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個皇帝欽封的「藥王」

在喬官鎮正南十幾裡,大沂路西側,有一個山頭叫鄧閣埠,埠上有座古廟叫藥王廟,廟裡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醫總管——“藥王”鄧青雲。

《昌樂縣誌》記載:“藥王,唐之良醫也,姓鄧名閣字青雲。”

相傳,鄧青雲年輕時就立志要懸壺濟世,當一名好醫生,於是拜了藥王孫思邈為師。十年後,鄧青雲盡得孫思邈真傳,醫術與已經師傅不相上下,恰逢朝廷徵召,在孫思邈安排下,鄧青雲進宮當了御醫。

昌樂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個皇帝欽封的“藥王”

▲孫思邈畫像

當時唐朝剛建立,戰亂頻起。公元644年,朝鮮半島的高句麗謀反,聯合百濟國圍攻新羅國,進而侵佔大唐國土。

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任命了鄧青雲擔任徵東大軍的御醫總管。

由於唐軍兵精將廣,指揮有方,僅僅半年時間,就接連攻下十幾座城池,不僅收復了被侵佔的土地,還打到了高句麗境內,消滅了十幾萬敵人,而在以鄧青雲為首的醫官團隊悉心護理下,唐軍只損失了兩千人。

但是高緯度地區天氣寒冷,唐軍衣服單薄難以禦寒,唐太宗下令班師。

唐太宗因未能完全消滅高句麗,心下煩悶,加上沙場征戰勞累過度,班師途中染上了重病。鄧青雲親自配方施藥,太宗服了七天的藥,身體終於恢復如初。為了與班師的水路征討大軍會師,李世民的大軍來到了昌樂北展一帶的九頂蓮花山附近駐紮休整。

皇帝的病好了,御醫卻病倒了。

鄧青雲自班師回朝的那一天開始,就說身體不適,等到了九頂蓮花山時,已經騎不了馬。臨近大軍開拔,鄧青雲已經身體虛弱到無法起床。

李世民聞知,馬上來到他身邊探望。鄧青雲告訴太宗說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已經時日無多,怕是無法返回長安。

李世民看他奄奄一息,哀痛不已。三軍陣前,李世民封鄧青雲為“藥王”,還讓部下在蓮花山北端,找了一塊平地封為“鄧閣埠”,作為鄧青雲以後的墓地,以紀念他的功勳。

鄧青雲躺在村民家裡養病,等大軍離開了蓮花山,他的病卻突然好了、

原來鄧青雲早就有離開官場的念頭。鄧青雲本想救濟世人,自從進入宮廷成為御醫後,就覺得一身本事無法施展。東征結束,鄧青雲就想找個理由辭官,深入民間,為更多百姓看病。到了九頂蓮花山,鄧青雲發現此處有一汪泉水,用來炮製藥丸效果特別好,就打定主意留在此地。

鄧青雲將其中的緣由跟村民們一說,村民們自然欣喜不已。從此,鄧青雲便在鄧閣埠住了下來,前來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他一邊上蓮花山、黃山等深山採藥,一邊給鄉親們治病,對於家裡窮的病人更是分文不收。

貞觀23年,蓮花山一帶十幾個村莊鬧瘧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病人。鄧青雲憑著經驗,為避免傳染,將這些病人集中到了一個村子裡,統一開了中草藥,煎熬後按一定劑量給病人服用,僅三天時間,病人全部痊癒。

兩年後,蓮花山東部的一些村裡鬧霍亂,病人紛紛到鄧青雲處看病,鄧青雲按照《千金要方》,開了12味中藥的驗方,很快就給大家治好了病。一時間諸城、安丘、青州等地霍亂患者,也聞訊前來就醫。有關史書上說道:前往鄧閣埠求醫者,如同“風起雲湧”。鄧青雲“藥王”之名,“日日盛焉”。

鄧青雲在蓮花山附近行醫數十年,最後無疾而終。

鄧青雲去世後,當地百姓懷著悲痛的心情,將他安葬在了鄧閣埠上一塊空地上,並在墓地的東側,修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藥王廟,以紀念他的功德。

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六月初六、十月初十藥王廟廟會,都有成千上萬的農人、商賈、官員、僧侶,前來焚香燒紙,頂禮膜拜,以緬懷鄧青雲為芸芸眾生所做的善事,並求得自己安寧與幸福。一千多年來,藥王廟的香火一直延續不斷,且越燒越旺,寺廟也得以不斷修繕或重建。

上世紀中期,由於時代原因,藥王廟遭到嚴重損壞。本世紀初,北展及周邊村子的村民自發捐款,重建了藥王廟。大廟坐北朝南,碧瓦紅牆,飛簷挑翅,廟前頂沿石柱上雕龍繪鳳。寬敞的大廟內,雕塑著藥王鄧青雲等塑像。

昌樂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個皇帝欽封的“藥王”

▲鄧閣埠藥王廟

如今,每逢廟會,整個蓮花山上人山人海,小商小販的叫賣聲,老太太們的誦經唸佛聲,各地廣場舞隊伍和戲班的鑼鼓聲,還有大廟內那沉悶的木魚聲,在蓮花山的上空迴盪。

昌樂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個皇帝欽封的“藥王”

▲藥王廟廟會盛況

隨著藥王廟的重建,當地政府越來越重視它的文化價值。藥王鄧青雲的傳說2009年被列入昌樂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被列入濰坊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