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一起品析寫盡盛衰興亡感慨的古詩《烏衣巷》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起品析寫盡盛衰興亡感慨的古詩《烏衣巷》

作者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注詞釋義

  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時為貴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橋: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花:作動詞用,即開花的意思。

  斜:為了押韻,這裡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

  王謝:東晉時聲望、權勢最顯赫的王導、謝安兩大貴族世家。

  尋常:普通。

一起品析寫盡盛衰興亡感慨的古詩《烏衣巷》

古詩今譯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惟有夕陽斜掛。當年豪門簷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裡。

名句賞析——“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

一起品析寫盡盛衰興亡感慨的古詩《烏衣巷》

  這是詩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蹟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金陵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演出了無數歷史故事,唐代詩人遊覽金陵,最易引發盛衰興亡的感慨。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牆上。過去棲息在王、謝豪門雕樑畫棟上的燕子,現在都飛到普通百姓的房子裡去了。詩人沒有直接描寫烏衣巷一帶的蕭條景象,只寫野草、夕陽、燕子,喚起了讀者的想象,從側面暗示了烏衣巷的衰落,而歷史興亡之感也就在烏衣巷的今昔對比中表達出來,筆調含蓄蘊藉,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