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區破解垃圾分類難題 在源頭分類拿出“繡花”功夫

2018-11-12 07: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沈晶晶 王藝潼

居民參與度不高、分類不精細,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中的難題。如何破解?

湖州市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在源头分类拿出“绣花”功夫

湖州將目光聚焦“人”這一關鍵因素,解決居民反映最多、批評最多的問題,從源頭推動居民精準分類垃圾。去年12月底,南園小區(二期)被列入湖州生活垃圾精準分類試點,今年4月,牆壕裡、市陌一社區、華豐一社區等3個小區也被納入試點範圍。

走進牆壕裡小區,只見綠色環保站、大件垃圾中轉站、易腐垃圾收集站、綠色書吧等各式設施一應俱全。“在精準分類方案設計時,我們抓住垃圾分類知易行難的‘痛點’,制定以‘三站三定二進樓’為核心內容的制度體系,源頭分類拿出‘繡花’功夫。”湖州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站三定”是指定期輔導的綠色環保站、定人督導的易腐垃圾收集站、定點收集的大件廢棄物中轉站;“二進樓”是輔導員進樓進行精準分類跟蹤輔導,專管員進樓道每天驗收易腐垃圾分類質量。

南園小區共有191戶人家,垃圾分類專員宋新勤去年年底剛開始檢查時,需要耗費一上午時間,如今她每天兩個小時左右就全部檢查完了。“一開始有些居民十分不適應,但現在大家都已經養成了垃圾定點定時投放、精準分類的習慣,準確率幾乎達到了100%。”宋新勤說。

據瞭解,為實現源頭監管,各試點小區由社區給每家每戶分發定製垃圾容器,並推行垃圾袋“編碼”管理、大件廢棄物預約收集、可回收廢舊物市場化收購等。同時還打破過去分類工作有多個責任主體的管理格局,委託專業團隊擔任垃圾分類責任主體,輔導員進樓入戶、跟蹤輔導,專管員進樓道驗收易腐垃圾分類質量,垃圾精準分類成效十分明顯。

生活垃圾前端分類精細化了,但後端卻混雜處理的問題被大家詬病。湖州專門建成餐廚、廚餘、園林、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其他垃圾等6條收運專線,各小區分類後的垃圾由不同的轉運車輛運送到不同地方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置,使投放、收集、運輸、處理4個環節都做到精準。截至目前,湖州城區4個試點小區、3534戶居民,垃圾精準分類參與率90%以上,投放準確率達到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