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改革、鄉村振興,富人熱衷的“農家樂”何去何從?

從空間上,中國休閒農業將會從村級休閒農業向鄉鎮級休閒農業產業帶觀光帶升級發展,從縣域休閒農業向跨區域休閒農業升級跨越。

從品質上,中國休閒農業將會在鄉村景觀化、業態多樣化、項目創意化、佈局集群化、投資多元化、營銷信息化、企業品牌化上進行精細化升級,並向縱深持續發展。

農業改革、鄉村振興,富人熱衷的“農家樂”何去何從?

農家樂的升級方向

好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說“休閒農業”是一件服務市民、富裕農民的事兒。特別是在農家樂蓬勃發展的那個時期,此話更是深入人心。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關於休閒農業未來升級方向的事兒,也要從農家樂開始說起。

四川郫縣的農科村位於成都西北方向,成都與都江堰之間,距離成都有大約25公里。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裡離成都不近也不遠,正是我國第一家農家樂發源地。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何這裡偏偏會成為我國農家樂最早誕生的地方。

1982年前的農科村,人口僅280人,土地也只有300畝,在當時數以百萬計的自然村落中,其無疑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村莊。也正是那一年,農科村發生了一件大事,由小崗村颳起的“分田到戶”之風終於吹到了這裡,全村實現了土地承包到戶。

這對地地道道的農民徐紀元來說,註定是個不平凡的開始。之前只有三十歲出頭的他跟村裡所有人一樣,在生產小隊裡種雜交稻,除此之外,他還在自家一塊很小的自留地上種植花木。

現在有了自己的土地,想種啥自己可以說了算,於是看著城裡剛剛興起的花木市場,他下了個決定,將承包下來的土地種上了花卉。正是這個決定,使得他在第二年成了村裡的“萬元戶”。

已經六十多歲的宗竹林雖識字不多,如今見多識廣的他卻已當了十幾年的村黨支部書記,而當時他也是村裡通過搞綠化園藝富起來的農民之一。幾乎和徐紀元一樣,通過在田埂上插栽萬年青、黃楊等苗木,他收穫了比水稻高几倍的收入。

到了1984年後,人數並不多的農科村專門做苗木的農民竟超過了十幾戶。由於形成了規模,且苗木移栽後成活率高,價格也合理,於是這裡很快就吸引了各地苗木客商來坐地收購。不少客商為了能使得價格更低,能有一個穩定的貨源地,來到這裡後經常一住就是十幾天。有的客商為了與當地苗農搞好關係,一年經常往來這裡好幾回。

很多客商不好意思總在人家白吃白住,於是臨走時總是千方百計地留下些額外費用,以答謝主人的盛情。其實對淳樸的農民來說,遠來的朋友都是客,又怎好意思收客人吃住的錢,面對客商們非給不可,只得欣喜又很難為情地收下。

這些額外收入並沒有讓當地農民意識到,除了生產加工苗木外,另一個賺錢機會的降臨。只有徐紀元跟著感覺走,誤打誤撞進了一個當時連他自己也說不清的新行業——農家樂。

1994年時,隨著花木經營規模逐年增大,客人逐漸增多,徐紀元自家院裡已經無法容納每天絡繹不絕的大批客人。於是硬撐了一年後,他在自家民居右側新建起了一幢兩層小樓。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徐家大院更是新建了廚房、餐廳、多媒體會議廳,廚師、服務員也達到了30多人,而原先僅3畝地的庭院,現在竟漸漸擴建成了一座佔地20畝的大宅院,這座四星級鄉村餐廳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

現在的農科村不僅完美實現了一、二、三產的有機結合,更為其他具有類似資源條件的鄉村指明瞭發展的方向。為了打造當地以農科村為核心景區的縣級區域鄉村旅遊產業區,縣裡和鎮上從整體規劃、基礎設施、服務技能、人員著裝等各個方面,都給予了農科村大力指導和物質扶持。如今,農科村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即實現由單一的農家旅遊向度假旅遊轉型發展。

通過農科村的故事,我們發現最有活力和持久力的農家樂,背後一定要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實業作為支撐,這樣才不會因為客人的多少犯愁,甚至急功近利。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家庭為單位的農家樂經營者後續深度化服務升級,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正所謂,兜裡有錢,辦事不難。

對於那些以村為單位,鬆散式發展的農家樂,未來的升級方向是村級農家樂,即以村為單位,做統一內部精細管理、資源整合、整體規劃,並以單個村為品牌進行對外宣傳,強化村品牌,搶佔目標休閒者的心智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