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過去的1月到2月,隨著武漢的封城到全面的停工停產,偌大的中國經濟幾乎都已經停擺了一大半。除了日常必須的生活用品交易之外,各行各業幾乎都處於空白狀態。

這難倒的,可不僅僅是國內,國外所受的影響也不比我們少:

比如旅遊大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等不少國家,春節前後的高峰旅遊時段幾乎空置,旅遊收入驟減,相關的景點購物等上下游產業更是倍受挫折;

再比如貿易往來國家,智利每年能出口到國內的車釐子、新西蘭出口到國內的大龍蝦,無一不是需求大降,偏偏這些無法長久冷凍庫存的產品,可以說是絕對賠本;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還有看起來不大沾邊的比如蘋果手機、奔馳車企,國內生產線一停,大量訂單無法交付,而其他地區的生產根本無法彌補需求,甚至出了國內生產線不開工,奔馳一天虧4億的說法……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這些無一不表明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雖然高科技確實佔據了市場優勢,贏得了絕大部分的利潤,但是不可否認,在機器人還無法取代人工的時候,製造業仍然是國家的經濟的支柱之一。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這就給了不少國外新聞媒體,特別是美國一種錯覺:"疫情讓中國製造業停擺,未來將有利於製造業迴歸美國的。"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要反駁這句話,不妨先撇開道德人權之類的批判,單單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是否有這個可能性——

表面上看,不得不說,好像確實如此:中國製造業停了,為了彌補生產力的不足,製造業勢必要在其他國家開設新的生產線,那麼美國作為曾經的製造業輝煌大國,本身就具備相當好的製造業基礎和熟練勞動力,確實是接下去開設新生產線地點的不二之選。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不過深入探究一下,這種樂觀的說法,大概忽略了2點:

其一,美國本土的長期生產成本,以及相關政策的穩定性。從經濟學上來說,製造生產基地從美國向中國遷移本質上是由於生產成本的問題。

70-90年代美國隨著經濟的繁榮,平均人工成本水平大幅度上漲;而中國恰逢其時,改革開放之後有著豐富的人口紅利、低廉的招商引資政策,生產成本非常低;再加上全球物流運輸的便利,運輸成本也極低。這才造成了"中國製造"、成為"全球工廠"的景象。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當然,這次疫情下,不排除會有品牌有可能會為了分散風險,在其他國家也建立相應的生產線,但是長期之下,生產成本的上漲勢必會導致價格攀升,在價格戰、營銷戰市場的今天,很少有企業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其二,疫情持續的時長,以及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如果說中國長期處於疫情影響、長期無法開工的情況下,確實為了彌補生產訂單,在其他國家新建工廠也是有可能的。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但是到3月初,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了,然而國外現在卻處於大蔓延狀態,因此,即使是在他國建立工廠,未來也同樣面臨未知的風險,品牌一方面要冒著同樣的風險,還要承擔成本上升的可能性。

兩相比較之下,製造業會有部分分散,但是從中國移回美國的可能性卻很小,相反,移至東南亞等更人工便宜的地區卻有一定的可能。

全球疫情,美國製造業未來想要回歸本土?別鬧!

畢竟,大部分資本,都是用錢投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