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登基前,明朝有37天的权利真空期,杨廷和都做了什么?

历史纪事本末探析


在嘉靖皇帝到达北京即位前,杨廷和“总朝政几四十日”,他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迎立嘉靖皇帝为帝

以皇太后命,移殡大内,且议所当立。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梁储、蒋冕、毛纪咸赞之。

明武宗驾崩当日,杨廷和立刻按照武宗遗诏和《皇明祖训》要求,立朱厚熜为帝,得到大臣同意后,“奉遗诏及太后懿旨,宣谕群臣”。

接下来就是派人去湖北迎接朱厚熜。

“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

二、控制京城要害处,以防动荡

《明史·杨廷和传》记载道:

“廷和遂以遗诏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选各营兵,分布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广卫御史以其属扦掫。”

这是非常重要的举动,皇帝驾崩,新帝还没有到达,京师戒严是必须的,京城各门要害处必须要严控,以防不测。

三、执行武宗遗诏,革除弊政,稳定中外人心

除了按遗诏立朱厚熜为帝外,杨廷和还借“遗命”来稳定人心。

“传遗命罢威武营团练诸军,各边兵入卫者俱重赉散归镇,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哈密、土鲁番、佛郎机诸贡使皆给赏遣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逮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

这里对军队、外国使者、番僧、教坊乐人全部罢遣,入京的囚犯、女子全部释放,行宫的金银珠宝收归内库。

这一些操作涉及面很多,革除了不好武宗时的弊政,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结果是“中外大悦”。

四、诛杀奸贼江彬

江彬是怂恿诱导武宗荒怠朝政,而且“拥重兵在肘腋间”,他知道天下人讨厌他,失去了武宗做靠山,江彬不安起来。有手下劝他谋反,“不胜则北走塞外”。

乘江彬犹豫不决时,杨廷和决定诛杀江彬,“廷和谋以皇太后旨捕诛彬,遂与同官蒋冕、毛纪及司礼中官温祥四人谋。”

这里有惊心动魄的一面,因为一些太监和江彬关系不错。还好,最终江彬被擒,“中外相庆。”

“廷和总朝政几四十日,兴世子始入京师即帝位”,在这段时间内,杨廷和迎立嘉靖、铲除江彬、革除弊政,天下人为之称赞,嘉靖皇帝后来也说“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微史春秋


嘉靖皇帝即位之前,明朝有37天是没有皇帝的,也就是所谓的权利真空期,这段时间大明的天下并没有乱,大家彼此还是“各安其事”,这种事情也只可能在明朝存在了。

这最主要的在于明朝的内阁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内阁不倒,大明不倒。杨廷和在这期间“总朝政几四十日”。作为首辅的他实际上才是整个大明运作如常的主要原因。

正德皇帝朱厚照正直壮年突然“病故”了,而且没有留下后人。这就导致了大明的皇帝实际上就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但是朱厚照没后没关系,这不影响杨廷和在给大明找一个皇帝。

其实朱厚照是一个并不安分的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个尚武的皇帝,他读书不多,所以和文官集团内阁这些人之乎者也,他玩不过这帮人。但是他又是一个想改变局面,他先是刻意纵容太监刘瑾来制约文官集团,后来又希望重新恢复大明尚武传统,恢复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前辈,用武人勋贵来制约文官集团的这个平衡上来。而且朱厚照甚至还打算“兰”化大明,他邀请并重要了很多穆斯林,甚至还下过一道禁止吃猪肉的圣旨。

但是这一切在杨廷和的眼里,简直就是小孩子胡闹。所以朱厚照死后,以张太后的名义,移殡大内,并且讨论一个新的皇帝出来。而且朱厚照活着时,所有的政策以及行宫之类的全部被废止。

杨廷和为大明选的新皇帝,是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训》来的,“兄终弟及”,所以打出的旗号是让人服气的,因为杨廷和谨遵的是太祖训,这就至少让人没有太大的反对空间了。他选了“献王长子(实际是次子,因为长子死了,未序齿),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当时朱厚熜15岁,这个决定可谓意味深远。在杨廷和看来,15岁的孩子比30岁的朱厚照更好控制,至少还有10年光阴,他要依靠我这个老头子。

正德16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接回了朱厚熜。但是杨廷和一辈子也没想到自己玩鹰的,结果被鹰啄了眼睛。朱厚熜和朱厚照完全不同,他对文官最擅长拿来欺负朱厚照的“礼”十分精通,简直就是一个少年的权谋老道的高手。只是到了那一刻,杨廷和已经无法改变自己当初的决定了。

不过就在等待朱厚熜来的时候,杨廷和却没有闲着,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终极权力目标而大刀阔斧地整顿。和用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选嫡一样,杨廷和实现消灭政敌和实现整顿,都也借着《武宗遗训》的名义,也就是朱厚照的遗嘱。

当然朱厚照死了,那自然不可能真的是朱厚照的意思,而恰恰是杨廷和的意愿。

首先,指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等人,实现京师戒严。

这似乎是通例,一般大行皇帝驾崩,新帝尚未即位,都要封住九门,防止出现意外的。

其次,裁撤废止了朱厚照在世时“胡闹”的一切机构、政策。

遣散了朱厚照在世时搞的威武营团练诸军;把各入卫的边兵、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全部遣返;哈密、土鲁番、佛郎机(代指欧洲)的各国贡使,都给点赏赐,让他们回国。朱厚照搞的豹房(实际上可能是军事指挥机构)番僧(穆斯林)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全部裁撤掉。入京的囚犯、女子全部释放,行宫的金银珠宝收归内库。

再次,和蒋冕、毛纪及太监温祥一起合谋,以张太后的名义,诛灭江彬。

乘江彬入宫觐见太后之机,立即逮捕了他。随后从其家中抄出黄金70柜,白银2200柜,其他珍宝无数。嘉靖即位后,杨廷和以嘉靖的名义,将江彬腰斩了(实际叫磔刑,比腰斩更恐怖)。

但是杨廷和千算万算,没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杨廷和最终的结局很惨,灰溜溜以罪民之身还乡,朱厚熜骂他是罪魁祸首,老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拿我当小学生。后来一直到隆庆元年才平反。最可惜的是他的儿子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最后终老死在了那里。




炒米视角


在明代的皇帝中,孝宗朱祐樘(1487年-1505年在位),是很优秀的一位。他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