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演义——貂婵(七)「清」素阉主人

第十三章 病阻逆谋

话说吕布听了李儒之言,口中虽是不语,心内十分怨恨,恨不能立时将董卓杀死,夺回貂蝉。因对李儒说道:“先生之言,自当遵依。但是义父既有疑忌之心,我之性命恐怕难保,望先生在义父之前,能劝一二,日后自当重报。”

李儒道:“此乃应得之事,何劳温侯叮嘱。”当即辞别吕布,急去聚集一班狐群狗党,商议进行大事。

此信传入王允耳内,大吃一惊,便于暗中留心探听,知道董卓在某日齐集众将,共议大事。欲令兵士即夕哗变,逼勒献帝禅位,遂即致信貂蝉,令其设法阻止,暂救燃眉之急。

貂蝉接到此信,也就留心侦察。果然确有其事,势已无可挽回,心中吃惊不小,暗暗筹划道:“必须如此,如此,方可救得一时之急。”

主意已定,到得董卓议事之前,忽然腹痛起来,宛转呼号,只在床上打滚。到了后来,竟是声微气弱,势甚危殆。董卓见此模样,十分着急。忙命人报知王允,亲自在房陪伴貂蝉。

不多一会儿,王允偕同名医华佗,前来诊病,诊视已毕,向董卓言道:“夫人此病有鬼魅在暗中作耗,非药石所能奏效。

幸得太师是天生贵人,在房陪侍,鬼魅不敢相逼,尚能保全性命,太师若离此地,鬼魅必夺夫人之魂魄而去,必须过了一昼夜,方保无虞。太师休要轻忽。”说罢,拱手辞别,飘然而去,连药方也不肯开。

王允送去华佗,含着痛泪,向董卓道:“据圣医华先生所言,小女十分危险,全仗太师在房镇慑,方可保全。老夫只此一女,望太师怜允衰迈,加意保护,俾其得延残喘,老夫父女感激大恩,不啻再生了。”

董卓满口应承道:“司徒放心,老夫自当在房看视,决不出外一步。”

工允暗暗欢喜,千叮万嘱,告辞而去。董卓便在房中陪着貂蝉,寸步不离,果然略略安稳。

府中之人,闹了一夜,到得天色将明,貂蝉方始苏醒过来,看着董卓只是流泪。

董卓忙问她病体怎样?貂蝉便捏造许多言语,说是房门以外有无数青面獠牙的鬼怪,要来捉拿自己,幸得太师在房,鬼怪十分惧怯,不敢上前。他们暗中商议,等候太师出外就要下手,务望太师救我。

说罢,不胜骇惧,哭泣不已。

董卓心道:“爱卿勿忧,我当坐在房中,为你镇慑邪祟。

“貂蝉感谢不已,便与董卓有说有笑,甚是快乐。董卓因貂蝉苏醒过来,如同无病一般,心中大喜,早把会议之事,抛在九霄云外,绝不记忆了。

外面那些谋臣策士,勇将劲卒,一个个摩拳擦掌,只等董卓出外商议一下,发声号令,便好进行起来。

谁知从天色将明,守到午后,只不见董卓出来,众人心中着急,莫明其故,命人入内催请。

董卓方才记起此事,便嘱咐貂蝉,安心静养,自己出去,会了众将,立刻前来。

貂蝉应道:“贱妾此时已经痊愈,太师既有政事,请即胶往,谅无妨碍。”

董卓大喜,吩咐众人小心服侍,方才出房。谁知出了房门,尚未行得数步,貂蝉已在床上大声呼痛。董卓慌忙转回房内,貂蝉早又昏晕过去,急令众人从速救治。

胡乱了一会儿,貂蝉渐渐醒转,天色已近傍晚,外面又催请数次,董卓只得硬着头皮,且行出外。说也不信,董卓刚才出得房门,貂蝉又复晕去。

如此数次,天色已晚,董卓暗中焦急道:“华佗之言的确不错,我若离了此地,貂蝉性命必然不保。好在皇帝的龙位已在我掌握之中,迟做几日,又有何妨。像貂蝉这样美人,倘若死了,再没地方可以找寻第二个了。不如散了众人,且依华佗之言,过了今日,再作道理。”

想定主意,便命众人且散,太师今日有事,不能分身,容再定期集议。

众人听了此言,面面相觑,不知何故,轻毁大志,只得怏怏而散。

后来仔细打听,方知为了貂蝉有病在房服侍,所以不能出外。

众人闻知,莫不咨嗟叹息道:“太师迷于女色,安能成得大事。”从此谋臣勇将渐渐的离心了,貂蝉此功可真不小。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四章 庵会受杖

话说貂蝉病了十余日,方才痊愈,相府之中,闹得惊天动地,人人担忧。如今病体痊愈,才得放心。

董卓因貂蝉病时,许下愿心,便择定日期,预备车马,令貂蝉往后庙烧香了愿。

到得这日,天色黎明,貂蝉起身,对镜理妆,梳洗已毕,董卓亦起,貂蝉上前作别。

董卓看那貂蝉病后容光,愈觉焕发,真是眉斗远山,眼含秋水,面如出水芙蓉,腰如迎风杨柳,不觉呆呆看着,一语不发。

房中侍婢见董卓如此出神,一齐暗暗好笑。只因惧怕董卓,不敢笑出声来。

貂蝉也觉难以为情,半嗔半羞的言道:“太师何故如此呆看,难道还不认识我么?”

董卓方才收回魂魄,嘱其早早归府。貂蝉连声答应,出门上舆,家丁侍女簇拥而去。先到各庙烧过香,临了便命大士庵还愿。原来貂蝉自和吕布在凤仪亭上相会之后,董卓防备愈加严密,内外隔绝,竟难会面。貂蝉却想出一策,将贴身小丫环买通,暗中与吕布传书递柬,已非一次。这一回出外烧香,貂蝉已预先通知吕布,叫他觅一幽僻之地,以图叙谈。吕布闻言,好不欢喜。索知长安城外有个尼庵,名唤大士庵,内中尼僧,不过清规,藏垢纳污,无所不为,长安的富贵子弟,风流王孙,但有所求,只须银钱挥霍,尼僧竟能为之设法,无论宦室千金,贵家姬妾,都能引诱得来,密室之中,寻香摘艳之事,无日无之。吕布本是风流性情,未遇貂蝉之时,常至庵中随喜,与尼僧尽行熟识。并且也在庵中,托那尼僧引诱过几次妇女。果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诸事可以随心所欲,绝无阻碍。

这一向因为貂蝉之事,牵挂在心,长久未往庵中。如今貂蝉既要觅一幽僻之地,惟有此庵最为适当。便约定庵中相会。

吕布于前一日,即往庵中预备妥当。貂蝉往各庙烧香之后,便来赴约。

吕布早已在庵等候多时,盼得貂蝉到来,真是获到异宝一般,叱退侍婢,将貂蝉拥入密室,两人唧唧喁喁不知讲些什么。

直至天色已晚,貂蝉方出密室,登舆回府。

董卓已在那里等候得十分心焦,听说貂蝉回来,不胜欢喜,亲自迎出。

只见貂蝉容光不正,云鬓蓬松,步入房中,即便倒在床上。

董卓见此情形,疑其烧香辛苦,前病复发,急忙上前问道:“爱卿烧香回来,何故如此?莫非过于劳动,旧恙复发么?”

貂蝉掩泣道:“温侯无礼。”

董卓听了,暴跳如雷道:“那逆子又来胡闹么?但不知可曾触犯玉体?望将情由,告我知道,等我处治逆子,以平汝气。”

貂蝉哭道:“贱妾相随太师,于愿已足,并无别样心肠。

不知温侯因甚缘故,时来纠缠,使妾陷于嫌疑之地。前日凤仪亭上,幸得太师早来一步,方保妾之性命。今日至大士庵烧香了愿,不料温侯又守候在彼,与妾胡闹,若非抵死力拒,必至失身。贱妾新病初愈,温侯勇力过人,支撑抵抗,不致丧命;真是万幸。便前次之事,还在家中,或免彰扬;今日却在寺院之内,众目共见,身虽未失,名气已坏。太师却含糊不得,必须重治其罪。方能出我胸中之气。否则妾身惟有一死,以雪此耻。”董卓闻言,连连安慰道:“爱卿宽心静养,我当为你责罚逆子,以泄此恨。”

说罢,立刻出外,唤吕布进内,亲执大杖,不分情由,劈头便打。

幸得门下众人苦苦解劝,代为求情,方才停手。怒气冲冲,指定吕布道:“畜生!你的罪状,我也不便宣布,此后若不改过,再有触犯,便当杀却。”

言毕,抛下大杖,恨恨而入。

众人忙将吕布送回私室,好言宽慰,并问何事,触犯太师如此动怒。

吕布心知为了大士庵中之事,不便明言,只说自己受责,也未知其由。

众人见吕布不肯明言,料定又是为了貂蝉起的风波,不便追问,各自退去。

吕布一人在房,杖责虽重,他却不觉痛苦,惟恐貂蝉也要受刑,心中便十分着急,顿足恨道:“我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