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農家樂老闆,山區農家樂坐上“過山車”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史曉露)倒油,放蔥薑蒜爆香,再倒入雞塊翻炒……3月22日中午,巴中市恩陽區下八廟鎮萬壽村,顧氏農家院傳來柴火雞的香味。

這是疫情後農家樂迎來的第一單生意,44歲的老闆顧文禮站在灶臺邊,動作麻利,如果不仔細觀察,沒人看得出他的雙手只有三根完整的指頭。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3/200323211342426000149903.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顧文禮不是廚師,只是眼下資金緊張,他還不敢把廚師叫回來,只能親自上灶。農家樂歇業快2個月,直到3月21日晚,他才接到第一個訂單。而往年的二三月份,生意最忙,連小院前的村道路上,“小汽車都是停滿了的”。

家裡有了生意,一家人興致勃勃,早上6點過就起床準備,母親還特意去山上摘了野菜。可是在這個桃花盛開,柳色青青的週末,顧文禮一家卻只等來了這一桌客人。

從2017年起,顧文禮一家的生活就和農家樂牢牢綁在一起。然而,搭上鄉村旅遊的快車後,他家的生活並沒有順風順水,反而像坐上了過山車。他曾站在聚光燈下備受矚目,又一瞬間急轉而下跌入危機,在這場疫情中,一家人還能逆風上揚嗎?

从贫困户到农家乐老板,山区农家乐坐上“过山车”

搭上扶貧快車

時光回溯至2014年,那時顧文禮一家還被稱為“村裡最大的貧困戶”。哥哥有輕度智障,父母年事已高患有疾病,他的雙手有先天性肢殘,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家人住在土坯房裡,守著幾畝薄地過日子。生活窮困,妻子在結婚10年後跟他離了婚,還帶走了小女兒,他則獨自撫養著一個兒子。

直到2014年,生活才有了轉機。由於享受到脫貧攻堅和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在基本不需要自己花錢的情況下,2016年冬天,一家人住進了近200平方米的樓房。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3/20032321141918300014990A.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希望也在小山村裡萌發。萬壽村曾是個貧困村,2014年,常年在外打拼的張雲生返鄉創業,在村裡流轉土地,發展果蔬業,打造旅遊景區。

彼時的鄉村旅遊業如火如荼,在村幹部的建議下,顧文禮向銀行申請了3.5萬元貸款,又找親戚朋友借了20多萬元,在村裡辦起農家樂。

在這片農家小院裡,他傾注了所有心血。從村道路進入小院,會經過一條石階,他在小路兩旁栽滿了各種花卉苗木。冬天可以賞梅,春天有桃花和玉蘭花開,夏日有薔薇和玫瑰吐露芬芳,秋天來了,枝頭上綴滿三角梅,還能聞到丹桂飄香。更讓顧文禮滿意的是,小院位於村道口,依山傍水,面朝荷塘,他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向客人們推薦——“這裡是萬壽村最佳的荷花觀景臺”。

从贫困户到农家乐老板,山区农家乐坐上“过山车”

人生的高光時刻

2018年2月,萬壽村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昔日貧困村變身旅遊勝地,媒體蜂擁而至,顧文禮作為脫貧代表,也站到了聚光燈下。

“那個時候確實火爆,媒體報道後影響很大,老百姓對這裡也有新奇感。”顧文禮說,除了周邊城市的遊客,還有從河南、安徽等地趕過來的,“好多人都是在網上看到的新聞,專門找到我家的。”

2018年春天,他還接到了旅遊團的電話,有兩次對方稱有100多人入住。顧文禮又喜又急,家裡只有四個客房,整個景區雖有8家農家樂,但總床位也不超過50個。他趕緊到村民家裡,挨家挨戶找房子,讓村民把房間騰挪出來、打掃乾淨。遇到不願意接待的,他就先把錢墊付給村民,“在村民家住一晚是80元。”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3/20032321145172000014990D.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餐飲接待能力也有限。客人來後,點名要吃壩壩宴、十大碗,可他家裡只有10張桌子,場地也不夠。他便在鄰居的院壩裡支起桌子,一張張排開。

張雲生也在景區內經營著一家巴山民宿,他回憶2018年最火爆的場面,“勞動節那天,車從村裡一直堵到了萬壽村山下。好多人在景區吃不上飯,要跑到鎮上吃。”

2018年,顧文禮的農家樂有20多萬元的利潤。不過,火爆背後卻隱隱藏著危機。“客人對我們這裡的風景、氣候評價很高,但是景區內沒有一點遊樂項目,待不住。”

从贫困户到农家乐老板,山区农家乐坐上“过山车”

#SplitPageHere#

危機之下玩轉抖音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農家樂的生意大不如前,“一個月進賬不到一萬元,入不敷出,發工資都很吃力。”顧文禮坦言,“廚師的工資是7000元/月,還有前臺和配菜師傅,上半年的收入基本都用在下半年養店了,全年利潤不足10萬元。”

景區淡旺季明顯讓其他業主也深有體會。“1月到4月中旬是旺季,春節期間的收入要佔到全年的30%,夏季天氣變熱後,除了節假日,平時人流量很少。”張雲生坦言,這幾年遊客增長緩慢,2019年他家的餐飲收入也比2018年減少40多萬元。

形勢急轉而下,有人建議顧文禮通過抖音營銷。隨後,他便開始學習如何拍視頻吸引粉絲。“肢體語言誇張一點的,最吸引人。拍攝美景、唱歌、搞笑的視頻,點贊比較多。”在他的抖音號上,有越來越多以農家樂為背景,動作誇張,並配以廣場舞或抖音神曲的視頻。在一條視頻中,他拿起掃把當話筒唱歌,手臂大幅擺動,而在另一條視頻裡,他穿著西褲和白襯衣,在地裡推耕土機,收到了1312個點贊和62條評論,有網友在下面留言“你為了拍抖音,挖地三尺,精神過關”。

如今顧文禮已積累了2256個粉絲,“去年有幾個客人過來吃飯,說是在抖音上看到的我。他們說幫我宣傳,我還給他們打了5折。”

可是生意並沒有多大起色。他和其他業主都明白,問題的癥結主要還在景區。

景區內業態單一,除了看山水,“沒有多少可耍的。”顧文禮說。

配套也是個短板。去年,景區內的民宿和農家樂增加到11家,但床位連50個都不夠,“旅行社來了住不下,散客來了住不完。”張雲生坦言。

還有農家樂老闆提出,“這麼大一個景區,只有2個旅遊廁所。夏季天氣太熱,路上連歇腳、遮陰的地方也沒有。”

景區管理也存在問題。“路燈壞了不少,但一直沒有人來修,晚上黑燈瞎火。”“園區的公路沒有分流,人在走,車也在跑,提過很多次,都沒有改進。”有老闆抱怨道。

由於管理不善,去年,景區還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警告處罰。

整改迫在眉睫。除了對景區加緊提升外,2019年,鎮上還專門組織業主到外地考察學習,在全國有名的鄉村旅遊示範村——陝西省禮泉縣袁家村參觀時,顧文禮感嘆,自己像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他們那兒吃喝玩樂什麼都有,一條街上至少有上百家小吃店,每一家都不同,很有特色。我們這兒呢,還在初級階段。”

取經回來,一群人準備重振旗鼓。新建旅遊廁所率先啟動,豐富旅遊項目也被提上日程。

去年底,村民龔仲金和弟弟開辦的兒童遊樂園準備就緒,只等春節開張營業;張雲生繼續在村裡完善產業,等到正月,遊客可以入園採摘草莓,還有篝火晚會、燒烤、露營等活動;顧文禮決定提升服務品質,春節前他採購了2萬多元食材,備好了200多斤豬牛羊肉……

疫情突然來襲,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但顧文禮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最近,他常常對著自家小院錄上一段視頻發到抖音上,並配上文字:“我家的花兒開了,再等段時間有花香飄滿院”“今天陽光明媚,萬壽養生谷顧氏農家樂歡迎大家來踏青賞花玩水”……

从贫困户到农家乐老板,山区农家乐坐上“过山车”

上灶掌勺迎接變局

最近,景區的其他農家樂都開門營業了,但顧文禮仍然沒請廚師,接到訂單他就自己張羅,雖然手有殘疾,但殺雞切肉、上灶掌勺都越來越順手。母親則幫忙洗菜做飯,兒子端茶倒水,都能當他的幫手。家裡養著土雞,地裡有時令蔬菜,也不需要花錢。

“客人吃了我燒的柴火雞,都說味道巴適。”顧文禮對自己的廚藝也越來越有信心。

他把做飯的視頻發到抖音上,有人給他留言“老同學,現在親自開始弄了,你不是老闆嗎?”但更多人在抖音上給他點贊。

有人跟他開玩笑,“天天搞好吃的,我來都不接待。”他立馬回覆一個笑臉,“現在可以接待了,歡迎你的到來。”

最近他的生活充滿苦澀,創業之初他向幾個親戚朋友借的錢馬上就要到期了,催他還款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現在還差著10多萬元,人都是講誠信的,我一定想辦法還上。”

聽說他資金困難,有幫扶幹部建議他申請返鄉創業貸款,“貸款可以免息,我們可以幫忙把資料交上去,但還需要銀行評估。”下八廟鎮鎮長李勇說。

“現在只希望貸款能夠儘快批下來,手上有錢了,就敢請人了。”他也琢磨著,是否應該找個合夥人來適應新的變化?面對當前局面,是不是該大膽點,乾脆嘗試新的轉型?

專家支招:

省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郭曉鳴:警惕鄉村旅遊業過度化發展,農戶應建立多元的收入結構

目前,全國都存在鄉村旅遊業同質化明顯、農家樂高負債、景區沒人來的問題。一些地區的鄉村旅遊需求被放大了,從而出現景區先熱後冷、迅速降溫的現象。要警惕鄉村旅遊的過度化發展,如果大量的農民把錢投入進來,比種植業的風險還要大很多。

面對鄉村旅遊景區客流不穩定的問題,可以通過豐富業態、注入更多原汁原味的鄉村元素來改善狀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發展方向上進行深度拓展。

鄉村旅遊不只是農家樂這種形式,也不只是遊山玩水、吃吃喝喝、打打麻將。政府需要把要素配置的改革激活,讓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房制度改革為鄉村旅遊升級版的發展提供條件。通過改革的深化,讓城市人進入鄉村,把鄉村變為生活、養老的新空間,從而為鄉村旅遊賦予新的內涵。

此外,不要高估鄉村旅遊給農民增收的能力。現在特別擔心的是,所有做鄉村旅遊業、搞農家樂的農民都是開著門等客人來,如果沒有客人來就死路一條,這是最危險的。

對於農戶來說,應該有多元的收入結構,保持住種養業的基本收入,這樣才能抵禦客流量不穩定、甚至下降的風險。

如果農戶有新的項目資金,不要盲目擴大鄉村旅遊的規模,可以尋找新的種養業項目來平衡收入。鄉村旅遊發展得好,也會帶動農產品價格同步上漲,催生“後備箱經濟”。

政府在扶貧方面,需要對農戶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技能提升培訓,讓他們在具備能力的情況下再進入這個行業。隨著景區恢復,政府也可以在組織遊客方面給予支持,幫助農戶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