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桃子坪村 家家忙種茶人人可增收

春風浩蕩,惠風和暢。放眼文筆山上,茶園連綿起伏,一派“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氣勢,900多畝盛產茶園點綴田園,500畝新植茶園集中連片,好一幅綠意盎然的春天畫卷。

“我也來體驗下采茶的樂趣,在茶山上來感受春天的無限生機。”石阡縣白沙鎮桃子坪村下高家山組的餘朝燕是貴州師範大學二年級學生,她趁週末沒上網課的時間,和她爸爸到自家茶園裡採摘苔茶。

據茶農餘明標介紹,2015年秋,桃子坪村開始集中連片標準化種植苔茶,他將自家的5.5畝坡耕地全部按標準種植,茶苗成活率達95%以上。目前,他家的茶園已進入盛產期,預計今年優等苔茶收入有1萬餘元。

“昨天是週末,我做完作業才來採的,賣了30多元。”因疫情延期開學,在白沙鎮三合小學上五年級的學生周青青網課之餘也會到茶園去採茶,說到自己能掙零用錢時她非常開心。

78歲的李逢軒老人家2015年種茶7畝多,在茶園管理上可算得上是全村的模範。“我是相信科學種茶的,為了提高成活率,我們用稀黃泥抹在茶葉的根部,還請人帶回生根粉,全部是按技術員指導的方法種的。”

為了提高群眾種茶的積極性,該村圍繞全縣“1+3”產業結構調整,在全村集中連片打造苔茶種植示範基地,基本形成了以文筆山為核心區的苔茶產業環線、戶均4畝茶目標。

今年他們採的茶葉在家門口就賣完了,60塊錢一斤,天天都有幾十塊現錢到手。為使群眾交售茶青“少跑路”,該村今年除引進茶商進村集中收購外,正在完善本村的茶葉加工廠。

“為減少群眾管理茶園的成本,我們今年在新植茶園中套種辣椒200畝,標準化套種高粱300畝,群眾增收渠道就更多了,發展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桃子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芸說。(譚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