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掃除疫情下的心理陰霾

疫情期間,中央及各省市政府對新冠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一線工作人員、困難群眾等群體心理援助高度重視,發佈了多項心理援助的政策與措施,要求持續做好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和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心理衛生機構、精神衛生中心以及心理諮詢和治療從業人員紛紛響應號召,為心理援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音樂治療領域包括音樂治療學會、音樂治療行業機構、院校以及音樂治療師作為心理救援隊伍的重要力量,通過音樂治療技術服務於各類有心理援助需求的群體。音樂治療師以“音樂自我照顧”“音樂放鬆”“耳蟲技術”“音樂同步再加工技術”“音樂想象”“音樂安全島”“音樂減壓小程序”“背景音樂”等技術對新冠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和家屬開展遠程心理疏導,為方艙醫院和一線醫院提供音樂減壓方案,同時活躍在公眾號、電臺、網絡課堂上,對民眾進行相關的知識宣傳教育,築牢抗擊疫情的心理防線。

利用學科優勢,心理衛生機構專家積極宣傳推廣音樂治療技術。由於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大、與世隔絕,且頻繁面臨生死考驗,容易出現緊張或憂慮情緒,但是從隔離要求來說,很難深入一線與醫護人員面對面進行干預,因此音樂治療在心理援助中有很強的優勢,形式和時間都比較靈活,可以以環境音樂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遠程的形式進行,還可以遠程教授他們如何用音樂調節情緒等,從而達到幫助醫護人員調整心身狀態、更好地投入患者救治工作的目的。面對疫情,北京回龍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安定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四川省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遼寧盛京醫院等多家醫院與心理機構的援助團隊參與了一線的音樂心理援助和相關知識科普,組織音樂治療專業人員積極參與遠程及一線心理援助。

北京回龍觀醫院組建了一支心理救援醫療隊,赴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定點醫院佑安醫院開展心理救援醫療工作,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提供針對性強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減壓及放鬆方法,其中就包括音樂治療技術。北京回龍觀醫院非常重視音樂治療在心理援助中的作用,以“精密部署、科學干預、中西結合、精準抗疫”為主要指導精神,要求援助團隊在音樂與技術的選擇上重視個性化、中國文化背景、年齡、職業、性別等諸多因素,同時重視音樂治療技術的宣傳,分別在電臺、媒體和醫療機構進行知識科普,積極推廣音樂治療技術,在疫情期間對各類人員開展心理援助。這些醫院與心理機構的援助團隊或為一線人員直接提供治療服務,或者遠程提供音樂自我照顧清單,制定背景音樂、音樂減壓放鬆、音樂促進睡眠音頻,或者進行相關宣傳和科普。

利用人才優勢,高校音樂治療團隊積極開展音樂心理援助。疫情發生後,身處武漢的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中心教師林思思召集音樂治療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組建線上音樂治療志願者隊伍,召集到的25名音樂治療志願者分別來自廣東、河南、河北等地。同時,團隊還邀請北京安定醫院的音樂治療師趙鑫為志願者進行了專業培訓。1月31日,志願者團隊正式上線,為一線的醫護人員及家屬提供遠程音樂治療專業服務。志願者們發揮專業特長,主要採用生理心理社會模式,使用循證音樂治療實踐,分級對一線醫護人員進行音樂治療志願服務。干預主要分兩個層次:指導醫護人員利用音樂進行自我關懷、對醫護人員進行音樂陪伴。該設計操作性強,干預時間短,能夠在不打擾一線人員緊張工作的同時,及時地處理醫護人員的情緒問題,保證其心理健康。截至2月28日,志願者團隊微信諮詢量超過500次,醫護人員預約39人次(實際服務成功31人次) ,兒童預約79人次(實際服務55次) ,受到醫護人員及家人的關注和好評,實現了志願團隊服務的初心。

疫情期間,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萬瑛憑藉豐富的音樂治療經驗,第一時間找到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提供心理援助的著力點,帶領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實驗中心的老師和本碩生組成了16人音樂心理援助團隊,針對疫情中各類人員出現的心理問題,於2月1日開辦了音樂療愈電臺,並同步開通微信公眾號,向民眾發送減壓的音樂和方法。截至目前,團隊已完成兩個音樂減壓放鬆情緒包、兩個音樂助眠包、一個含有120首音樂的曲庫包(包括清晨音樂庫、午後音樂庫、傍晚曲庫) 。每類音樂包都按照不同人群的音樂喜好,分為民族、西方古典、輕音樂三個類型。

利用音樂治療行業委員會優勢,建設“音樂治療在線心理援助熱線平臺” 。疫情期間,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音樂治療師行業委員會建立了“音樂治療在線心理援助熱線平臺” 。項目依託於高效的“線上志願者運行平臺” ,為適應遠程治療的需要,平臺主要採用的音樂治療技術是改進版“耳蟲技術”“MER創傷治療技術”“音樂安全島”等。治療師通過遠程的引導,快速緩解來訪者的緊張、焦慮以及抑鬱情緒,從而緩解壓力、療愈創傷。到目前為止,該平臺已經進行了500人左右的線上音樂治療干預,後期又開發了線上團體,取得了良好效果,充分展現了音樂治療從業人員高度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同時也給行業展示了特殊情況下,通過結合網絡技術、項目管理、跨平臺合作等綜合性手段來實現遠程音樂心理援助的技術突破,給抗疫前線的受眾帶去春風般的關懷。

利用音樂治療技術的靈活性,音樂治療師提供多種形式的心理救援。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張刃通過網絡微課的形式疏導民眾疫情恐慌心理,並對疫區醫護人員進行了音樂治療技術的指導。“樂想——居家音樂自我照顧行動”是“唱想音樂治療工作室”和“樂在創造性藝術教育工作室”共同發起的抗疫公益項目,專注於音樂治療、舞蹈治療等多種創造性藝術治療方式的推廣及應用。該行動對由疫情引發的負面影響、心理應激和情緒反應的成人群體提供線上音樂心理支持,主要以居家音樂自我照顧為核心概念,通過第一階段線上音樂自我照顧的倡導和練習和第二階段線上/線下團體的音樂心理支持,幫助受眾習得音樂自我照顧方法,並轉介給家人以及社區其他有需要的人,讓更多人通過音樂更好地照顧自己的情緒。

在這次與新型冠狀病毒展開的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音樂治療領域的團體組織、音樂治療師利用多種技術,為不同人群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展現了音樂治療的科學性和在重大危機事件中心理干預的優勢,也體現了音樂治療從業者的敬業、奉獻、敢於擔當的精神風貌。(作者:尹譽霏 劉明明 萬瑛 趙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