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学艺术的若无实力,认识谁都无用,你是否认同此说,道理何在?

领袖诗人卢伟宗


这个提问比较笼统,这个“有用",是指出名?还是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指作者获得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文学艺术是要拿出来让别人看,让别人欣赏的,所以,当然了,最终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前途命运靠的是作品的本身,这些例子在古今中外曾见不穷。有些作家(作品)在当时因为社会地位等等原因,知名度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出光芒,比如《红楼梦》,原来一度是禁书的,没有多少人能看到,但是它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散发出万丈光芒!我们又看到,在五六十年代有一批当时非常有名的长篇小说,比如《金光大道》《暴风骤雨》等,到现在己经是很少人再看的了。第二方面,是社会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一个作家(作品)起到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在唐代,许多诗人到京城长安向当时的当权的人物呈上作品,求得他们的鼓吹和提携。反过来,当权的人物又可以影响到当时的文坛,比如北宋的权臣蔡京,在位的时候,他的文章和他的书法都被当时文人争当吹捧,模仿学习,但是到现在,他的影响力和同时代一度受打压的苏东坡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了!所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容易为社会所知,认可;而社会地位很低,则一下子很难为人所知。再比如林散之,一直到60多岁,还是一个小县城里默默无闻的文士,因偶然一个机会参加中日的一个书法展览,而受到当时的书坛权威启功、赵朴初等人激赏,从而一举成名,后来更是被推到“当代草圣”的宝座。特别是现在社会,是网络的一个社会,各种信息非常庞杂,汗牛充栋,要成功推出去,需要有一定的平台,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人脉,一定的推手等等,我们看到文学作品也好,其他艺术作品也好,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在评价体系里面有一定的关系,往往容易出彩,虽然说可能在众人看来水平不是很好。所以说我们搞文学艺术的,当然要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水平,以作品说话,但是也要完善我们个人的综合素养,要像巜红楼梦》里面所说的二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使文学艺术才情再高,也要对人情世态有一个成熟的体察,一个成熟的处理方式,特别是要摈弃文人往往自命清高,十分个性,过于自我,不谙世事等通病,要不肯定会受到很多磨难,对事业影响很大,这需要我们时常警惕之!


文仰山人


搞文学艺术的人若无实力,认识谁都没用,这句话我赞同。

搞文学艺术的,其实就好比做饭炒菜,怎么说呢?就是你的东西是要给大众尝的,不像看颜值,看着好看就可以,它最终是得看它的“味道”香不香。

打比方说啊,两个人摆擂台比试,竞争一个主厨的位置,一个呢,实力强劲,闽菜、川菜、湘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徽菜,无所不精,无所不会。我们称他为A先生。而另一个呢,半吊子,都会一点,不精,但他认识这饭店的老板,铁哥们,我们称他为B先生。

评委呢?自然是大众,因为要人掏腰包来吃饭啊。你说说,长时间的比试以后,谁做主厨?


禾火鑫


我赞同此说。

在这个波涛汹涌的经济时代,文学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变相的商品,而读者才是真正的用户和上帝。公开发表的作品更应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方能大浪淘沙始得金。

文学艺术创作者要端正创作态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已负责对作品负责,更要对读者负责,还要对时代和历史负责。这就要求你的作品要以质取胜,以情动人。失去了观众的作品就如同无根之苗无水之鱼一样不久就会枯萎。

文学艺术创作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而薄发,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即使你因为认识某个编辑或主编勉强发表了一些作品,也终究经受不住时代的考验,就象墙上芦苇一样最终也摆脱不了被历史抛弃的命运,因为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揉不进半粒砂砾。

在此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莫言的新作《诗人金希普》,或许你能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2020.3.22夜郑冠清写于山居斋。


山居斋主


因为文学艺术最终面对的是大众,所以如果没有实力,无论被吹嘘的多厉害,大家不认可,都是无源之水,迟早凉凉。

不过如果是同样有实力的两个人,一个被媒体海量曝光,一个默默无名,那么认识人的那个人会被人熟知,而默默无名的人最终可能只会小有名气。

就像有些名人,随便写本书都会火,如果质量好一些,很快就能成为经典。而有些伟大的作品,作者去世后才被人发掘。甚至可能有些的优秀作品,永远都籍籍无名、埋没在浩浩书海中不见天日。


风和之舞


认同。打铁还需自身硬。


悬葫庐悬葫居士


不完全是。首先要有一定的天赋。要博学多才,吃苦努力,离不开名师指点。


丑八怪周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圈子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也与自身努力有关,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氛围当然也可以搞文学艺术但是,如同梵高一样,要经历的磨难太多了。如果你资源很好,有不少作品直接就可以开画展或者出书。

有些东西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异。


蛰伏舵手芦钰


这个是必然的,因为是要拿给大众看,大众评判的东西。

若无实力,肯定也拿不出好作品,一切关系无用,即便出品一部三脚猫作品,大众不买账,关系又有何用,若勉强动用关系,只怕把关系也给拖累了。

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搞文学艺术,最好还是先把自己作品关把好,作品好了,人人看好,你可能是别人的关系。

但作品搞不好,一切等于没关系。


默玄吟雷


文以载道,艺术展现和传播美。文学艺术是面向大众的。如果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认识个别名人是没有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桃核77


我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文学艺术靠的是能力,和实际水平,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而认识人多,只是代表本人的社交能力,与文学艺术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