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醫話:“痛經”辨證治療的體會

婦女獨特的疾病主要分佈在經、帶、胎、產方面,其中痛經是一個很常見的病症,在治療上西醫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幸福醫話:“痛經”辨證治療的體會


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多發生於月經初潮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年輕婦女;

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宮頸粘連性狹窄等引起的痛經,多發生於生育期婦女。

中醫方面,祖國醫學將痛經亦稱“血痔”,又名“月水來腹痛”“經行腹痛”“經期腹痛”“經痛”等。

本病最早記載於張仲景《金匱要略》:“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至隋《諸病源候論》,對本病的病因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書中曰:“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傷衝任之脈。”可見週期性小腹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目前中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分型治療,諸如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溼熱蘊結、肝腎虧虛、氣血虛弱等,均有較好的療效,但此病病因複雜,容易反覆。

用上述方法很不好掌握,且分型繁雜。

經過多年實踐,我在臨床上,覺得可以化繁為簡,抓住虛實寒熱四個字就行。治療大多數一般性的痛經足夠了,且簡單易行。

施治主要是兩個方子:平時調理以溫經湯為主;經前經期調理以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再加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和當歸芍藥散是醫聖張仲景治療婦人少腹疼痛和癥瘕的效方。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藥五味藥組成。是祛瘀化癥之劑,仲景用來治療妊娠腹中癥塊所致之經血漏下不止。

當歸芍藥散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朮、澤瀉六味藥組成。

仲景用來治“婦人腹中諸疾痛”,是治療痛經肝鬱脾虛、血滯溼鬱的代表方劑。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曰:“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則通暢血脈,癰瘍不生,消痰養胃,明目生津。”

山西已故名醫趙明銳在臨床上反覆試驗,此二方中不論單用哪一個方劑,所治婦女月經、妊娠等病證,都有一定的療效,但也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如將兩個方劑合併起來使用,療效既高,治療範圍又為廣泛。以此複方可以療由寒凝血滯溼阻血行所引起的多種婦科病證。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合用,藥效更為完整。

方中以桂枝溫陽通血脈,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當歸活血養血,川芎理氣行血,白芍調營養陰,上藥合用可活血化瘀,疏通血脈;

茯苓、澤瀉能利水滲溼,白朮補脾助中氣。

本方瀉中寓補,活化血瘀而不傷正。

事實確實如此,我早年在臨床也感覺單用某一方,總是顯得單薄不如合二為一,效果更好。

在治痛經時我喜歡再加入失笑散更為周全。

以這個混合方為主,治療痛經寒者加艾葉小茴,熱者加牡丹皮梔子,氣滯者加烏藥香附,血實者加紅藤雞血藤,虛者加菟絲子鹿角霜阿膠等,基本上治療痛經一症就差不多了。

下面引用一則醫話和我的病案以說明之。

【病案1】北京名醫張炳厚回憶,婦科經行腹痛,臨床最為多見,病因病機複雜,施治甚為棘手,往往效不從心,遂請教於劉渡舟老師。

師曰:“欲治此病,先明其理,把握其證。頭緒雖繁,而關鍵在於明辨虛實。大致經前腹痛為實,經後腹痛為虛,但以實證為多見,無非氣滯血瘀耳。而氣滯者必脹,血瘀則痛甚,先脹後痛乃氣滯其血,先痛後脹為血凝礙氣,不可不細辨之。

前者宜用“加味烏藥散”(烏藥,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檳榔,甘草。主治經前腹痛偏腹脹者,為氣滯所致。)

後者宜用本事“琥珀散”(三稜,莪術,赤芍,當歸,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官桂,烏藥,延胡索。主治經前腹痛,痛過於脹者,為血瘀凝結不行所致。)

二方皆出《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餘驗證多年,其效甚優,汝可一試。”

筆者聆聽教導,茅塞頓開,如獲至寶,連夜攻讀,以待臨證一用。

翌日恰遇一青年婦女,症見月經衍期,色紫有塊,腹痛甚於脹,舌邊有紫斑,苔薄白,脈弦細,即以血凝礙氣斷之,投以本事琥珀散3劑,以為藥證合拍,必捷效。不料治與願違。

翌晨,患者持藥來找,言藥後腹痛反劇,徹夜未眠。吾迷惑不解,乃請劉老會診。

診畢,劉老見我套用“琥珀散”視我而笑:“不聞明代杜士燮有這樣兩句話:持以索貌者不能得其腠理,而按方以索病者不能神其變通。汝犯此弊也!

汝只知其痛多為氣滯血瘀,不知尚有寒熱之辨。此人六脈沉遲,腹痛且涼,痛時須熱水袋敷之為快,故雖為血瘀氣滯,而起因在寒,故須溫經散寒為主,活血行氣佐之可也。”汝用“琥珀散”,亦非絕對不可,但必須加入溫熱藥,方有建樹。

遂於原方去生地黃,加肉桂6g,乾薑、附子各10g。囑患者立即煎服,且忌生冷,避寒涼藥後定來複診,以觀其效。

患者服後曰:藥後血塊頓時大減,腹脹痛瘥。吾詢問:汝既往是否僅在經初有血塊,腹痛?

答曰:既往腹痛,血塊貫於始終,且痛勢遞增。可見,效屬藥功,惟經期腹痛遞增,冥思費解。又求教吾師,師曰:血愈去,陽愈虛,寒愈甚,血凝固也。聞後,心悅誠服。

【病案2】藏某,女,22歲,某重點大學在校生,患痛經多年,某母為西醫生,為此,攜其看遍本市著名西醫婦科,各種鎮痛藥用遍,還是治癒不了。

又尋訪老中醫治療亦不效,所服方藥不詳,經人介紹求治於吾。

此人中等偏上身高,面白稍胖,舌診質淡苔薄白,脈浮大無力,尺尤顯不足。自述,每次來月經都是痛得死去活來,抱腹號啕,恨不得跳樓一死了之。經血少,略黑,平時愛吃冰激凌,飲食二便正常。辨證為子宮虛寒。月經淨後開始服溫經湯加鹿角霜淫羊藿,月經前1周開始服下列方子。

處方:桂枝15g 肉桂10g 茯苓12g 桃仁12g 牡丹皮10g 赤芍15g 當歸15g 川芎12g 澤瀉18g 白朮12g 艾葉15g 小茴香10g 乾薑10g 蒲黃15g 五靈脂15g 雞血藤30g 吳茱萸10g 生薑10片 紅糖30g

水煎,服至經淨。

來經當天加服獨一味膠囊。服後第一個月,月經來時,腹痛大減,已能忍受,女孩高興不已。

第二個月,再來月經已不痛了。第三個月歸於正常,痊癒。停服上述之藥,以成藥坤寶丸善後,追訪未再復發。

按:此案即是根據上述認識來治療的,平時治本,溫經湯;

痛時治標,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失笑散,再結合病機,虛實寒熱加減用藥,治療痛經一般是不困難的。

關鍵在於把住主方,萬變不離其宗,靈活加減,治病易耳!


幸福醫話:“痛經”辨證治療的體會

【本文由“幸福中醫文化”新媒體獨家出品,作者王幸福(網名古道瘦馬),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中方藥及用量僅做參考,請在醫師指導下遣方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