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蒙曼進行精彩解讀,有收穫

中國詩詞大會第九場的比賽中,陳更作為選手進行答題, 陳更從容不迫的回答出來《烏衣巷》的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是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有名的詩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蒙曼進行精彩解讀,有收穫


《烏衣巷》是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蹟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牆上。詩詞大會的嘉賓蒙曼教授進行了精彩的解讀:“劉禹錫那個時候他雖然整天在江南,萍蹤浪跡,但是他就沒有到過金陵,是他的一個朋友,給他寫五首詠金陵的詩來,然後他和詩,就和成了這五首,每一首詠一個風物,這首詩的流行程度已經非常的高了,就是盛衰之感怎麼寄託,用一隻燕子來寄託,燕子歸來是舊壘,燕子有年復一年到同一個地方築窩的習慣。”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蒙曼進行精彩解讀,有收穫


“朱雀橋邊野草花”有著深厚的歷史典故。首句的“朱雀橋邊野草花”寫的真美呀,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功臣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蒙曼進行精彩解讀,有收穫


“烏衣巷口夕陽斜”表明了烏衣巷的變化。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作者沒有用尋常的寫作描寫烏衣巷,而是另闢蹊徑,寫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名句。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蒙曼進行精彩解讀,有收穫


《烏衣巷》這首詩帶給人們深刻的啟示。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變化的,沒有絕對的永恆,這就是自然規律。萬里長城今猶在,卻已經不見了當年的秦始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才子崔護寫的一首詩,也深刻說明了這個道理。一條烏衣巷見證了繁華與蕭條,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當今社會的人們不要執著於什麼事情,要把握住當下,做應該做的事情,不要虛度光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