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文|過春天


01

1868年的東亞世界,註定不會平靜。這一年中,清帝國在經歷了南方叛亂的打擊後,重新迴歸到了以向西方學習為首的自強運動軌道上,而在日本,挾持天皇以號令諸侯的的德川幕府,在忠於天皇的貴族與地方強藩組成的聯軍打擊下,徹底潰敗,其老巢江戶城不戰而降,權力重歸天皇及其治下的政府,從此,日本也和西方的鄰邦一起,開始了內部革新。

日本的地方強藩能夠挑戰幕府權威成功,除了藉助天皇名義,師出有名之外,還與西南地區的武士集團支持,有著密切的關係。武士階層,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而在近代的西化思潮中,他們不可避免的,迎來了新的挑戰。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武士會大政奉還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們始終遊離於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外。更讓新政府感到憂慮的是,地方藩閥對於武士們影響之大,甚至要超過自己,而且武士們保留了佩刀的特權,這又極容易引發大規模流血事件。新生的政權,再也經不起內戰的折騰了。因此,加強中央權力,抑制武士集團,並將其逐步改造為服從於天皇政府領導的編戶齊民,至關重要。

可是,有一個人並不把東京的號令放在眼裡,此人,就是西南薩摩藩藩主西鄉隆盛,此人在打擊幕府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而且學養深厚,是明治政府比較依賴的對象。可是,再優秀再偉大的人物,一樣有私心,他認為,日本的現代化改造,不應當以犧牲武士的特權為代價,這是日本獨特的傳統,一旦有所抑制,日本將會成為西方的鷹犬。西鄉的想法未免有些誇大其實,但是,明治政府的其他同僚卻絲毫不在意其複雜的想法,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等同僚的嫌隙開始日漸擴大。終於在是否征討朝鮮半島一事上集中爆發了出來。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西鄉隆盛)

02

和當年的豐臣秀吉一樣,西鄉也希望通過將朝鮮半島收入囊中,以作為進取大陸板塊的跳板,退一步講,即便進取受阻,朝鮮豐富的資源,也能成為日本發展的動力來源。說白了,西鄉眼中侵略朝鮮的計劃必須迅速實施。

可是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等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此時內政不修,矛盾重重,急於對外擴張,極有可能導致整個政權崩潰的災難發生,所以與其用兵海外,不如先派少數軍隊試探,然後以內政改革為主。

西鄉是個急性子,雙方很快就鬧崩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慨之情,西鄉乾脆辭去東京政府一切職務,回到了家鄉鹿兒島縣。

此時,日本政府已經通過"廢藩置縣"的政策,建立了服從於中央命令的地方縣政機構,鹿兒島也不會例外。可是,西鄉絲毫不把這個中央派出機構放在眼裡,他暗中指使親信驅逐了地方行政人員,然後安插自己的黨羽來管理,儼然成為一個國中之國。消息傳到東京後,大久保等異常苦惱,曾經的維新功臣,現在居然變成了維新成果的破壞者。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03

西鄉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東京政府對於武士特權的取消是自掘墳墓,武士刀憑什麼不能佩戴?本來作為武士生活來源的糧食,為什麼變成了時刻會貶值的紙鈔和債券?這是對於過往傳統的背叛。

西鄉的這種想法,為他贏得了一大批武士階層中保守勢力的青睞,當然了,也有一部分武士認為西鄉的看法過於幼稚,所以仍然選擇去就讀正規的軍事院校,然後進入陸軍。這樣一種現象,更引起了西鄉和他的追隨者的反感。在他們的認知中,當兵打仗本來也是武士特權的一部分,現在中央政府向全社會招兵買馬,訓練新式軍隊,這明擺著是過河拆橋,不把武士放在眼裡嗎!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西鄉的動靜鬧得越來越大,從壟斷地方行政機構的職位,到劫奪地方軍火庫的物資,直到默許黨羽捏造東京方面謀殺自己的假新聞。

東京方面豈能無動於衷?木戶孝允、山縣有朋等面對西鄉的挑釁,也開始有計劃的動員軍隊,同時派人偵查鹿兒島一帶的動向。而這也更給了西鄉的支持者反叛的藉口。


04

終於,在1877年的二月,集結在西向身邊的武士擁戴他為"征討大將軍",並決計向東京進軍,推翻現政府,恢復武士的特權地位,然後大張旗鼓進軍朝鮮。

西鄉手下的反政府軍,有三萬多人,但是槍炮彈藥有限,多以冷兵器為主,這倒也符合他們"傳統衛道者"的自我定位。可是,在攻打熊本堅城上,他們的自負,讓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大量武士倒在了政府軍密集火網之下,而由於缺乏攻堅的重炮,西鄉只能默默看著自己的親信變成炮灰。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就在西鄉的前鋒受阻於熊本,無法靠近東京時,大批日本新市陸軍在海軍艦艇的配合下,迂迴到了西鄉的前沿陣地後方,給予其痛擊。不得已,武士大軍只能收縮防線,同時迎戰熊本和來援的政府軍。

東京方面投入的部隊,超過了六萬人,而且還有海軍助戰,移動快捷,而西鄉的部隊雖然輕裝簡便,可是普遍缺乏正規戰的訓練,幾乎一觸即潰,在對手的頻繁攻擊下,曾經聲勢浩大的攻打熊本的野戰部隊,頃刻間變成了西鄉和五百多個亡命之徒。他們拼死殺開一條血路,狼狽竄回了鹿兒島的老巢——城山。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05

大久保等深知兵貴神速,不可放虎歸山,所以催促政府軍方面跟蹤而至,大久保等為表現自己的大度,勸西鄉投降,可是並未得到回應,雙方在1877年秋,於城山附近展開了最後的決戰。面對政府軍有節奏的衝擊,武士的血肉之軀,根本不堪一擊。對武士刀的信仰,在槍林彈雨中化為烏有。眼看著黑壓壓的政府軍襲來,西鄉不願受辱,命令部下從背後用刀穿透自己,並割下了首級。至於他那"忠誠"的下屬,也很快隨他而去。城山之戰與之前熊本縣附近的激戰,徹底消滅了武士階層的保守勢力,從此,接受西化軍事訓練的平民階層開始大量進入軍隊,扮演了日本高層侵略亞洲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爪牙角色。

一百多年後,一位美國導演有感於這段壯烈的歷史,拍攝了電影《最後的武士》,其中,這位日本傳統的旁觀者,將西方中世紀的騎士精神與西南戰爭中戰死的日本武士融為一體,稱讚其忠實於信仰的一面,而對於指導西化改革的天皇政府,則嗤之以鼻。這樣一種獨特的視角,也更讓西鄉隆盛,由一個目光狹隘的藩閥,變成了日本傳統的代表人物。而那些完全出於私慾的權力鬥爭,則被掩蓋下去。

武士時代的落幕:西鄉隆盛與日本西南戰爭

(《最後的武士》劇照)

持續千年的武士時代就此謝幕,一個時代已經結束,而另一個時代,還未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