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繡花功夫,“繡”出超大城市高品質治理


廣東廣州:繡花功夫,“繡”出超大城市高品質治理

廣州市越秀區衛生健康局在廣州火車站出入口對來往旅客進行監測篩查。 光明圖片

  【基層故事】

  1月31日,一線城市中首個線上口罩預約系統——“穗康”,只用了36小時就在廣州市政府的努力下誕生。“穗康”小程序啟動至今,已迭代了20多個版本,可以用多語種實現情況整合上報、上報趨勢調查、症狀情況分析、區域情況分析等功能,生成多場景互認的“健康通行證”——穗康碼。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穗康”註冊人數已突破1600萬人,累計頁面瀏覽量12.6億人次,健康自查上報累計採集超2571萬條,在線問診10多萬人次,口罩中籤超680萬人次,共發放口罩逾6600萬個。

  小小“穗康”,是近年來廣州通過5G、雲計算、大數據、紅外測溫機器人等技術資源開展城市智能化、精細化治理的一個縮影。作為我國超大城市之一,面對疫情,廣州運用全週期動態管理、閉環管理思維,在政府統籌協調、社會反饋回應、聯防聯控機制、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與儲備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探索。

  廣州在構築智慧政務平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建設了“市—區—街”三級社區數字網格化載體,為市民提供定製化服務,將大城市的問題分解到每個社區的“小網格”來解決,城市政府和廣大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務、承擔社會責任。

  拿綜合治理專業網格來說,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在全市近2萬個標準基礎網格、2萬餘名社區網格員的基礎上,建立了由政法、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組成的市、區、街(鎮)“三人領導小組”及社區“三人排查工作組”工作機制,形成了市、區、鎮(街)、村(社區)、網格五級疫情防控體系,組建186個“三人領導小組”及3209個“三人排查工作組”,統籌推進網格化排查和健康服務管理。2月12日以來,全市所有的新增確診病例,都是通過主動排查發現的。

  為把社會各界力量動員起來,廣州市越秀區開發了疫情篩查智能外呼平臺、上線“越秀人家”防疫電子通行證小程序,南沙區開發疫情防控協同系統,白雲區推出企業員工“復工通行證”,已有近13萬家企業、180萬名員工在“平安白雲”小程序上進行了信息登記,全區省級重點項目、規上企業、限上企業復工復產率均達100%……廣州還廣泛組織“廣州街坊”群防共治隊伍,參與防控知識宣傳、協助體溫監測等工作。

  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配備“暖心包”;採購分發新鮮肉、水果蔬菜和其他生活用品……基層社區多管齊下、兜底民生,使城市保持運行活力,也保持人情溫暖。

  可以預見,在“全週期管理”理念下,超大城市將依託現代科技手段搭建信息互聯、數據共享、高效運轉的治理平臺,以繡花功夫,“繡”出城市的品質內涵。

作者:張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生、廣州市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