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聲‖去過陝西銅川嗎?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讓您大開眼界!


田家聲‖去過陝西銅川嗎?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讓您大開眼界!


孫思邈(公元541一682),是我國唐初一位傑出的醫藥學家,別名藥王,妙應真人丶孫十常丶白山藥王。京兆華原(現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著名藥學家丶道士,被後世人尊稱為“藥王”。

北周魏帝時,楊堅執掌朝政,召孫思邈任國學博士,孫無意仕途功名,認為做高官太過世故,不能隨意,堅決不予接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隋開皇元年(581年),孫思邈見國事多端,便隱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親自採集草藥,專門研究藥物學,一方面認真研讀《黃帝內經》丶《傷寒雜病論》丶《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書,同時廣泛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熱心為百姓治病,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他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以畢生精力撰成了醫學專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太宗即位後,曾召孫思邈入京師長安,想授予孫爵位,但被他婉言拒絕了,仍回到鄉間為民醫病。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孫思邈又被接到京都,拜諫議大夫。這次,他雖留住在長安,但仍拒絕當官。晚年隱居故里京兆華原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直至唐永淳元年(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享年142歲。

孫思邈早期曾經在今陝西耀州區城東的北五臺山隱居,後世為了紀念他,便改稱此山為“藥王山",並在此處修建了藥王祠,迄今尚存“藥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由於藥王的影響很大,全國各地到處都建有藥王廟,廟內供奉藥王神像。

民間流傳關於藥王孫思邈的故事頗多,今僅錄兩則以饗讀者:

田家聲‖去過陝西銅川嗎?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讓您大開眼界!


太玄古洞

傳說有一年久旱不雨,農民心急如焚。玉皇大帝發了慈悲,指令灞河龍君行雲降雨,普救黎民百姓。灞河龍君奉了玉皇敕旨,豈敢怠慢,馬上駕雲騰空,行風作雨。說也不妙,就在這個時分,灞河龍君的喉嚨裡生了惡瘡,一時心中煩惱,起了惡風暴雨來。這時候,名醫孫思邈正同他的徒弟出診,忽然遇到惡風暴雨,難以行路。徒弟要求找個地方避雨,孫思邈說道:“這是病龍行雨,片刻即止。你我不必躲避,速快趕路,去搶救病人。"於是,徒弟取出雨具,稍作防護,二人踏著泥濘的道路繼續前進。

灞河龍君在空中聽了孫思邈的話,不覺心裡一怔:他必定是位神醫路過,何不趁此機會,請他治療呢?它便搖身一變,化為一個白頭老翁,來到孫思邈面前。

惡風停了,暴雨止了。孫思邈見一老翁前來求醫,就在路旁一塊大石頭旁蹲了下來,給老頭診脈,診罷孫思邈問道:“從脈上來看,你並非人類,究竟系何物所化,需要顯出真形,方能給你治療。"那老翁答道:“我乃灞河龍君是也。只因奉了玉皇大帝敕旨,在天空行風作雨,忽然喉內生疾,巧遇先生路過,特來求醫。恐怕先生受驚,故化一老翁。先生要我顯出原形,只得聽你吩咐。"老翁說畢,搖身一變,成了一條青龍。孫思邈面對那條青龍,鎮定自若,面無懼色。他左手掰開龍口,右手緊握銀針,瞅準惡瘡,狠狠地紮了一針。霎時,龍口大張,膿血直淌,孫思邈安慰地說:“你乃風寒如膏,致成喉疾。用針以後,膿血排盡,再給傷口上敷些藥,休息幾個時辰,就會痊癒的。"說罷,他在傷口上敷過藥,便和徒弟急忙走了。

第二天,灞河龍君果然病癒身爽。它為了普救黎民,又駕雲騰空,行起和風細雨來。老百姓得到一場透雨,歡喜的勁兒自不必說。

後來,灞河龍君聽說孫思邈在耀州五臺山(即今耀州區藥王山)修成正果,它為了感謝孫的療疾之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五臺山上鑽了一孔四十多里長的青石洞(即太玄洞),幫助孫思邈於二月初二赴位成果。從此,每年二月二五臺山上起會,人們為了紀念神醫孫思邈,上山赴會朝廟,燒香點表。直到現在,太玄洞還原樣保存著。孫思邈給灞河龍君看病的神話,也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田家聲‖去過陝西銅川嗎?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讓您大開眼界!


唐太宗御道

藥王山南庵南側,有一座條石砌成的山門。門洞之上,建有一座魁星樓,古樸典雅,直插雲天。門洞之下,有一條石頭臺階,又長又陡,直達山底。由山腳順石級進入洞門的這一段路,人傳為唐太宗昔日訪孫思邈所行之道,故稱其為“唐太宗御道"。

據說唐貞觀年間,孫思邈為唐王愛妃治癒了太醫們未能治好的難產症,平安生下了太子,太宗龍顏大悅,賜他做大官。但孫思邈立志為天下黎民百姓採藥治病,並廣搜眾方編撰《千金方》,故辭不受所賜高官。太宗不好強留,封他“藥王",送他駿馬金牌,任其到各地名山大川採藥行醫,解除百姓疾苦。

從此以後,唐太宗對孫思邈博大精深的醫術,不慕名利地位的品質,一心為黎民解除疾苦的精神,無不格外敬重。有一次,太宗起駕前往玉華宮,路過華原五臺山山腳下,打問到孫思邈當時在山上隱居,便決定上山拜訪孫思邈。

唐太宗隨帶幾名衛士,從山腳下沿著陡峭的石級攀登而上,通過洞門進入南庵之內,孫思邈忙迎進了簡陋的住室。太宗禮賢下士,關心地詢問了孫思邈的身體狀況,醫藥成果以及多年來的行蹤,孫思邈都一一作了回答。太宗對他養生有方,成果卓著和不辭勞苦獻身於醫藥事業的精神大加讚揚。

由於南庵這條石級洞門為唐王訪孫思邈所經之道,便將其命名“唐太宗御道"。

田家聲‖去過陝西銅川嗎?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讓您大開眼界!


作者簡介:田家聲,男,省作協會員,已退休。擅散文創作,弄文30餘載,在全國70多家報刋雜誌發表文章近千篇,計1OO多萬字,已出版散文集4冊。獲各類文學獎勵20餘次。雖垂垂老矣,仍在筆耕不輟,不為別的,只為充實生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