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与《过香积寺》的不同意境

在盛唐山水诗人中,除了王位与孟浩然的的成就最高以外,就数常建的成就最高。在浩荡的历史中诗人一旦踏入仕途,便会人生不如意,常建也不意外,我们一般都知道盛唐后期,朝廷佞臣当道,致使国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造成了一大批诗人心灰意冷,或是归隐山林,或是流浪于山水之间。


《题破山寺后禅院》与《过香积寺》的不同意境


1)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这一时期作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此诗具有深深地禅意,作者由近及远,慢慢地进入空旷幽静的环境之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下的作者进入到了“空”的禅意之中,此时的诗人没有人事烦忧,有的只是山中古寺的钟声,山中的鸟,潭水,佛音的寂静。

2)我们再看同一时期的王维,《过香积寺》的作品,同样具有禅意之诗,此两者是否有何不同,当时作者又有何心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与《过香积寺》的不同意境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的寒冷。
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人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此诗的作者“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副山中古寺的渺渺之音,最后一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时的作者想用禅意之音,消除自己的心中毒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