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复工复产】华亭市:“四个一”举措构筑城市党建“新格局”

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的关键时期,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刻,华亭市充分发挥组织堡垒作用,认真贯彻“上海会议”精神,积极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按照“构建六大体系、推进六化建设”的思路,着力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努力构筑了“区域统筹、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共建共享”城市大党建新格局。


“一条责任线”管到底


将“市委挂帅出征抓谋划、街道轻装上阵抓推动、社区强筋壮骨抓落实”这条责任线贯穿城市党建始终、作为“书记领航工程”。市委及时研究出台《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等“1+6”指导性文件,建立市委定期研究、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各级党组织书记专题述职考核等制度;城市社区抢抓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为街道社区“松绑减压”的机遇,高起点谋划城市党建,集中精力全方位推进社区组织建设,科学融合推进党建与服务群众工作。围绕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着力择优选拔、培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提升服务群众引领能力,为城市党建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一盘棋思想”抓到位


着眼增强组织整体效应,持续巩固拓展“大工委”“大党委”运行、“开放式”“融合式”建设、“共建式”“群团式”参与的城市党建工作成果。制定出台《华亭市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办法》,推行议事协商、领题督办、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兼职委员制,吸纳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1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兼任“大工委”委员,选聘75名驻区单位负责人、社区民警等党员兼任“大党委”委员,参与研究解决区域党建、社区建设工作;在人民广场、图书馆、绿地公园等处建立寓教于乐的“露天”党建服务平台7处;在文化街社区、西郊社区、莲花湖社区等3个社区建成对外开发式政治生活体验馆和党性教育实践基地,使单位党建、行业党建走出“大院”“围墙”;推行“契约化”共建模式,组织62个单位3814名党员进社区报到,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管理措施,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列出服务项目菜单,驻区单位党组织发挥资金、政策、人才等优势“对单配餐”,推动社区共驻共建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城市基层党建向开放、联动、融合发展迈进。


“一站式服务”解难题


针对城市社区、企业转制社区、城中城郊农村社区居民管理机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差异化特征,在7个城市社区开启“服务民生直通车”,建成线上线下结合、前台后台贯通的“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全面推行“前台收集、快速响应,后台协调、统筹办理”的服务运行模式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三单”管理措施,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便捷化服务,党员干部在线上接受教育、认领任务,在线下为群众解决发展难题、办理为民实事。为2个企业转制社区协调解决企业员工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物业管理等问题,与华煤集团基层党组织联合举办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地企党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13个农村社区(城郊村)组织义工团队、志愿者、在职党员开展政策宣传、“义诊”服务、送教下乡等活动,把城市社区服务理念植入城郊村,妥善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看病、上学等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让困难群众和城市居民共享社会发展“红利”。


“一张网管控”全覆盖


着力聚焦基层治理问题,城市社区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的原则,将“支部建在楼上”,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将街道社区划分为6个一级网格、25个二级网格、56个三级网格,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事,社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意、解民忧、化民怨,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推行“三社联动”、“一核多元”社会化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建办“慈善超市”,设立“爱心银行”,开展“微积分”公益活动,创办睦邻议事厅,举办睦邻文化节,常态化开展家风家训教育、社区好人评选、道德法治宣讲和敬老爱幼、扶残帮教、助学助教活动,推动共治共育,促进“三治”融合,形成“一张网”治理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