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感统小达人——0~1岁感觉统合发展很重要 掌握训练的3个阶段

小林作为新手妈妈想为宝宝报早教课程时,被早教机构营销人员说宝宝有可能是“感统失调”。于是小林内心惶恐不得安,生怕自己的孩子“感统失调”,输在起跑线上。可是问到什么是“感统失调”时,营销人员又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医学里并没有真正定义一种疾病叫“感统失调”,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线去定义怎样才算合格,怎样才算失调,因此家长不必感到过于焦虑。真正的失调,通常和自闭症有关系,这需要经过复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绝对不是机构简单的测评就能够定义和改善的。

话虽如此,感觉统合的发展却是对婴幼儿影响非常大的,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性就差,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婴幼儿早期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训练,对促进感觉统合的发育非常有好处,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人格的形成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感觉统合发展对婴儿发育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在理解很多知识或者进行实践的时候非常吃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遗漏了儿童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孩子的感官发展和观察那能力培养。——玛丽亚·蒙台梭利


培养感统小达人——0~1岁感觉统合发展很重要 掌握训练的3个阶段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感统。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是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

2、感觉系统包含的两个方面

人的感觉系统是人最初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开始,是生命初始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按照人体结构可分为两类:体外感觉和体内感觉。

  • 体外感觉

体外感觉的接收器都存在身体外部,包括五种: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对应的感觉是视听嗅味触。

  • 体内感觉

体内感觉接收器位于人体内部,包括:位于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的前庭神经核、皮下深处关节肌肉等位置的本体接收器、内脏感觉,对应的是前庭觉、本体觉和内脏觉。

前庭觉能使宝宝感受身体各种形式的移动及运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它会告诉宝宝身体在环境中的空间关系,判断距离和方向。

本体觉也被称为深感觉、运动觉或身体地图,是指肌肉的收缩与伸展、弯曲、推拉及关节间的压缩的感觉。宝宝身体的活动,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本体觉良好,大脑功能才能发挥自如,观察力敏锐,反应迅速,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

二、0~1岁婴幼儿感觉统合的重要作用

宝宝的教育就是感官的教育——让·皮亚杰


培养感统小达人——0~1岁感觉统合发展很重要 掌握训练的3个阶段

1、0~1岁婴幼儿感觉统合发育情况

妈妈们可以参照以下的表,来看一下宝宝的感觉统合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有当动作比平均值晚或早两个月,才算异常。

0-3个月

从出生到3个月这段时间是婴宝宝视力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能聚焦大约20厘米远的物体。在这段时期,家长可以制作边长约10厘米的方块原色卡,在婴宝宝的聚焦点缓慢移动,以引导其视觉良好发展。

3-6个月

在这一阶段,婴宝宝的视觉与听觉基本发育完成。

家长可以引导期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利用婴宝宝的自动寻声能力增强其眼睛与耳朵的协调性。

还可以给婴宝宝提供一些可供啃咬的玩具,以发展其手部触觉,并强化嘴巴与舌头的探索能力

6-12个月

这段时期是婴宝宝了解事物细节差异的敏感期。

家长应当培养婴宝宝关注事物细节差异的能力,提供一些可以区别色彩、声音、软硬、冷热、大小和外形特征等不同属性、种类的玩具,以更好滴培养婴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能力。

2、感觉统合对婴幼儿发育的重要作用

  • 可以帮助宝宝感官自然发展,并掌握其全面性的自我教育

人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源于精确的观察,感统教育是为了培养宝宝的精确心理。婴儿与环境之间的接触点就是感官,而心灵正好可以凭借感官经验变得更加敏锐,赋予观察。

感官教育还能够促进宝宝创造性的发展。有益于帮助宝宝塑造相对完美的人格并培养其创造力。使其能够掌握全面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

  • 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宝宝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需要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适应能力,而婴幼儿时期的感官刺激正好可以促进他们具备此项能力。

同时对宝宝感官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并提高他们未来适应生活的能力。

三、0~1岁婴幼儿感觉统合发展训练的3阶段

婴幼儿感觉统合发展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本体的认识、对照物的认识以及类似物间的辨别。


培养感统小达人——0~1岁感觉统合发展很重要 掌握训练的3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本体的认识

  • 目的

本体认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实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即物体一一名称。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在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的时候,主要是将实物与名称的联系介绍给宝宝,一直到宝宝掌握为止。

  • 游戏:

妈妈可以拿成套的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装在一个箱子里。然后拿起整个碗对宝宝说:“这是圆形的碗。”反复给宝宝解释这个碗,一直到宝宝理解“物体”与“名称”之间的联系为止。

2、第二阶段:对照物的认识

  • 目的

对照物认识的主要目的和本体认识的目的正好相反,它主要是建立名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即名称一一实物。在这一阶段对宝宝进行相关训练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请求宝宝帮忙,指出一个实物的名称,然后引导宝宝拿出与这个名称相一致的实物。

  • 游戏

比如妈妈想了解一下前一阶段的训练效果,可以对宝宝说:“宝贝儿,请

帮妈妈把那个圆形的碗拿过来好吗?”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只需等待宝宝自己拿对为止。

3、第三阶段:类似物间的辨別

  • 目的

类似物间的辨别,就是指相似事物的确认以及辨异,即面对一些相似的物品也能够辨别出来,并能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在进行这一阶段的训练时,妈妈们主要是拿一些类似物对宝宝进行“干扰”,看其能否正确分辨出上两个阶段中的物体以及名称。

  • 游戏

比如在宝宝如果能明白上两个阶段的意义,那么就能分辨出大碗和小碗的区别。如果宝宝分辨不出来,那么就需要家长再一次帮助他反复建立联系,一直到他理解掌握为止。

婴幼儿感觉统合的发展是更能决定宝宝未来的生活能力 。因此聪明的妈妈应该要掌握婴幼儿感觉统合的训练要素,抓住0~1岁婴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让宝宝成长为感统小大人 。

我是若纳,一位关注自我成长的职场宝妈;崇尚游戏育儿的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