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論多元》

詩歌:《論多元》

楊黎,1962年生於成都。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作,第三代詩歌運動的代表詩人之一。與周倫佑、藍馬、吉木狼格、何小竹、劉濤、小安等創辦《非非》,是非非代表詩人之一;曾與韓東、何小竹等創辦橡皮先鋒文學網,是“廢話”寫作的理論闡述者和寫作實驗者。主要作品有:《小楊與馬麗》《燦爛》《五個紅蘋果》等。


《論多元》

1、

多元的對立面不是一元。一元

是一個漢語,它同時可以翻譯為一神

絕對的和唯一的:作為迷失的羔羊

我看見絕對,就是我看見了方向:那唯一

我剋制著情緒,說不哭

2、

在現實中,多元是一次禮讓(也許)

而在另一種現實中,多元就是為了扼制自由

對於哲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三就是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認為這是對四五六的否定。當然

這不重要。重要的在未來,在未來什麼是多元?

計算機說:多元就是誤算

3、

打開的窗戶永遠是打開的(絕對)

關著的窗戶永遠是關著的(那是唯一)

下雨了,小朵叫我關上窗戶

我關上窗戶:這是一扇關著的窗戶

早晨起床,小朵讓我打開窗戶

我打開窗戶:這是(一扇)打開的窗戶

一扇窗戶不可能同時打開又關上

這是多元無法解決的難題,我敬重這樣的難題

4、

我必須從本質上肯定絕對

相信它,按它的標準選擇我的人生

同樣,我不從本質上(有嗎)否定

多元……我只對多元保持懷疑:多元為兇

一開始不清楚,但不要後來也不清楚

相信是唯一的,好只能是唯一的(阿門)

5、

在武漢,小引問我(我很想念他)

阿爾法狗的算路是絕對的還是強大的

如果它是絕對的(唯一算路)

那它為什麼還輸了一次?雖然就一次

我突然迷惑,整個晚上一言未發

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才興奮地大聲說出

阿爾法狗的算路只能是絕對的

而這絕對早已存在,我們只是慢慢在靠近

(多元,包容那些不願靠近的人)

6、

詩歌是一種好。或者我們這樣說

詩歌,在所有語言事件裡

唯一保持了清醒:當語言日漸乏力時

詩歌是唯一想好的努力

所以,詩歌是一樣的(既然詩歌是一樣的

好詩也必須是一樣)

7、

詩歌是算路。或者我們這樣說

詩歌,在所有比喻失敗之後

它越算越清楚:我現在準備起床

小朵說她查出貧血

那是多元時代不可侵犯的疾病

但它對於她,我掐指一算

真不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女中豪傑


附:

韓東:《多元和楊黎》

詩歌:《論多元》

這裡有必要提到楊黎,他是我不多的幾個對話者之一。我們曾在網絡論壇上有過直接的現場對談,一來一往,不失對彼此的尊重。後來再沒有那麼談過,見面時聊天除外,但那是非正式場合,話題比較散漫,也沒特意針對詩歌和寫作。儘管如此,我的很多言論、對詩歌的思考實際上是對楊黎觀點的再思考,是受他思路的啟發而有的。可以說是針對“楊黎說”說的。

我之所以可以這樣,和楊黎這個人以及他思考的品質有關。楊黎不會將問題討論上升為敵我衝突,對我尤其寬容。其次,他的觀點很分明,甚至極端,且此人具有抽象思辨的能力和特別癖好。在當今的詩歌圈中這樣的詩人比較罕見。楊黎雖然不無情緒化,但對詩歌“真理”以外的內容毫不關心。文人的嫉妒心、打筆戰時的潑婦式的纏鬥楊黎更是不屑。總之在這些方面他是一個高貴的人,有理性的人,也講道理。光明磊落,並分量具足。

因為楊黎說,“好詩都是一樣的”,這啟發了我,所以我才會說“不一樣的才是好詩”。當然,這只是某種思考的緣起。

我說“不一樣的才是好詩”,和我對詩歌多元的理解有關,也和我主張的具體生命和詩歌方式的結合有關。後一個問題找機會另說。就詩歌多元而論,差異本身就是價值所在。我自然也能理解楊黎說的“好詩都是一樣的”。在同一種方式方法裡,面對同一評價系統,傑作的標準是一致的。問題在於,我相信多元系統並存,而楊黎對此沒有信心,也堅決否認。我們的分歧實際上在這裡。

拋開理論性的抽象談論,對具體的詩歌作品我當然會有判斷,而且一般都很決絕,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二者之間幾乎沒有餘地。但我的表述可能不夠完整,好是說在這一作品所在的方式和系統裡是好的,差亦同樣。在另一種方式和系統裡不是說好的就變成差的了,而是,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評價,因為喪失了依據。而楊黎認為一首詩如果是好的,那就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他主張一個系統,一種方式,主張惟一正確和合法。

關於系統的不可通約性是我主張的多元的根本依據。有關的例子很多,也超出了詩歌或者藝術範圍,例如中醫和西醫,基督信仰和佛教信仰。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完滿的宇宙,有其自洽性,自我生長自我成就自圓其說,能解釋一切而不需要外在條件的介入。身陷於這樣一個宇宙中其實就有完全的自足性,但以此為依據對其他宇宙進行評判則不可能,勉強評判之則有失公允。問題在於,並非只有一個宇宙存在,在無限的背景之下,只可能設想諸多宇宙的並存。藝術世界所要揭露(披露)的實際上就是這一點,除了嚴絲合縫的邏輯關係,還有互不買賬但彼此共存共榮的並列關係。也許所有的這些並存是有邏輯聯繫的,但因為涉及的區域尺度過大(無限),而不能被有限的人類精神一次性地同時把握。多元並存可能並非是無限宇宙的現實,但一定是人類精神的現實。承認並存就是承認神秘邊界的存在,承認永恆未知的存在,將絕對交還給一個空洞的概念。人類及其精神的價值皆是相對。

多元不僅是我的詩歌觀或藝術觀,也是宇宙觀。

——選自《詩歌多元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