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電視劇《完美關係》中斯黛拉和葉東烈

熱播劇《完美關係》剛剛收官,整部劇我都處於對女主江達琳的瑪麗蘇人設,以及女主和男主衛哲強行組CP的無力吐槽中度過,卻意外在副CP上磕到了糖:斯黛拉和其男友葉東烈。

斯黛拉是一位36歲事業有成的女性,本來有一位看起來對她照顧有加,背地裡卻出軌的前夫,談離婚時還不依不饒,把斯黛拉折騰的夠嗆,就在這時,她被24歲的葉東烈追求、打動,在一起。

大齡、單身、女性,雖然斯黛拉有錢有事業,但是這幾個標籤一貼,從大眾傳統眼光看,與“剩女”無異。

電視劇給斯黛拉配的是一位年輕小鮮肉葉東烈。這由此想到了《下一站是幸福》中的賀繁星。

32歲、單身,甚至還沒戀愛過,公司行政總監,跟斯黛拉標配類似,電視劇給賀繁星匹配的是比她小十歲的陽光帥氣的小鮮肉元宋。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中賀繁星和元宋

大齡女青年VS年輕小鮮肉

這樣的搭配,讓大家體會到了蕭亞軒的快樂。

但其實,“蕭亞軒式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與比自己年輕許多歲的男生談戀愛就可以被單獨歸類?樂於窺探“蕭亞軒式快樂”的人誰不是帶著有色眼鏡呢?

熒幕上關於這樣搭配的電視劇作品越來越多,往前歸溯,我能想到的是2009年的敗犬女王,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的“三高”女強人——33歲的單無雙六年前遭到未婚夫的突然拋棄而對愛情失去信心,成為了一隻嫁不出的“敗犬”,卻遇見了一位25歲的男生盧卡斯。當年這部電視劇在一眾青春偶像劇中脫穎而出,獨具一格,並帶火了“敗犬”這詞。

“敗犬”是日語的引伸詞,其意為“失敗得如喪家之犬”,即,非常失敗,非常失落,非常頹廢。“敗犬女王”與“剩女”一個意思,都是很失敗的女性啊。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電視劇《敗犬女王》

影視作品出現越來越多的大齡女青年與年輕小鮮肉的搭配。其實,我一點也不是反對有年齡差距的戀愛,相反的,我認為愛情不分年齡。

我關注的點在於,但是為什麼目光總是聚焦在女生年齡比男生大?而反過來,大家似乎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

難道大齡單身女士,就一定要有一位年輕小鮮肉來配,才能彰顯她的價值?無論品質是否高尚、思想是否成熟、性情是否和善、事業是否成功、視野是否開闊,女生,只要沒結婚、一個人,她就是失敗的。

這體現出的本質內涵是:結婚是女性價值體現的唯一標準。

這不是僅存在於影視作品中。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王鷗和工作室小夥伴一起吃飯聊天,小夥伴全員單身,都是30+甚至35+,王鷗老闆急的直接在節目裡幫她們找對象。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王鷗和其工作室小夥伴

這段時間有個紀錄片很火:《剩女》,以色列導演的作品,反映的是我們國內的現實。

裡面講了3個女孩,其中一個是34歲的單身女孩Mei,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是一家港企的律師。

高階學歷,職業光鮮,外表不錯,但她還沒結婚。

於是,她的人生被判了死刑。

Mei問,不結婚我是不是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姐姐回答,當然。

父親說“我賣血都想供你讀書,但不結婚不行”,Mei泣不成聲。

她提出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受過好的教育且尊重女性

牽線的人直接諷刺:你不美,你還老,你不要盲目自信。

她成了“剩女”。

一個“剩”字,完美詮釋了社會對這部分人的態度:是被挑剩下,是失敗的。

30歲,成了“剩”的分界線。

《安家》裡孫儷飾演的房似錦,29歲;

去年熱播劇《都挺好》裡姚晨飾演的蘇明玉,29歲;

《完美關係》裡佟麗婭飾演的江達琳,27歲。

這些角色都不到30歲,而30多歲的女性角色,只要是單身的,往往難逃“剩女”命運。

婚姻不是評判一位女生價值的標準,年齡更不是。

如董卿,真的不敢相信她已經47歲,春晚舞臺上落落大方,《朗讀者》上靜心聆聽,《中國詩詞大會》上學識涵養俱佳,《主持人大賽》上專業素質過硬、可親可敬。董卿美的沒有歲月感,獨立自主,博學多才,自信優雅。雖不知她現在是否依舊單身,但她收穫的成績,贏得的讚美,與婚姻無關,與另一半無關。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董卿


女生的個人價值,應該是她的修養、品質、性情、能力等很多很多,唯獨不應該是她找了什麼樣的男朋友,不應該是她有沒有在30歲以前結婚。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十年來新低。而各省市女性平均結婚年齡則為29.45-34.75,其中廣東省的女性平均結婚年齡最大,超過34歲,北京和江蘇的女性平均結婚年齡也接近34歲。雖然暫時沒有查到2019年的數據,但根據趨勢,平均結婚年齡只會越來越大。

小鮮肉不是剩女翻身的標配

越來越多的人女性選擇晚婚,雖然不乏房價高、就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導致的結婚成本高等原因外,根本原因還在於女性受教育情況越來越好,思想越來越多元,追求舒適、自由的生活方式。我的一位好友告訴我,結婚生子從來沒在她的人生規劃內,她也不是排斥結婚生子,而是認為,這不是必選項。

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養兒防老”的觀念越來越薄弱,不結婚、不生子也不再存有現實上的困難,整個社會在走向包容,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應該被更好的接受。

斯黛拉最後與葉東烈分了手,沒有優柔寡斷、沒有藕斷絲連,拿得起放得下。

這樣的她,不結婚又如何?30多歲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