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中国古代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孔儒思想便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随着宋代程朱理学的传播,儒家思想更是成为学子心中的“圣经”。如果在当时有人站出来公开质疑儒家学说,无疑是与全世界为敌。在这种背景之下,李贽首先站了出来。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李贽

明嘉靖六年(1527年),李贽出生于福建泉州。据说,李贽小时候便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不愿被传统儒学所束缚。李贽十二岁时,其他孩子还在私塾跟着先生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时候,李贽就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老农老圃论》,文中对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观点进行批评。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敢对“圣人”如此不敬,这要是长大了,怕是要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娘了。好在不少人都认为,李贽只是童言无忌,让家人好好教育一下,将来还是可以重新做人的。李贽的父亲看到这样的儿子,没有无脑的打骂,反而有一丝高兴,毕竟自己的儿子十二岁便可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天资聪颖,日后必大有作为。同时,又会担心李贽以后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为了让李贽走上正道,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二十六岁的李贽在父亲的催促下,考中举人。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科举必备“四书五经”

按照李贽的智商,考中举人的过程相当顺利,老父亲也很欣慰,自己的儿子终于要光宗耀祖了。一时亲戚朋友纷纷前来道贺。面对这么大的排场,李贽只是对道贺的人说了一句:“中举只不过是善于剽窃别人罢了,估计主考官都不懂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一时场面极其尴尬,原本热热闹闹的场面,瞬间变成了大眼瞪小眼的专场。

中举之后的李贽,没有继续参加科考,而是一直呆在家啃老,完成了家里蹲学业。但是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时常揭不开锅。终于,李贽在三十岁时,到河南辉县当了一个教谕(古代的正式老师),起码能够稍微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随后,又接连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知府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虽然云南这个地方有些偏远,但好歹也当了个地方最高长官,收入还算比较好。如果李贽老老实实地当好这个官,他和家人或许能够平平淡淡地度过美好的下半生。但是,坏就坏在,这个人,叫李贽。万历九年(1581年),刚刚上任不到三年的李知府辞官回家,借住在湖北黄冈的朋友耿定理家,开始专心搞自己的理论。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万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了,李贽带着全家定居麻城。在此期间,李贽写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并多次讲学,抨击时政。来听李贽讲学的,不只有男人,甚至很多女人也跑来听讲。这在当时很多女性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都来听李贽的讲学。一时,李贽的思想在当地大热。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焚书》

李贽的思想首先是对孔孟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的抨击,要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把朱熹作为自己的祖先,让百姓崇拜。李贽这一大胆的举动,说的严重点,就是侮辱先祖,是灭门的重罪。李贽却公开表示,所谓的“四书五经”,都只是后人刻意地吹捧,时代变了,这些东西不能作为不变的真理。对于人们常说的“重义忘利”,李贽更是不满。按照他的说法,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学者,只不过是借此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要一再的掩饰和否认呢?除此之外,李贽先后提出了以民为本、人人平等、婚姻自由、思想解放等进步思想,这些即使放在现代,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依然做的不够好。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朱熹

随着李贽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当时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和李贽谈论学术。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竤为他主持新书发布会;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李贽一住就是三个月;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亲自找到李贽,交流学习。李贽当时,绝对是大明朝最红的明星偶像。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但是俗话说的好,“人红是非多”,更何况李贽的思想学说对传统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看不惯李贽的人同样不少。这些人基本都是些传统老儒生,他们将李贽的思想视为“异端”、“邪说”,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倒是并不在乎,他毫不隐晦的表示,自己的著作就是“离经叛道之作”,你们这些老家伙不懂是你们的觉悟不够,以后谁是谁非后人说的算。

平民百姓的李贽,虽然站在真理的一方,但是面对有权有势的那帮老儒生,也没有任何办法。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在内阁首辅沈一贯的指使下,状告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逮捕,并将其著作焚毁。李贽此时已经七十六岁高龄,在狱中,他表现的非常坦然。“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对于生死,李贽已经看淡。他的一生,是与这个时代对抗的一生。他反对孔孟儒学,提倡功利主义;反对尊卑有序,追求人人平等;反对礼教束缚,提倡婚姻自由。这个时代,李贽是孤独的,他领先了大明朝四百年,却被世人当做异类。三月十五日,李贽以剃发为由,抢下理发师的剃刀,自刎而死,享年七十六岁。

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北京李贽墓

或许是出于统治阶级需要的原因,清人所修《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李贽竟没有一席之地,只在其朋友耿定理的兄长耿定向传中有简短的带过。统治者想要用这种方式,掩盖历史上的一位贤者,在他们眼中,李贽的存在会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幸运的是,虽然李贽的著作很多被焚毁,《明史》刻意忽略李贽的存在,但是民间有人私藏了李贽的相关著作,让我们后人看到。

“奇谈怪论”的李贽:病的是这个世界,吃药的却是我

李贽主要作品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将李贽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他这样评述李贽:“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过着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一个真正黑暗的时代,表现出来的一定是处处漂亮的场面;而真正光明的时代,我们听到的应该不只是一种声音,而应该是百家争鸣,人们有着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李贽的思想领先了大明朝四百年,当时被视为异类,如今却被人称赞。也许,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怪人,他们说这“奇谈怪论”,被我们视为异类。但是,又有谁会知道,几百年后,这些曾经让我们嗤之以鼻的理论,又会得到后人怎样的评价和颂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