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的“遠方”之烏衣巷

唐代詩人劉禹錫那首著名的《烏衣巷》可謂膾炙人口,在詩歌史上流傳甚廣。“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烏衣巷這個神秘的巷子民滿華夏。

烏衣巷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詩中的“遠方”之烏衣巷


烏衣巷的得名有很多說法:

第一種說法,這裡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於軍士悉穿烏衣,由此得名烏衣營,後改烏衣巷;


第二種說法,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於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這種說法在南京民間廣為流傳;


第三種說法,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蹟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將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題外話:


詩中的“遠方”之烏衣巷

無處築巢的燕子


劉禹錫《烏衣巷》名垂後世,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有一個詩人在這首古詩的基礎之上反其道而行之,寫下的一首古詩,讀來更讓人覺得殘酷。這首古詩就是清代詩人陳忱的《嘆燕》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