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朝,是夏朝之後的第二個王朝。商的開國君主湯,通過連續戰爭征服了夏王朝的若干附屬國,最後兵鋒西指,翦夏成功。夏朝的都城之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已被發現和發掘。然而,商湯翦夏之前的都城亳的地望,卻還是一個爭論很大的問題。有人說是鄭州商城,有人說是偃師商城,似乎都有道理,卻又不能完全服人。在研究過程中,真知堂忽然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商湯的都城亳,在河南開封杞縣鹿臺崗!

泱泱大國二里頭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二里頭遺址

夏朝的存在,歷史上無人懷疑。《尚書》、《詩經》、《逸周書》等上古典籍,都記載了夏朝的歷史。然而,民國時代的顧頡剛、胡適之等先生,站在當時的視角下,卻對夏朝歷史和夏之前的上古史提出了懷疑。

然而,這些民國時期的陳舊學說,在新中國,特別是近三十年來的田野考古發掘證據的檢驗之下,已經被證明為純屬臆測。

所謂的“中華文明西來說”,也是民國時期西人安特生在當時科考條件下提出的假設。這個假設,現在也已經被證明並不正確。

今天,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被學術界視為夏文化的典型代表遺址。學術界稱之為“二里頭文化”。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二里頭禮器玉牙璋


二里頭遺址的絕對年代,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推定為“公元前19世紀中葉至前16世紀中葉,約300多年。”

二里頭遺址,學術界一般分為四期,其中的一二三期,應該屬於典型的夏代文化。而第四期,則似乎進入了早商時代(夏商周斷代工程以前1600年為商代始年)。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器物中,最關鍵的是青銅器。而這些青銅器,基本上都出自三、四期。這也是為什麼學術界對二里頭文化到底是夏還是商存在爭議的根本原因。而考古發掘表明,最關鍵的二里頭文化鑄銅遺址,建造於二裡頭文化二期。

“F9,是一座建於二里頭二期的半地穴式場地,現存部分長11米,寬6米,深0.8米。。。該場地在二期時經先後兩次整修、改造,三期時又經第三次改建。。。至二里頭四期才廢棄。”《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第二章 二里頭文化》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二里頭青銅爵

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觀點,文明的認定需要“城市 、大型禮儀性建築、青銅器、文字”四項標準中的三項。二里頭文化二期就開始鑄造青銅器了。所以,雖然二里頭文化沒有發現大規模的文字,但此時的二里頭,確實已經是一個大型的古國了。

二里頭古國的範圍分佈很廣,

“中心是河南省中西部的鄭州、洛陽地區和山西省西南部的運城、臨汾地區。向西突入了陝西關中東部、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區,南及豫鄂交界地帶,向東至少分佈到豫東開封地區,北抵沁河岸旁”《同上》

也就是說,不管二里頭是不是夏朝都城,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二里頭古國,基本上幾乎涵蓋了河南全部,陝西的運城、臨汾盆地,陝西的關中地區東部。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二里頭遺址分佈範圍《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以今天河南省16.7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推算,二里頭古國的面積應該在20萬平方公里左右。

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遵從同樣的一種類型的文化。而今天的英國,面積為24萬平方公里,德國為35萬平方公里,法國為55萬平方公里。相比而言,4000年前的二里頭古國就有近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麼大一個以同樣一種文化面貌出現的大國,不是夏朝,它是什麼?

下七垣古國,與夏朝並存的先商

如果把二里頭文化當做夏朝,那麼,和夏朝並存的先商(商朝建立之前的古國)在哪呢?商湯伐夏之前,商人一定是經過了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的。先商又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先商曆史。

《史記》記載,商的先祖契,和夏禹是同時期的人。契本是帝嚳的妃子簡狄所生,理論上是帝堯的兄弟。帝堯時期,契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為司徒,封於商,賜姓子。商族就此起源。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尚書 舜典》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契的封地商到底在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爭論不休。有人說商族起源於西方,有人說是東方,有人說是北方,還有人說起源於冀。

商族起源於東方之說,近年來比較流行。

河南商丘,是周代商王后裔微子啟的封國-宋國的都城,所以歷史都把商丘視為商人的起源地。然而,根據早商城址鄭州二里岡文化類型的陶器器型分析,代表著早商文化的鄭州二里岡類型,卻來源於河北磁縣下七垣文化。

“二里岡類型陶器群中占主導地位者,是來源於下七垣文化的一組陶器。。。鑑於二里岡類型基本涵蓋了原二里頭文化的分佈範圍,陶器群中源於二里頭文化的因素頗多。”《同上》

所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

二里岡類型應是在原下七垣文化因素主導下,大量吸收了二里頭文化及其他文化因素之後發展起來的。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下七垣文化陶器

也就是說,鄭州商城或偃師商城如果確實是早商都城的話,那麼商湯之前的先商,並非來自河南商丘,而是來自河北的下七垣地區!

下七垣文化,因河北磁縣下七垣遺址而得名。此地距離商晚期都城安陽殷墟僅有20公里。

社科院考古所認為:

以“漳河類型”為中心的下七垣文化的主體,就是先商文化。

下七垣文化的年代,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以下七垣遺址第四層為代表,相當於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早階段。

第二期以磁縣界段營H8/易縣下嶽各莊H23為代表,相當於二里頭文化偏晚至三期偏早。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河北磁縣下七垣先商遺址


第三期以下七垣三層、杞縣鹿臺崗H9為代表,相當於二里頭文化三期偏晚到四期偏早。

(這段文字為何如此醒目,不要急,後面再為你揭曉答案。)

第四期以安陽孝民屯遺址、梅園莊T4(6)b為代表,相當於早商文化一期晚段或至二期早段。

而下七垣文化的主要類型“漳河類型”,分佈在唐河以南,洹河以北的太行山麓,以漳河、滏陽河一帶的邯鄲,磁縣為中心。

可見,這塊土地,就是商族起家的大本營了。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下七垣文化和二里頭文化遺址分佈圖


這個範圍有多大呢?

河北邯鄲地區,現有行政區劃面積為1.2萬平方公里。如果把河南安陽地區(5599平方公里)也加上去,則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的面積僅為1.76萬平方公里。

這和二里頭文化遺址分佈區域的20萬平方公里相比,確實只有一個零頭。但絕不是孟子說的“商湯以七十里地起家”那麼小。

“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孟子 公孫丑》

那麼,下七垣文化又是如何進到鄭洛地區的呢?

考古發掘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安陽殷墟


下七垣文化南下,商湯遷都亳

1989年,鄭州大學考古系在豫東杞縣發掘了鹿臺崗遺址。該遺址發現了較多的嶽石文化和漳河型一類先商文化遺存。

1998年,豫東長垣縣宜丘遺址的發掘證明,先商下七垣文化是沿著:

河北邯鄲磁縣-河南濮陽-滑縣東部-長垣-杞縣-鹿邑一線南下的。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下七垣文化南下示意圖


而鄭州大師姑二里頭文化類型遺址,就是二里頭古國(夏)抵抗來自東邊杞縣、鹿邑一帶的下七垣文化(商湯)的堡壘。

“城址始建於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晚階段,廢棄年代應在二里頭文化四期和二里崗下層一期偏晚階段之間。”《中國·鄭州考古4:鄭州大師姑(2002-2003)》

進入商代以後,原屬於夏朝的大師姑古城被廢棄。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河南鄭州大師姑遺址


後來的商王在鄭州重建了新的國都,也稱為亳。

與此同時,在杞縣地區,還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牛角崗類型。其年代約相當於二里頭文化二期末至四期之間。

鹿臺崗遺址和牛角崗遺址,一個屬於先商下七垣文化,一個屬於夏代二里頭文化,卻在同一地區交集!並且,鹿臺崗到牛角崗,車程僅不到40公里。鹿臺崗到段崗遺址(牛角崗類型),車程僅20公里。從鹿臺崗開車到牛角崗的路上,要經過一個當地名為葛寨村的村子,路程為15公里。這意味著什麼呢?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史記 殷本紀》有如下記載:

“葛伯不祀,湯始伐之。【集解】:孟子曰:“湯居亳,與葛伯為鄰。”地理志曰葛今梁國寧陵之葛鄉。”《史記》

這件事《孟子·騰文公》記載得很詳細:

商湯居亳,和葛國是鄰居。葛國國君個伯不祭祀,商湯送給他牛羊。還替他耕田。葛伯不但不領情,還殺了商湯的人,奪走了商湯族人的酒食。

“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葛伯。。。有童子予以黍肉餉,殺而奪之。”《孟子 滕文公》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而河南商丘地區,也有一個葛城遺址。葛城遺址,位於商丘寧陵縣石橋鄉西北十五里葛伯屯村西北50米處。並且,商丘地區屬於二里頭文化。

“豫東商丘地區和周口地區均有二里頭文化遺存,年代約和二里頭類型一至四期相當。”《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第二章 二里頭文化》

至此,商湯的都城亳到底在哪的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河南杞縣下七垣文化鹿臺崗遺址,就是商湯的都城亳!

此地距離商丘市寧陵縣葛城遺址僅有40多公里車程。不管葛國是在商丘寧陵,還是杞縣葛寨村附近,都和杞縣鹿臺崗毗鄰。所以,真知堂認為,杞縣牛角崗類型二里頭文化遺址或商丘寧陵縣葛城遺址,就是商湯第一個滅掉的葛國。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那麼,河南鄭州的大師姑遺址又是什麼性質的古城呢?

我們先看看史料是如何寫的:

“帝癸 一名桀。。。十五年,商侯履遷於亳。。。二十一年,商師徵有洛,克之。”《竹書紀年》

葛國太小,《竹書紀年》未載。而滅葛之後,經過六年時間,商湯在杞縣站穩了腳跟。他再次發兵,指向160公里外的有洛國-大師姑城!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亳、葛、洛、溫示意圖


五年後,商湯渡河滅溫(河南溫縣)。回頭又滅了韋國,顧國和昆吾國。

“二十六年,商滅溫。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於景亳,遂徵韋。商師取韋,遂徵顧。。。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龍逄。商師徵昆吾。”《竹書紀年》

這和《詩經 商頌 長髮》說的:“苞有三櫱,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完全吻合。

結語

文章至此,商湯伐夏之前的歷史過程就看清楚了。

商人發家於河北邯鄲磁縣下七垣村一帶,本是一個不大的古國。

夏桀時代,商族出現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天乙湯。他率領部眾一路南下,遷都於河南杞縣鹿臺崗。

商湯滅夏前的都城亳找到了!學者:這座二里頭時代晚期遺址就是亳


杞縣鹿臺崗遺址,也就是後人苦苦尋找的商湯之都城-亳。

他在此地先滅了15公里外的葛國(杞縣牛角崗二里頭文化遺址),幾年後又出兵攻打160公里外的有洛國(鄭州二里頭文化大師姑遺址),再渡過黃河滅溫國(溫縣林村二里頭文化遺址)。

後來昆吾國大舉進攻鄭州,商湯戰敗,退到了杞縣鹿臺崗以東80公里外的商丘梁園區蒙牆寺景山。

商湯在此地大會諸侯,取得了諸侯的支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景亳之會”。

隨後,商湯實力大增,滅了韋顧二國和昆吾。最後西進,攻擊夏朝。夏桀敗亡,商朝建立。

那麼,韋顧二國和昆吾又在什麼地方呢?二里頭遺址是不是夏桀的都城呢?請聽下回分解。


本研究成果為真知堂獨家首發於頭條平臺,請勿剽竊和抄襲。

《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河南杞縣鹿臺崗遺址發掘簡報》

《鄭州大師姑城址研究》

《試論下七垣的南下》

《二里頭遺址鑄銅技術研究》

《下七垣文化分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