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中國古代自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孔儒思想便貫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隨著宋代程朱理學的傳播,儒家思想更是成為學子心中的“聖經”。如果在當時有人站出來公開質疑儒家學說,無疑是與全世界為敵。在這種背景之下,李贄首先站了出來。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李贄

明嘉靖六年(1527年),李贄出生於福建泉州。據說,李贄小時候便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不願被傳統儒學所束縛。李贄十二歲時,其他孩子還在私塾跟著先生揹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時候,李贄就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老農老圃論》,文中對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觀點進行批評。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就敢對“聖人”如此不敬,這要是長大了,怕是要指著皇帝的鼻子罵娘了。好在不少人都認為,李贄只是童言無忌,讓家人好好教育一下,將來還是可以重新做人的。李贄的父親看到這樣的兒子,沒有無腦的打罵,反而有一絲高興,畢竟自己的兒子十二歲便可寫出這樣的文章,說明天資聰穎,日後必大有作為。同時,又會擔心李贄以後還會鬧出什麼么蛾子。為了讓李贄走上正道,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二十六歲的李贄在父親的催促下,考中舉人。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科舉必備“四書五經”

按照李贄的智商,考中舉人的過程相當順利,老父親也很欣慰,自己的兒子終於要光宗耀祖了。一時親戚朋友紛紛前來道賀。面對這麼大的排場,李贄只是對道賀的人說了一句:“中舉只不過是善於剽竊別人罷了,估計主考官都不懂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一時場面極其尷尬,原本熱熱鬧鬧的場面,瞬間變成了大眼瞪小眼的專場。

中舉之後的李贄,沒有繼續參加科考,而是一直呆在家啃老,完成了家裡蹲學業。但是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大,家裡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差,時常揭不開鍋。終於,李贄在三十歲時,到河南輝縣當了一個教諭(古代的正式老師),起碼能夠稍微減輕一下家裡的負擔。隨後,又接連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知府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雖然雲南這個地方有些偏遠,但好歹也當了個地方最高長官,收入還算比較好。如果李贄老老實實地當好這個官,他和家人或許能夠平平淡淡地度過美好的下半生。但是,壞就壞在,這個人,叫李贄。萬曆九年(1581年),剛剛上任不到三年的李知府辭官回家,借住在湖北黃岡的朋友耿定理家,開始專心搞自己的理論。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萬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了,李贄帶著全家定居麻城。在此期間,李贄寫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並多次講學,抨擊時政。來聽李贄講學的,不只有男人,甚至很多女人也跑來聽講。這在當時很多女性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在都來聽李贄的講學。一時,李贄的思想在當地大熱。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焚書》

李贄的思想首先是對孔孟儒家經典和程朱理學的抨擊,要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是把朱熹作為自己的祖先,讓百姓崇拜。李贄這一大膽的舉動,說的嚴重點,就是侮辱先祖,是滅門的重罪。李贄卻公開表示,所謂的“四書五經”,都只是後人刻意地吹捧,時代變了,這些東西不能作為不變的真理。對於人們常說的“重義忘利”,李贄更是不滿。按照他的說法,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學者,只不過是藉此來為自己謀取高官厚祿。人都是自私的,追求名利是人之常情,為什麼要一再的掩飾和否認呢?除此之外,李贄先後提出了以民為本、人人平等、婚姻自由、思想解放等進步思想,這些即使放在現代,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依然做的不夠好。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朱熹

隨著李贄的名聲越來越大,不少當時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和李贄談論學術。工部尚書劉東星親自接他去山東寫作;歷史學家焦竤為他主持新書發佈會;袁氏三兄弟跑到龍湖,陪李贄一住就是三個月;連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也親自找到李贄,交流學習。李贄當時,絕對是大明朝最紅的明星偶像。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但是俗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更何況李贄的思想學說對傳統思想造成了極大的衝擊,看不慣李贄的人同樣不少。這些人基本都是些傳統老儒生,他們將李贄的思想視為“異端”、“邪說”,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倒是並不在乎,他毫不隱晦的表示,自己的著作就是“離經叛道之作”,你們這些老傢伙不懂是你們的覺悟不夠,以後誰是誰非後人說的算。

平民百姓的李贄,雖然站在真理的一方,但是面對有權有勢的那幫老儒生,也沒有任何辦法。萬曆三十年(1602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在內閣首輔沈一貫的指使下,狀告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將李贄逮捕,並將其著作焚燬。李贄此時已經七十六歲高齡,在獄中,他表現的非常坦然。“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對於生死,李贄已經看淡。他的一生,是與這個時代對抗的一生。他反對孔孟儒學,提倡功利主義;反對尊卑有序,追求人人平等;反對禮教束縛,提倡婚姻自由。這個時代,李贄是孤獨的,他領先了大明朝四百年,卻被世人當做異類。三月十五日,李贄以剃髮為由,搶下理髮師的剃刀,自刎而死,享年七十六歲。

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北京李贄墓

或許是出於統治階級需要的原因,清人所修《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李贄竟沒有一席之地,只在其朋友耿定理的兄長耿定向傳中有簡短的帶過。統治者想要用這種方式,掩蓋歷史上的一位賢者,在他們眼中,李贄的存在會威脅到皇帝的統治。幸運的是,雖然李贄的著作很多被焚燬,《明史》刻意忽略李贄的存在,但是民間有人私藏了李贄的相關著作,讓我們後人看到。

“奇談怪論”的李贄:病的是這個世界,吃藥的卻是我

李贄主要作品

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將李贄作為全書的最後一章,他這樣評述李贄:“李贄的悲劇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類似宗教改革過著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為灌木,不能形成叢林。”一個真正黑暗的時代,表現出來的一定是處處漂亮的場面;而真正光明的時代,我們聽到的應該不只是一種聲音,而應該是百家爭鳴,人們有著自由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李贄的思想領先了大明朝四百年,當時被視為異類,如今卻被人稱讚。也許,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也會遇到一些怪人,他們說這“奇談怪論”,被我們視為異類。但是,又有誰會知道,幾百年後,這些曾經讓我們嗤之以鼻的理論,又會得到後人怎樣的評價和頌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