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王昌贺村的历史真传。

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王衍昌有两个儿子,九个孙子。二儿子王廷秀有三个儿子:王西海、王西震、老王九。“老王九”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由于受人尊崇,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他的大名。他出生在康熙五十年间(1711),成长发家在乾隆盛世。王廷秀的家财及其文化教养为老王九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加之老王九聪明机智过人的经营才干,和乾隆盛世的发展环境,造就了长葛县西六十里方圆的第一富裕大户。

老王九良田千余亩,骡马成群。据老人们的传说“十八匹骡子、十八匹马”。在王昌贺北街路南,坐北朝南一连盖有五座楼房,远近村民羡称“五排楼”,临街五间楼房供主人居住。

根据王西震的长子、长孙、长重孙王丰山讲述:“老王九组织人力,开挖“南坑”,起土垫高王昌贺村老祖坟(西坟)。改水道由村西向南,开挖贯通南坑新河道,向东直至中岳店村吴家桥流入暖泉河。使王昌贺村南街村民避免了常年水患。”昨天,王西海的长门长重孙王华堂对我说:“每年冬天用马车拉土垛,头戴红缨子,身系大铜铃的四匹大骡子大马拉一辆装满土的铁轱辘太平车,赶车大把式摇鞭一声“呵!”,驷马飞奔,直冲一丈两丈高的土垛。”王华堂说话时,激情溢于言表。


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老王九富甲一方,方圆百里都知道“老王九”这一大号。“树大招风,钱多招贼”。他的孙子王尚志五岁那一年,儿子王玉振被禹州山匪绑架,通知三天以内送一万两银子,过时撕票。老王九赶忙派人送钱,不料送钱的人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无功而返。老王九悲痛欲绝,一边派人寻找儿子的尸体,一边在家准备儿子丧事。万万没有想到,王玉振被绑匪送了回来。

原来是这样,三天的期限已过,银子没到,王玉振被山匪拉到一个水坑旁,刀斧手举刀就砍,机灵的为王玉振凭借着的刀风的感觉,在刀将到未到之际,一头栽进了水坑里。当他从水坑里爬出来时,知到自己死不了啦,发疯一般的喊起来“谁把我送回家!要啥给啥!要钱随便拿!”原来绑匪杀人也是有规矩的,被杀之人都是一刀之罪,一刀不死,不准再砍。王玉振到家后,要兑现自己的诺言,给送他回家的绑匪往车上装银子,直到绑匪不让装了才罢休,绑匪说:“再装就拉不动了”据王同勋口述“老王九放银子的楼板檩条,都被银子的重量压劈了。”此话足以证明老王九的富足。

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自从王玉振被绑架事件以后,老王九更加善待家丁、佃户、长工,体恤村民,行善积德。在村东修一关公祠堂,按时祭拜。又在一旁修一土地庙,保佑一方百姓。老王九越发受人尊敬,不幸的是他的儿子王玉振在王尚志九岁时得病,不治而亡。王尚志依靠老王九抚养教育长大。又有不幸,王尚志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老王九去世后,家财流失严重,又加上满清末年的腐败统治,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尚志四十岁时,万贯家财,去之七八,关公祠堂年久失修,坍塌绝迹。1965年“四清”时期,土地庙被捣毁。于是,有了王尚志“私塾房”,收学生教书,收取学费。王尚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王昌贺村几代人学习文化的传播者,在方圆十里,是颇有名气的私塾教师,为王昌贺村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是王昌贺文化人的第一代宗师。

王尚志是典型的孔孟之徒,孔孟文化人之师表,传播传统封建礼教,让人循规蹈矩,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为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4年5月下旬的一天,日本鬼子进驻王昌贺村,私塾先生王尚志,听说村里来了兵,误以为是国民党部队,穿着袍子大衫,叼着水烟袋来到大街上,看到几个当兵的,满脸堆笑、点头哈腰的表示欢迎。他哪里知道,日本兵不懂他这一套,一个高个子日本兵走上来“啪啪!”几耳光打在脸上,刹那间,一张笑脸变成了血糊糊的花脸,又被一脚踹倒在地,鬼子“哇啦哇啦”的几声怪叫。一个养尊处优、饱受封建礼教的大烟鬼那里受得了这个呀!当他明白咋回事时,已经吓得半死了。日本兵逼着他去做饭,他不会;让他掂水,他掂不动,一次只掂半桶水;让他去烧火,他搞得乌烟瘴气。日本兵又是拳打又是脚踢,把他折磨得死不了活不成的,一天下来回到家,躺病不起,1945年开春死去了。

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王尚志有三个儿子:王冠卿、王福增、王怀增,他去世后,他的大儿子王冠卿接续了“私塾房”的教师工作。1948年3月王昌村解放,改私塾房为公办学校,与西杨合并为西杨小学,归长葛县教育局统管。

故事:村史真传,老王九与王尚志祖传美德,兄弟情深,世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