茶呢?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中茶博龍井館區的茶葉開採了,來龍井館區的朋友們可以到鴻漸閣喝杯新茶哦!

中茶博還為您精心搭配了杭州傳統茶點“龍井茶酥”和“荷花酥”。

兩款茶點隨機提供,你會遇到哪個呢?

預約電話:0571-87969050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漫遊杭州 |山裡有條古道,乾隆爺曾走過


擴展閱讀


龍井八景

過溪亭

北宋僧辯才從上天竺退居於龍井寺,寺前有條名為虎溪的水流,虎溪上的小橋為“歸隱”,意為辯才已經歸隱山間。相傳蘇東坡上山拜訪高僧辨才,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次日辯才送客下山,不知不覺已過虎溪,因改橋名為“過溪”。後人作亭嶺上,稱“過溪亭”,亦稱“二老亭”。


風篁嶺

高僧辯才告退龍井後,人們欽慕他的淵博學識和高尚道德,前來探訪,絡繹不絕,辯才為方便行人遊客,化緣募集資金整治山林,開闢山道,廣植翠竹,逐漸形成一條修篁夾道的盤纖小徑,風篁嶺由此而得名,蘇軾、秦觀等著名文學家曾多次經此地與辯才會晤,交流禪、詩、茶藝。進過溪亭,流水淙淙,四時不絕。沿溪而上,山嶺高峻,地多修篁,風韻蕭爽,因名風篁嶺。


龍泓澗

龍井,又稱龍泓。此地泉水湉湉,長年流淌,自龍井寺旁延緣而下,層崖壁立,飛流傾瀉,越過溪亭。匯入西湖。乾隆御題“龍泓澗”。澗對面原有八角亭,可坐以觀瀑。


方圓庵

原為北宋僧辯才建於老龍井之建築,清代李衛在重建龍井寺時移址再建。該建築造型,圓蓋方趾,蘊涵天圓地方之說,是佛教對世界的一種認識。


滌心沼

在龍泓澗上游,龍井寺門外。龍井泉水流經此處,地勢交差,形成沼澤水潭,《壽聖寺記》稱沼曰滌心,淵清澈也。該沼從佛教意義上與洗心池相同,近旁建有滌心亭。


一片雲

在龍井東北側,有一形似片雲的岩石。亭亭丈許,青潤玲瓏,巧若鏤刻,松磴盤屈。乾隆曾親自提寫“一片雲“。


神運石

在龍井旁有一石,高六尺許,狀若游龍,古人有擊石祈雨而云生之說。據傳,以前杭州大旱時期,到此地祈雨,異常靈驗。明正統年間從龍井中撈出,據記載當時刻有“截臬神運石,下有玉泓池”等草書。今天所看見的神運石上刻有清乾隆題“龍井八景”詩一首。


翠峰閣

翠峰,又稱碧螺峰。此處奇石深峭,巒翠欲滴,風景極佳。乾隆曾登閣遠眺,覽盡龍井勝景,欣然題名為“湖山第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